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系副教授王福春的新著《毁誉参半——赫鲁晓夫》已于近日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该书系《世界政坛风云人物》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赫鲁晓夫是一个有争议的前苏联政治家。一方面,他在执政期间,打破了斯大林的偶像,批判了个人崇拜;为千百万无辜的苏联公民平反昭雪;他提出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两者的确立需求、意义、创新点及制约因素的研究,使公民能够清楚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及原因,更好地防止信息的泄露.同时呼吁公民勇于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使公民树立和增强维权意识,清楚个人信息泄...  相似文献   

3.
公共知识分子的需要和存在就隐喻了真正的公民社会尚未到来,当社会已经迈入理想的公民社会,即公民已经不再需要他们的代言人--公共知识分子时,公共知识分子就会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辽宁的天气逐渐变热了,你们那里如何呢?在你的上一封来信中,我感受到了你的不安。你说,自己太渺小了,工作太平凡。同时,你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遭遇:因为在工作中"太死板",没有"好人缘",为此你感到苦恼。在你看来,我是一个有"好人缘"的人——不管谁遇到困难,我都会主动跑去帮忙;不论谁跟我提什么私人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实际上,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如果违反了我心中的原则,那么,即使是再容易办到的事儿,我也不会"抬抬手"的。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4,(25):44-46
<正>作为权力的一种,司法权威的维持首先靠国家强力,其次靠社会共识——在一个有序的社会,强力所起的作用小,共识所起的作用大。在司法这个天然反民主的领域中,要更加注重民主的因素,也就是必须有更高程度的司法民主。电影《秋菊打官司》讲述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触及的问题在法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问题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倔强的村妇秋菊因为丈夫被村长踢伤了"要命的地方"而要讨个"说法",但法律无法理解她对正义的界定,法律也不能提供她需要的正义的实现方式,反而让她陷入了困惑和尴尬,法律  相似文献   

6.
对于80年代人而言,道德理想国在他们的心中切切实实地升起又扎扎实实地毁灭。这一方面使他们在背离70年代的时候,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但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心中也深深地埋下了对崇高、理想的怀疑。  相似文献   

7.
张政 《法制博览》2013,(10):59+36
公民环境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的、干净和安全的环境中生存和法展的权利,它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和公共利益,更是一项私权。本文从公民应该为了自身的环境权斗争出发,概述了中国环境保护的困境,接着提出了环境权私法化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天村实验”到“沙弯选举”,6年了,我们致公教育研究院事实上只做了一件事:公民教育。2001年12月26日,澳籍学者何包钢、北大教授张静问我开展农村民主自治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说是公民教育。2002年有记者问我,北京首次社区民主直选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说是公民教育。其实,从1999年开始,公民教育项目在我们的机构就占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雷锋在延续了几十年的宣传和盼望和无奈和痛苦的纠缠之后,在中国人的心中一定会继续存在,它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理想,越是在疏离、混乱甚至仇视的环境里,它可以少见乃至绝迹于街头,却一定会存在于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0.
追求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理想。它悄无声息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一隅,纯净而崇高。从古至今,“为自由而战”这句话所蕴含的勇气和魄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像华莱士那样拥有一颗“勇敢的心”,成为无数男人心中的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一路芬芳     
光阴匆匆,青春仿佛流水里的浮灯,摇曳着渐行渐远;又如同一本太仓促的书,来不及读完就已然走到了结尾.在我的心中,青春是一条通往理想的征途,路上有着百态风景.它有时流光溢彩得令人振臂飞奔,有时幽暗曲折得使人俯首垂叹.如今之于我,它是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新挑战;之于你也许是为了工作奔波在水北山南.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读完工会介绍的这本书后,从开始的兴味索然到兴致勃勃,书中的人物故事无不让我感到敬佩,那些岁月沉淀的工匠绝技,让我无不唏嘘赞叹。进而重新审视自己,从根本上对工人和工匠这两个词有了新的认识。工匠是对行业佼佼者的尊称,书中17位国宝级的工匠和工匠精神,虽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但他们都有着鲜明的共同之处,就是心有理想,身怀绝技,敬业爱岗,  相似文献   

13.
正有这样一本书,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谈阔论人生理想,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它一度风靡全世界,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它就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书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2,(3)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朋友的来信,信中写道:他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有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却不甚被人理解,人们觉得这是“理想中的好人”,现实中不存在。朋友问,老人是政府信访处的干部,他能在你的《上班一族》里出现吗? 我回答他:当然可以,省长也是“上班一族”呢,怎么一个普通干部会划在其外? 由此我想到,世俗的力量真不可低估。有的人习惯把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当成是整个世界,习惯把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当成是全人类,习惯把自己所做的认为是至高无上的,殊不知,天外有天!其实,上班族中,最幸运的不一定是你,最倒霉的也不一定是你。所以,我们需要架起心与心的桥梁。就像那些在大街上巡逻的保安队员,看他们执行任务时铁面无情  相似文献   

15.
郭文 《法制博览》2013,(11):68-69
《劳动合同法》作为典型的社会法,关注公民的社会权益,尤其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2012年底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经济法自由与秩序、公平与效率的整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说起来可笑,人已过“不惑”,还没学会当公民,只是在外国电影的台词中听到过公民一词,可并不知道公民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一个老乡在德国生活了10,这次回来找到了我,我们走到深圳街头的一个红绿灯处,一看斑马线对面红灯虽亮着,但已无车辆通过,我便急忙想闯过去。这个老乡一把拉住了我说:“你没看到亮着红灯吗?”我一愣,瞪眼看看  相似文献   

17.
《纸神》     
正不起眼的纸片中,隐藏着神灵。揉烂、撕破、扯坏、水洇、火烧,有着无数种方法毁坏甚至彻底消灭它,但纸还是顽强地活着,甚至在鼠标一点就能消失的电子化便捷时代,它仍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它诚然生来弱不禁风,却又成功地抵御着时代的风暴。因为纸是如此地贴近人,它承载着人书写的一笔一划,任由人将它折成千变万化的形状,它寄寓情感,也滋养趣味。不愧是作者大平一枝所亲切昵称的"纸神"。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以为的精英群体存在厌选情绪。公民参与愿望的强弱取决于利益大小,而不是政治觉悟高 低和民主意识强弱。进一步扩大直接选学的层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在《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一文里(见《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这一相关性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的缺失。我在那篇论文里提出,中国外交必然会受到公民社会日益增大的影响,而后者的成长是市场经济和公民意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文章引证了  相似文献   

20.
信仰的力量     
戴薇 《工会博览》2012,(35):60-60
追随你的足迹, 领悟人生的真谛. 党的理想之光, 在我心中熠熠燃起. 冬天的一个黎明,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窗口的时候,清晨的寒冷瞬间一扫而光.我推开紧闭的窗门,望着地平线上火红的旭日,忍不住挚笔疾书,以此诉说心中澎湃的激情. 在既往的日子里,我如一叶不安的扁舟,漂泊在无际的海洋.在思考人生道路的航程中,总以为命运就是这样一次漫无边际的旅程.当大海深处的狂风巨浪袭来时,我努力挣扎着,多么希望能够寻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