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作为崭新的制度,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因而还处在幼年时期,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社会主义创始人,他们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端时,对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述,从而奠定了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第一,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错误,不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的客观标准.我们评价一种社会制度是否优越,首先要有一个客观标准.否则就会"此亦一  相似文献   

3.
甲: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因为社会主义这个名词特别动听、美妙,而是因为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社会主义是最先进、最具优越性的社会制度.尤其对于中国来说,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就必然退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绝大多数人当然决不允许这种历史倒退.但是,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有哪些优越性,你能否简单明了地说一说?乙: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精辟的概括莫过于《党章》的"总纲"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一段描述.简单来说,主要是两条: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路日改革开放,是完善社会主义还是创新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要坚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几十年来,我们反复总结经验,就是没有正确回答当代中国坚持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个划时代的课题。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正在拓展人们理论研完的视野,提高人们理论研究的层次。在商品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是用商品经济否定社会制度,辽是创新社会制度模式,实现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双向协调呢?这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时代课题。理论界一些触角敏锐的同志,已经从商品经济理论的研宽拓展到社全主义制度理论的研究。这是中国理论研完的新趋势。在社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中,改革把种种思潮推到历史的前台,让人民鉴别和选择:有的恋旧,仍然站在传统社会主义一边,看待当今的中国改革开放,不顺眼,有保留;有的失望,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而寄希望于资本主义;有的徬徨,从“不问姓社姓资”中求超越,主张不要谈什么主义;有的怀疑老一辈闹革命是历史的误会,简直是多此一举。但是,中国理论界的主流力量正在反思,从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个再认识中,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从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中获得新的启迪,研究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表明,一种生产方式代替另一种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其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如果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所具有的社会矛盾加以具体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史过程。翻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史册,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社会制度的更替,都充满着艰难、曲折、复杂的斗争。每一种新制度的确立到完善,无一不经过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这样,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也是这样。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到资本主义在美国的确立,其间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历时48年,英国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了下来。法国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第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为着社会主义自身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我们正在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模式的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不但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也要有历史经验的借鉴.因此,对"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历史问题的研究,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最初探寻社会主义的实践史已充分证明了,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尝试在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已经触及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探寻中的许多基本、实质性的问题.例如: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命运问题;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究竟是仅靠革命的热情,仅靠国家行政  相似文献   

7.
制度问题直接关涉人的存在与发展。构建有效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管理者肩负的重要职责。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坚持历史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是构建有效社会制度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成功地进行社会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制度的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制约下是以制度建构者的接受和选择为前提的,因此社会制度的更替体现了人类在社会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形态决定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体现社会形态;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则是社会制度改变社会形态。人类社会正是通过代表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社会形态内在本质的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反复的较量、斗争和更替,逐渐从低级向高级渐次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正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体性特点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9.
共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的最佳选择万丰村党支部,万丰集团公司总裁董事长潘强恩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是一个不断地从理论上再认识、在实现形式上再选择的过程。本文就是从这...  相似文献   

10.
在去年底以前的一段时间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鼓吹者在民主问题上做了许多文章,进行了煽动性的宣传,混淆视听,我们有责任加以澄清。民主问题和国家问题一样,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理论上复杂,实践上也不简单,在宣传上容易陷于片面性。在民主这个问题上,要避免片面性关键在于认清我国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同时要在认识上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两个基本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民主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从根本性质来说是社会主义的,所以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制度上还不完善,体制上还有弊端,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由此可见,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经说过“所渭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恩全集》第37卷第443页)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一切社会制度都要“经常变化和改革”,改革是普遍现象;二、社会主义社会也要不断地变化与改革。这二者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建设人本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追求。社会制度对社会实践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决定了构建充分体现人本思想的社会制度体系是确保人本社会建设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民生领域社会制度改革在摸索中前进,在人本思想制度化方面经历的曲折告诉我们,时刻保持社会制度改革价值取向选择的合理性与制度机制选择的合理性是确保社会制度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3.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行政方式改革,并由此优化了社会制度。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在部分解决了制度不尽合理所产生的诸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社会主体沉浸于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中放弃了对制度本身不合理性的反思,导致了社会制度改革的惰性,遮蔽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对科学技术的工具性利用,还应不断加强社会制度自身科学性的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于2014年6月17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专家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人们都在对社会主义进行历史的反思。然而,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于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势必引发出对资本主义再认识的课题。当前,这一命题已经引起理论界的关注。但是,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相比,它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为此,我们对这一个问题试作几点探讨性的思考,以就教于同志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本文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逾越,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逾越。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有一个全新的理论认识,而且还可以对自列宁以后的国际共运史的实践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1)杜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自从1917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世界上就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并存的格局.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是不容抹煞的客观事实.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还具有同一性,这就是我们发展国家间正常关系的基础.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这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排除“左”的干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期望和更多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彼此合作,共同发展.同时,这也是期望世界上的一切国家排除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与我国国家关系上的障碍,同我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我国方面来说,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上,任伺一个新生的壮会制度,都濡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建立赖以存在的物顶基础,并逐步成熟起来.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它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它只能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在空地上建立起来,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各种具体制度、运行机制等都只能通过实践,经历无数次失败、成功,甚至再失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这是当前我们党和人民面临的唯一的历史性选择。不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只有在前十多年改革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礼会主义中国才能以更加挺拔的雄姿迎接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岿然屹立。无论是改革的历史,还是改革面临的现实,都反复说明,社会主义改革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变革过程或政治变革过程,而同时是一种极其深刻的思想变革过程。在坚定不移地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以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所以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最根本的就在于这一先进社会制度具有产生、完善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坚持基本原则与具体实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生命力;坚持制度的民主本质与民主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活创造力;坚持"不变"与"变"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推动力;坚持社会差距的客观性与社会公正的必然性的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刻影响力;坚持主体选择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包容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