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冷战后欧盟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交往主要是在两大架构下进行。一个是南地中海伙伴关系框架,另一个是欧盟与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合作关系框架。在这两个框架下,双方的经贸合作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增长,而且还逐步建立起一套经贸交往机制,建立合作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合作与对话会议、规划和实施合作项目等。  相似文献   

2.
欧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倡导多边协商和合作。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欧盟国家与拉美国家有着相似之处,拉美地区是欧盟推行其跨地区关系和多边主义理念的重要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区域、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对话机制,欧盟国家与拉美国家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和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分析欧盟与拉美地区合作的背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对发展中拉关系具有以下启示:在继续加强与拉美国家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应积极拓展与拉美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的多边合作和对话;通过加强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政治互信;中国企业应加强与拉美企业的合作,增强贸易的互补性,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应扩大和完善对拉美地区的援助机制;应重视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中东欧政策追求“务实性”,双方在合作机制上具有不对称性,中国对中东欧政策采取“欧洲视角”与“中东欧地区方式”结合的办法,双方合作面临“窗口期”.中国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有中东欧是非同质化区域而难以形成战略整体;中东欧诸国对华诉求多元化;欧盟因中国和中东欧合作而不断对我施压等.在推进与中东欧务实合作时,中国应局部修正中国和中东欧合作机制的不对称性问题,细致挖掘同中东欧某些国家的合作潜力,注意欧盟的核心关切,并重视软实力的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阿新型伙伴关系持续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立中阿合作论坛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已成为双方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推进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并在促进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前,中阿关系的特点是:中阿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呈全方位、多层次、高速发展的态势;双方在彼此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中阿合作框架成为推动双方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平台与合作机制;中国在中东的利益与影响力明显增大,参与中东事务的力度加大.论坛的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中阿关系的发展.中阿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符合双方利益.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与影响的扩大不损害第三方利益.  相似文献   

5.
美伊关系现状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陵 《西亚非洲》2001,13(4):17-22
美伊关系在克林顿任内后期出现松动迹象,美国变单纯“遏制”、高压促变为拉压结合,着手进行接触,试图推动伊朗内部政治变革向民主、温和的方向发展。美国政策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伊朗哈塔米政府推行政治改革和奉行“消除紧张、文明对话”的对外政策,逐步趋向温和、务实。目前,美伊正在重新考虑对方在各自海湾、中东乃至欧亚大陆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布什政府将继续施行“遏制”加“接触”的政策,但更讲求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伊朗政治体制发生变革前,美国继续视伊朗为美国利益的威胁,强化对伊朗进行重点“遏制”,同时寻求与伊朗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逐步开展接触与合作,发挥伊朗在地区安全与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使之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6.
地中海联盟的由来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中海联盟建立在"巴塞罗那进程"的基础上,也是欧盟与南地中海国家关系不断发展的一种延续.地中海联盟试图通过深化欧盟与地中海地区国家在政治、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安全、加强能源合作、控制非法移民、打击恐怖主义,以及推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地中海联盟不仅反映出欧盟在维护欧洲安全、移民、能源和巩固势力范围等方面的战略考量,也体现出地中海南岸国家谋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望.尽管建立地中海联盟的意愿是良好的,但由于欧盟和地中海国家在政治意愿与客观需求方面存在不少差异,实现预定目标仍面临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7.
欧盟的发展合作政策体现了欧盟对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原则和指导方针。它的发展演变深受欧盟内部局势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深刻影响。欧盟的发展合作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印度与欧盟关系。该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地区主义到全球主义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印度与欧盟关系也经历了从边缘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法国与非洲的特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历来是法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作为欧洲大陆的法国与地中海隔海相望。在殖民帝国时期,法国在非洲有许多殖民地。二战以后,法国历届政府不断调整对非洲的关系。维持法国与前殖民地国家的特殊关系,重视非洲,仍是法国外交的重心之一。在这方面,除法国对非洲的经济援助政策外,法国也非常重视与法语非洲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如:法国以"法非首脑会议"、"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作为密切法非关系的纽带。近年来,法国又借助欧盟的力量,相继建立了"欧非峰会"和"地中海联盟"计划等对话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法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中蒙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双方关系稳步发展,两国在包括政治和经贸在内的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已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在蒙古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蒙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健康互信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但同时两国关系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蒙古为发展经济提出了“千年之路”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实施将为未来中蒙两国的全方位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战后戴高乐制定的法国外交战略被称为“法国全球战略”,它是法国对中东战略的指导思想。法国在中东通过重新确立与殖民地国家的关系,实行“倾向阿拉伯”的中东政策,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等战略,不仅发展了法国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使法国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政治与经济的全面合作关系。中东成为法国再现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影响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新世纪法美外交战略冲突的集中表现地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7月13日,欧盟27个成员国、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卡塔尔、毛里塔尼亚等43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了首届地中海峰会。峰会通过联合声明,制定共同战略,启动了旨在深化欧盟和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合作的“地中海联盟”计划。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新的国际联盟正式形成,将使欧盟成员国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伊朗核问题及其对美伊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军 《西亚非洲》2005,(2):22-26
伊朗出于维护国家安全,谋求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大国的实力与地位,以及开发本国丰富核能资源的需要,坚持发展核计划。鉴于种种原因,伊朗核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即使伊朗核问题走向激化,伊朗可能会遭到美国等严厉的经济制裁,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不大。美国只有对伊朗采取系统的、务实的接触政策,与伊朗就核问题、地区稳定问题等开展直接深入的对话,尊重伊朗在海湾乃至中东地区的安全利益,积极同伊朗建立海湾地区安全机制,才是缓解和改善美伊关系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初,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于3月29日至4月2日访问中国,随后即宣布将加深韩中军事关系,韩国防部提出了具体的加强对华军事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计划。韩国此举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战略意图是要确保韩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形成对美制约机制;并继续推进“六方会谈”。对此,我国应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推动;并密切与韩国的军事关系,阻止美国以韩国为平台干预台湾事务;两国的军事合作将给我国在黄海经济活动带来新的难题,应积极研拟对策。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与美俄中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1年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和发展。“9·11事件”后 ,对不安全因素全球化的感知强化了欧美维持大西洋联盟的意识 ,矛盾得到缓解 ,大西洋联盟的凝聚力上升。但在中长期内欧美既合作又竞争的总体态势不会改变。“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迅速接近使欧俄关系有些“暗然失色” ,但这仅是表面现象 ,影响欧俄关系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欧盟在俄对外战略中与美国占有同等甚至优先的位置。欧盟对华政策仍坚持以合作和对话为主。欧中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政治和战略利益为双方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以色列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拜登政府开始调整之前对以色列过分偏袒的做法,使美以关系回到常态,有意维护与中东其他各方力量之间的平衡,安抚中东阿拉伯盟友;在地区层面,通过影响盟友们和友好国家,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同时意欲与地缘战略对手伊朗重启谈判,通过重新签署伊核协议对其施加限制,从而对中东和亚太两大战略板块的战略资源进行重新配制,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拜登政府的新以色列政策将对以色列的外部战略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色列的回应、域内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域外大国的态度都将叠加在一起,成为未来中东局势中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国家对亚洲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这与冷战时期欧洲对亚洲的“忽略”态度形成巨大反差。1994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走向亚洲新战略》文件,标志着欧盟新亚洲政策的形成。1996年首次亚欧会议召开,确立了欧盟与亚洲对话和合作的固定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美深陷伊拉克,对外战略呈现出“伊拉克优先、大中东暂缓、拉紧欧洲、稳住亚太”的全球布局。 由于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美国内要求撤军和反战呼声高涨,美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伊拉克政治进程,深陷伊拉克难以他顾,对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其他环节如伊朗、巴以、叙利亚等则以拖待变。把欧盟甚至俄罗斯和中国推到前台与伊朗周旋,继续让联合国调查组展开对哈里里遇刺案的马拉松调查,支持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和巴以和谈。在欧洲,赖斯亲自访问欧洲和北约总部,力图改善因“黑狱”问题而遭受挫折的美欧关系,寻求欧盟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支持。在亚洲,不但美财长、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等先后访华,小布什也再度访华,美还与中国举行了战略、能源及混合经济委员会对话机制,并且提出了“国际体系论”,要中国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以分担美国目前在全球难以应付的种种困难与责任。同时,小布什还访问了日本、韩国和蒙古,与日本召开了第二次国防部长和外长参与的“2+2”双边会议,进一步巩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与印度建立核战略合作,力图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15日,韩国国防部政策室室长林官彬和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合作次官阿纳托利·安托诺夫在俄罗斯进行了两国间首次国防战略对话,标志着双方军事关系已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构建地区安全机制等方面发展。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俄罗斯同韩国深化双边军事关系不仅对当事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将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安全态势及力量对比。一、冷战后双边军事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核武器重新作为霸权工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稳定性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减弱,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必要性凸显。中美之间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在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框架包括建立在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双方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战略互信、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四根支柱,其中以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为核心支柱。虽然中美战略互信存在短板,但随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进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继续维持和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将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20.
尹斌 《西亚非洲》2007,(5):30-35
欧盟与伊朗关系是后冷战时代中东地区一对重要的双边关系。为了维护该地区的相对稳定和扩展自身的利益及影响力,欧盟对伊朗采取了不同于冷战后期(1979~1990年)的政策,逐步实施“以接触求转变”的政策。随着伊朗内政、外交的调整和中东地区形势的变动,该项政策在内容上经历了从“批评性对话”到“建设性对话”的转变,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式上凸显与美国不同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