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9年落幕的素有欧洲政治“晴雨表”之称的欧洲议会选举中,作为主流的中左(centre—left)政党——社会党却毫无建树,即使一部分极左(far-left)政党小有斩获,也难以弥补主流左翼的损失。2010年5月,在英国议会选举中执政13年的新工党也最终被选民抛弃。9月,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又遭受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失败。欧洲明显右转,出现欧盟历史上的一次右翼回潮。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选举竞争不但勾心斗角,选举腐败也层出不穷。美国参与选举腐败的行为主体有集体性的利益团体,也有单独作案的个体选民,在腐败形式上表现为故意制造选民缺席投票、贿买选票、选举作假等。美国选举中的腐败问题是钱权交易系统化过程的表现,政治献金成为催生选举腐败的重要推手。虽然美国从立法上对选举中的政治献金作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但在司法实务中受到联邦法院判决的影响,政治献金一直未能从选举腐败中杜绝,利益的牵扯及利益集团的操控导致美国的选举腐败禁而难止。  相似文献   

3.
近30年前,我国的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就是实行县、乡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从更高的要求来回顾和总结,选民的选举意识并没有随之而提高,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凸现了基层人大代议制度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显现。其中的原因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在我国政治传统中,代议政治一直没有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政治动员型的选举无形中既削弱了代表的代议压力,又不能积极推动选民的选举动力。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应该同时促进基层人大代议制度和选民选举意识的提高,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选举制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形式,随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胜利,已被历史地确立下来。现在,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都是由选举产生的。随着各国政治生活实践的发展,选举机制和选举形式也不断地完善和变革,逐渐形成了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形式.当前,一些人认为只有直接选举才能最广泛、客观、精确地反映全体选民的意愿,西方国家是直接选举,而我国是间接选举,因此,我们的民主不如西方。这是对选举制度的极大误解。事实上,西方国家并不都是直接选举,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几乎没有采用直接选举的…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乡镇选民角色意向结构的征询与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乡镇选民角色意向结构的征询与缕析张立荣基层社会的选举制度,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居于基础地位,现实地反映着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实现程度。而基层社会选举制度的建设状况和水平,则可通过对乡镇选民的选举知识、选举态度、选举行为倾向等...  相似文献   

6.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在近年来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愈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委托投票失范且不断增加、不当投票数和弃权票增加趋势明显。这导致了选举基本原则无法充分落实、无法充分表达民意、加剧选民的政治冷漠症、助长不良风气、影响选举的合法性,使选举结果有失公平。为有效遏制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必须注重提升选民权利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竞争机制,并运用先进技术使选举活动健康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7.
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在近年来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中愈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委托投票失范且不断增加、不当投票数和弃权票增加趋势明显。这导致了选举基本原则无法充分落实、无法充分表达民意、加剧选民的政治冷漠症、助长不良风气、影响选举的合法性,使选举结果有失公平。为有效遏制直接选举"间接化"现象,必须注重提升选民权利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竞争机制,并运用先进技术使选举活动健康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8.
社区组织选举成为我国公民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因此 ,保障选民的知情权 ,确保选民参与的有效性不但是社区选举中急待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实践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选民知情权的涵义、内容及其实现途径。保障选民的知情权是维护选民的合法权益 ,确保选举结果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贿选频发与治理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我国选举领域频频发生的贿选案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颗毒瘤 ,贿选案频发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选举制度存在的缺陷诱导所致 ,表现在候选人提名待遇差别化、候选人确定过程黑箱化、差额选举程序形式化、代表与选民关系疏离化、对贿选当事人责任追究温情化、选举与选民 (代表 )利益关系空洞化等方面 ,因此治理贿选根本途径是改革、完善、创新选举制度 ,依靠严密的制度防控、治理贿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代议制民主政体中,选民投票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选民扮演着一种政治市场上的经济人角色。但在大集体活动中,个人理性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在现代社会通行的多数票选举规则的约束下,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完备性、个人选择的不确定性、选择结果的强制性以及损益的公共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民往往会表现出“理性而无知”的政治冷漠心态。文章指出,选民是否参加投票都是基于个人理性的成本———收益计算的结果;而要对之施加良性影响,必须改革不合时宜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欧洲议会是由欧盟28个成员国5.3亿民众直接选举产生,执掌欧盟决策、预算、立法、监督和咨询等大权,是欧洲政治体系下代表民意的最高权力机构。200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欧洲议会担任德瓦议员的助理。回想刚到欧洲议会大厦工作的情景,我当时"意气风发",因为我是第一个到欧洲议会上班的中国人。但是,这种骄傲持续不到一天,就开始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攻击"。由于那时欧洲议  相似文献   

12.
合作抑或冲突:选民与代表相互关系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民与代表的关系是选举理论要涉及的最核心问题。对此 ,历史至今形成了委托说、代表说、冲突博弈说等众多的选举理论流派。文章从选民与代表之间属合作或者冲突关系这一崭新视角对这些基本的选举理论进行了历史的比较分析 ,旨在探讨它们对代议民主理论、选举理论及实际的选举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国政治中的地域主义是指韩国政治中长期存在的"地域主义"情结,虽然现代政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政党领袖在其出生地受到更多选民支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韩国表现尤为突出,并严重地影响到了包括国会选举在内的政治过程.做为一种政治文化的地域主义得以持续存在的原因很多,但从制度层面可以看到,韩国有关国会选举制度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是重要的原因.现代政治中选举制度的最终选择与更具体的选区划分等制度细节,均应当是将外来制度与本土文化综合考虑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欧洲走向统一的道路是何等的艰难和复杂。 今年以来,欧洲联盟连续出现一些事态,譬如:该地区广大选民对欧洲议会选举的冷漠而大量弃权,联盟内部对权力机构表决机制的激烈争吵,联盟应该是“扩大”还是“深化”的歧见,对实现马约货币联盟时间表的不同观点,以及民族主义势力抬头对实现欧洲统一的干扰等等。《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通过后,各成员国对实现政治经济联盟的立场不是更加接近,反而距离拉大了,使人感到实现联盟目标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研究中,影响选民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整合个体和区域两个水平的相关因素,通过在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安徽、陕西、甘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获得8506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大样本嵌套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体水平因素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这一预测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间差异。具体而言,在个体水平上,个体特征因素(年龄、个人收入、政治面貌、户籍类型等)和政治参与心理(意愿和效能感)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区域水平上,地市一级的GDP、就业状况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因素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研究中,影响选民参与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整合个体和区域两个水平的相关因素,通过在北京、天津、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安徽、陕西、甘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问卷调查,获得8506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技术对大样本嵌套结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个体水平因素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这一预测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间差异。具体而言,在个体水平上,个体特征因素(年龄、个人收入、政治面貌、户籍类型等)和政治参与心理(意愿和效能感)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区域水平上,地市一级的GDP、就业状况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因素对选民在县、乡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参与行为差异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左鹏 《青年研究》2007,(9):8-14
本文以2006年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为例,通过对395名大学生选民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参与投票率虽然很高,但对选举的意义、程序和候选人情况并不完全了解,多数人是以非理性的方式投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冷漠,建议从改革和完善区县人大代表选举和履职的方式入手,激起大学生参与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主要国家通过政治选举来表明对民主政治的承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政治选举是由政党推动的。西方各国因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政党制度的差异,政治选举具体程序和机制设计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选举制度。不过,西方国家对选举的价值意义和一般原则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政党制度与选举制度互为影响,而且政治选举实施效果影响民主政治的品质。21世纪以来西方政党制度为政治选举的强力所扭曲,遇到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选区是选民进行选举活动和产生人民代表的单位,也是代表联系选民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选区的划分,《选举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具体地讲,我省划分选区的原则是:尽可能便于选民参加选举,便于选民了解代表候选人和监督代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的政治话语中,竞争性选举一方面常被一些人寄予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另一方面一些批评者又对其所履行的现代政治功能重视不够。竞争性选举的政治功能主要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合法性功能、政治权力和平更替功能、一定程度的民众诉求表达功能和一定程度的权力约束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特定的经济、文化和民族国家等条件;没有这些条件,竞争性选举会带来治理低效、政治动荡、社会失序和国家分裂等危险。此外,竞争性选举还有自身固有的局限和弊端,如强大利益集团问题、选民信息不足问题、身份政治问题、规则自身的问题,以及多党轮流执政带来的问题等。不具备条件的后发展中国家不能照搬这种制度,但应该并能够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实现竞争性选举所承担的现代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