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发生的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个“左”倾错误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给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创造了条件。一九七七年八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是,当时由于党对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不够,特别是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在指导思想上还继续犯“左”的错误,以致这次大会没能做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70余年的奋斗中,曾犯过土地革命时期的3次“左倾错误,包括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社会主义时期犯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全局性“左”倾错误。这些“左”倾错误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但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共同之处。第一,几次“左”倾错误,都是因领导人对当时的中国国情了解不透,对形势估计失误,对革命和建设的规律缺乏认识,思想超越了现实,行动上表现为急于求成所致。第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犯了扩大化错误,具体说主要是在对待资产阶级问题上出现了失误,那时人们有一种“左”比右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七十年的奋斗中,犯过五次全局性的“左”倾错误,他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包括第一次“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社会主义时期的两次’左”倾错误是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五次”左”倾错误是有其共性的,对其加以分析研究,会对今天防“左”有着借鉴意义.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探讨。克一,这五次“左”倾错误,都是领导者对当时的中国国情了解不透,对形势估计失误,对革命和任设的规律缺乏认识,因而思想超过了现实,行动上表现为急于未成,犯7急性病错误.1927…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深刻领会这一重要命题,对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左”的错误对我们事业的危害极大。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出现过四次大的错误和曲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后演变为逃跑主义)的错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左”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中全面、长期的“左”的严重错误。四次大曲折.有三次是“左”的东西造成的,社会主义时期两次大曲折都是由于“左”。如果我们不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坚  相似文献   

5.
从一九三○年六月开始,由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了党中央的领导机关,福建各主要地区程度不同地贯彻执行了这一错误,以致不沦在农村或城市的革命力量都受到了严盈的损失。中共中央不久就发觉并克服了李立三“左”倾错误,福建各级党组织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于同年十一月停止了这些错误。 (一) 党内“左”倾情绪和“左”倾政策的滋长,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得以贯彻的思想基础。一九四五年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九二九年下半年至一九三○  相似文献   

6.
第三次“左”倾错误 ,几乎紧接着第二次“左”倾错误而来 ,从 1931年 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开始 ,一直延续到 1935年 1月遵义会议前 ,历时整整四年。它以王明为代表 ,以教条主义为特征 ,旗号是“国际路线”。谈到第三次“左”倾错误同第二次“左”倾错误的区别 ,有两个问题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第一 ,它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挥下形成的 ,比前两次更完整地体现了共产国际的主张。为什么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错误要突出地打起“国际路线”的旗号 ?这里需要先讨论一个问题 :李立三为代表的第二次“左”倾错误本来也是在国际十次全会和四次来…  相似文献   

7.
壮心不已     
《先锋队》2007,(5)
重返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地、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和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发生过三次“左”倾错误 ,这对多少了解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人几乎已是常识。三次“左”倾错误各有它的主要负责人 ,又都同共产国际有关。问题是 :为什么当一次“左”倾错误刚得到纠正后 ,接着又会发生另一次“左”倾错误 ,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 ?为什么当这些错误发生时 ,能够被党内许多人、包括不少领导人所接受和支持 ?这三次“左”倾错误 ,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这就需要把这几次错误的发展过程贯通起来 ,从总体上作一些考察和比较。这篇文章 ,试图在这些方面作一点探讨。一、大革命失败和第…  相似文献   

9.
“左”倾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就对“左”倾错误的表现作一些剖析,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首先看在政治方面,错误地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错误地估计和处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产生了扩大化。具体表现是:1、错误地判断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党和毛泽东同志在“八大”一次会议上对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判断是正确的。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之后,又改变了“八大”的正确判断,重新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作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并使之不断扩大和升级,不断理论化、系统化,最后发展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根源和思想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10.
继民主革命时期三次“左”倾错误之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党又发生了几次“左”倾错误: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反右倾、直至“文革”十年动乱。我们党为什么屡犯“左”倾错误?在拨乱反正之后,我们广大党员和党的理论工作者都在思考这一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找  相似文献   

11.
(一)从传统文化角度研究“左”倾错误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连续发生几次“左”倾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导致了“文革”的灾难,历次“左”倾错误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都有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都有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具体原因,需要做专门的分析。但是,对党内“左”倾错误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代 “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左」倾错误的发展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金春明“文化大革命”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物,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内和党外,中国社会上以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蕴聚的多种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次总爆发;又是国内政治生活、经济状况、文化思想、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 “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从1953年开始到1978年长达二十年的“左”倾错误,有一个形成、发展、升级的过程,而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其中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议使从反右派肇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从1957年开始,我们的主要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他还强调说:“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到来,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从那以后,我们走上了一条不断地解放思想,不断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无疑,这也是一条不断深入地清算“左”的错误和危害,清除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文化大革命”爆发四十周年、结束三十周年。历史是不容背叛的。“文化大革命”是建国“左”倾错误发展的顶峰,以“左”的极端形式,全面暴露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促使人们猛醒深思,从而为中国走向改革开放提供了历史选择的机缘。为了反思“文化大革命”这段惨痛的历史,就“文化大革命”与中国改革的缘起问题,我们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王海光。改革方向的偏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模式记者:中国改革机缘从出现到成熟,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前一个十年,中国受苏共二十大的启发,力图走出一条新的更快更…  相似文献   

16.
1970年8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斗争和“九一三事件”的发生,成为“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重大转折,它在客观上宣告了“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败,从而为结束这场运动“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一次纠正极‘左’错误的转机”。1973年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由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全国各方面的工作有所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但是,这次大会却错失了结束“文革”和“左”倾错误的绝好时机,最终也只能是一次“十分仓促和草率的”、  相似文献   

17.
从粉碎“四人帮”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两年中,党和国家组织的整顿,冤假错案的平反,开始部分地进行。这时,党内外同志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遇到了严重的阻碍。这固然是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同时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了“左” 的错误。1977年8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揭批“四人帮” 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华国锋的错误影响.这次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反而加以肯定。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阶段的历史档案中,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画面:  相似文献   

18.
1967年2月前后,在“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夺权”的混乱时刻,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捍卫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奋不顾身,大义凛然,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提出强烈批评,对江青、陈伯达等人乱党乱军的罪恶行径给予愤怒斥责。老一辈革命家的壮举,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党和人民向“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进行的一系列艰难斗争中的第一次大较量、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二月抗争。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虽然是艰难曲折的,但却一直没有停止过。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针锋相对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作斗争的英雄将永远铭记在各族人民的心中。这里撷取其中的一组作以简介。张志新:女。1930年生于天津市。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开始时为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化处干事。1968年12月以后,她通过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多次阐明自己对当时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认为林彪的“顶峰论”是错误的;指出“江青历史上到底是干什么的?审…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危害.本文试就三次“左”倾错误对东北所造成的影响、危害及应汲取的教训作一探讨.三次“左”倾错误在东北的表现及所带来的危害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共产国际代表指挥下,于1927年8月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给党和人民指出了正确的革命斗争方向.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同时,也暴露出“左”的思想观点和情绪,这种“左”的东西继续膨胀,以致后来被瞿秋白发展成为“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