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官员履新,应当怎么烧“三把火”?黑龙江新任省委书记钱运录的回答很耐人寻思:我没有“三把火”,刚上任不了解情况就“烧火”,那不符合唯物主义。若说有,我这儿倒有“三盆水”——第一盆水洗脑,保持清醒,不保守、不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第二盆水洗手,干干净净,清正廉洁,当好人民公仆;第三盆水洗脚,舒筋活血,勤下基层,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
新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说,他履新之后,没有什么“三把火”,倒有“三盆水”——一盆洗脑,保持清醒,不保守、不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盆洗手,干干净净,清正廉洁,当好人民公仆;一盆洗脚,舒筋活血,勤下基层,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每有官员到一地履新,人们便首先对这“三把火”充满了期待和猜测。钱运录作为省委书记,履新时竟然没有“三把火”,乍听了着实让人奇怪和不解,可待他仔细说明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并由此生发出一些感慨来。新官上任“三盆水”,让我们看到了…  相似文献   

3.
随着保安公司的发展,守护点日益增多,许多“新官”走马上任,此时,千万不要忘了先给自己准备“三盆水”:第一盆水“洗头”,使自己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在工作中不出差错,少走弯路;第二盆水“洗手”,能否过“清正关”是当好  相似文献   

4.
龙舌兰     
<正> 前年调换办公室时,小吴给我留下一盆龙舌兰,她说:“给你欣赏吧,这东西不娇气,放在向阳窗台上,记着浇点儿水。”这盆长着五六片叶子的龙舌兰,就摆在我窗台的一角。对它,我也就时不时地浇上点水,或倒上点隔夜茶。遇上出差,十天半月回来,才浇上些水。岁月匆匆,一晃两年。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物资还相当匮乏,城市管理也很不规范,马路上偶尔可见流动的小摊贩,有时有人管,有时无人管。有的地方管,有的地方不管。一天。我去市委工业工委送交一份企业学大庆经验交流材料,快到工委门口时,见一外地人推着一车瓦盆边走边高声叫卖:“便宜啦便宜啦!一个盆五块,给钱就卖!”当时我家里正缺一个合适的和面盆,老早就想去哪踅摸一个,这会儿让我赶巧碰上啦,莫失良机呀!我脑子一热就给了卖盆人5元钱买下一个。此时一些路人也好奇地陆续围过来买便宜货。我手里拿着盆一想,带着这东西进市委机关像什么话,于是,我同卖盆人商量,盆先放他车上暂存,等我办完事回来再拿走。卖盆人满口答应说没问题。可是,当我进院上楼把材料交给工委主管部门再回来一看,卖盆的连人带车早不见了踪影。我一片茫然,悔不当初,只能认倒霉了。  相似文献   

6.
去年初,福建漳州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从会上传来消息说,台商刘景荣先生的“墨兰水晶”获得国兰一等奖,“白花红心卡特兰”获得洋兰一等奖。这次获得一等奖的兰花一共只有4盆,而刘先生一人就占了一半。这消息让人叹服他“玩”兰的功夫,更让人对这位养兰人产生好奇心,于是我们走访了他的兰花培养场。车子开到厦门杏林区东孚镇洪塘村地界,拐到旁边一条蜿蜒的土路上,没几分钟就停在了景堂兰花培养场内。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如果不是有人指路,很难寻找到这幽深所在。眼前是10亩左右的大棚,大棚下盆盆碧叶修长的兰花齐…  相似文献   

7.
被视为“第三部门”的社会中介组织,本应是独立于政府和工商企业之外的第三种力量,它的生命力来源于公信力。就在中国公众逐渐认识到中介组织的力量,并对第三部门顶礼膜拜的节骨眼上,前不久的“牙防组事件”和“欧典地板事件”像一盆当头浇注的凉水,泼向公众对“第三部门”的热情。几乎在一夜间,“第三部门”成了少数公众心目中的“第五纵队”。第三部门为何会变成“第五纵队”?胡逸认为,首先,有些第三部门在出生那天,就没有剪断“二政府”的脐带,强大的依附性让他们天生就有“软骨病”,独立不起来。其次,经费不独立,缺乏经费来源是“第三部…  相似文献   

8.
“艰苦奋斗”这几个字眼我们听起来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繁荣富强的催化剂。但近些年来,刚刚得以宽余的中国人染上了"富贵病",而且病态在逐渐加剧。城里情况究竟如何暂且不提,就说我们南漳这个盆困山区吧。一方面是国家扶贫重点,一方面铺张浪费在裂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结婚也得花四、五千元;办丧事至少也得千元挂零;生  相似文献   

9.
居家过日子。家庭主妇对“酵母”,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小把“酵母”,放进一大盆面中,和在一起,很快就会把偌大的“面”发起来,蒸馒头,做面包,甚是管用。  相似文献   

10.
“台湾风俗鲜,无桔不成年”,如果您有机会到台湾走走看看,就会发出这一由衷的感叹! 正月里,在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要备办“大吉”(柑桔)迎客访友、拜年送礼。柑桔俨如吉祥物,也是最传统、最热门的节令佳果。 在台湾,崇桔习俗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操办喜事时,处处可见桔影,可闻桔香。《台湾风物志》中记述“花轿到男家,要待新郎之弟端一盆桔子出来迎  相似文献   

11.
备课卡片     
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曾经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立大志,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舒适。也没有多大意义。”由于家境贫寒,范仲淹上不起学,他就一个人跑到一间僧舍中去读书。他每天晚上,用糙米煮好一盆稀粥,等到第二天粥凝成了冻以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每天早晚各取两块吃;没有菜,就  相似文献   

12.
“风帆一扬,情满天下”,伴着气势恢宏的画面,中央电视台每晚定时播出的这则广告,让人们很容易就记住了“沱牌集团”这个响亮的名字。于是人们也很容易会猜到,这个迅速崛起、气势如虹的沱牌集团的背后,无疑站立着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沱牌集团的创始人、集团总裁,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家顺。 一 四川沱牌集团,坐落在四川盆  相似文献   

13.
在張永和的客廳裏剛一就座,便有一陣芳馨的氣息迎面襲來??不遠處是一盆碩大的山茶花!我不禁想起他先已問世的《李登輝傳》裏描寫的山茶花:“這是我們花鄉的珍品,叫兆官紅!”閩西的山茶花是珍品,越開越美。張永和的創作不就像盛開的山茶花一樣盛開不絕嗎?他新近完成的《科拉松·阿基諾夫人傳》即將出版問世。在他客廳裏我和他一邊品茗,一邊談論他的創作。說到他即將問世的近作《科拉松·阿基諾夫人傳》,他謙遜地說:“這部長篇傳記小說  相似文献   

14.
岁月     
人生是一棵树,长在岁月的土壤里,吐绿开花、结果,全因了岁月的滋养;离开了岁月,人生就成了一棵枯死的树。岁月是一把琴,用时光作弦,你我是琴师。日子,总在朝晖晚霞的辉煌中殷殷期待,期待我们把属于自己人生的那段岁月弹拨成一支动听的歌。岁月很仁慈,它让我们在春种秋收中感受充实,在春花冬雪中品味幸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光阴似箭催人老”,我们总能听到悠悠岁月的善意提醒。岁月的脚步匆匆。养一盆芳菲,植一片葱郁,给亲人一个爱意浓浓的微笑,给朋友一个阳光灿烂的祝福,给陌生的求助者一双温…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两语     
共产党的干部要有三盆水,第一盆是用来洗脑子的,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第二盆是洗手的,不拿不占,保持廉洁;第三盆是用来洗脚的,要多下乡搞调查研究,知道民众疾苦。——北京一干部说。在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如果年轻一代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那么我们会有麻烦。——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博鳌举行的“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上说,中国年轻人若无正确历史观,和平崛起可能过不了三代。  相似文献   

16.
省卫生厅的办公室在省政府北楼,四楼的楼梯口,一面明亮的穿衣镜静静地“站”在那里,两边摆放着两盆万年青。走到这,我不由自主地理了理自己微乱的头发。上到四楼,一盆盆充满生机的花儿草儿面带笑容地表示欢迎。我轻轻地敲开了严中亚办公室的门,然而,他在忙着,他很抱歉地让我在微机室稍候。微机室的3名工作人员都在电脑前专注地工作着,我实在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脑子里却在想:这位安徽省卫生厅的“五个第一”副厅长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17.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常听领导和传媒教导百姓说,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从小事抓起。这句话百分之百正确。我也用这句话教育儿孙,在单位要为国家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但他们反问我:“一个西瓜顶多少芝麻?我们一滴一滴地节约了一盆水,领导却一盆一盆地往外倒!这不是抓小放大吗?”这句话把我噎住了,等我回过神来,只能给他们讲一些西瓜芝麻都应抓、管西瓜的人抓西瓜,管芝麻的人抓芝麻之类的大道理。然而,我在讲这些话时,有点理不直气不壮之感。气不壮是因为我知道确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的事发生得太多太多了!试列例若干。  相似文献   

19.
从“云南人的钱好赚”说起毛家华常见一四川小伙在街头补搪瓷盆,操作并不难:先用强力胶粘会,橡胶垫圈,再用砖石压个把小时即可,生意煞是兴隆。川人直言快语,告诉我一天可补30多个盆,纯利润有30来元。他眯眼一笑:“云南人的钱好赚些。”“云南人的钱好赚”?我...  相似文献   

20.
陈炉镇:“耀州窑”一枝独秀李世清传统手工拉坯。“冬盆盆,夏罐罐,常年卖的是碗碗。”这是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一带流传的一句俗话。陈炉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耀州窑”的所在地之一。冬季,中国传统节日多,陕西农村又素有以各种面食过节及祭祀的习惯;因此,冬季是产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