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秋薇 《世纪桥》2008,(12):72-74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章地《逍遥游》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颇为详尽而中肯的分析,同时阐明庄子在该文中所寓寄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即“三无”)。作者还大胆地提出了庄子“不为物役而游于无穷”的主张“并非说明庄子要完全脱离社会,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的途径”的观点,一反《逍遥游》宣扬的是逃避现实的消极人生观的传统说法,不无道理,且有新意,值得人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3.
庄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而<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品,是<庄子>的思想核心.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成就理想人格、认识事物的相对性三个方面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向我们传递的逍遥游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老、庄学的一大特色,在于用佛教般若思想注《老子》上篇而有《老子注》,笺《庄子》文句而成《庄子笺》。马一浮对老、庄哲学的评判具有两种态度:一方面,站在儒家“有为”的立场之上对老子辩证法的消极因素予以无情揭示,对庄子“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提出批评。另一方面,又极力赞同老子“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庄子“逍遥游”的自由理想境界并切身实践“心斋坐忘”的为道方式。  相似文献   

5.
瓠用说     
据《庄子·内篇·逍遥游》记载,庄子的朋友惠子说他种了一个能装五石水的葫芦,而这葫芦不能经受五石水的重量,剖成瓢又太大,结果惠子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将其砸碎,惠子借瓠喻讽庄子学说不能切合当时的社会实  相似文献   

6.
正《庄子》一上来极言鲲鹏之事,就是先给我们写出一个"大"字。人要有大眼光、大气魄、大格局、大境界。鲲鹏展翅,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庄子虚构了一种叫作鲲鹏的动物,它先是大鱼,后来又成了大鸟。由鲲鱼变成的大鹏鸟一展翅,可以飞入九万里的高空。庄子的话不是实用性的,他虽是在讲鲲鹏展翅,但是他的用意既不是通过对鲲的了解来开展渔业或者捕鲸作业,也不是通过鹏的道理来考虑如何飞行或者进入外层空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一文是庄子智慧与思想的典型体现,庄子作为我国道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其对于"逍遥"二字有着十分独到的解读,鲲鹏展翅,扶摇九万里,对庄子而言却并非真正的逍遥;列子御风,免去徒步之劳,对庄子而言也非真正的逍遥;无论楚之南的神龟冥灵,还是神树大椿,虽然拥有超长的寿命,但对于庄子而言亦不是真正的逍遥。那么在庄子的逍遥观中,真正的逍遥又是什么呢,本文将对庄子的逍遥观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于丹 《学习导报》2011,(20):46-46
旅和游是两件事。旅可以是一种外在的行程,比如说旅行社组织浪漫之旅、体验之旅、夕阳红之旅。而游,我认为是个人心灵的事情。现在不缺乏旅,缺乏的是游。庄子第一篇就是《逍遥游》,说人生就是“乘物以游心”。  相似文献   

9.
生命哲学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庄子的哲学是从反思生命开始的,是生命与心灵深处的对话,本文着重阐述了庄子的生死观以及如何才能超越的问题,从而寻求到人生的自由和超越,最后达到“逍遥游”的理想化、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淡泊为怀     
黄起健在《今日海南》2007年第12期撰文指出,庄子在《逍遥游》里讲到这样一个"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被古人称为天下明君贤主之首,许由是传说中的高人隐士。尧辞让的可不是小官位,而是要把天下都让给许由。许由接着说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  相似文献   

11.
洞见 《党员文摘》2021,(1):63-63
北冥之鱼庄子在《逍遥游》里写的第一条鱼,是北冥有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它会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一旦没有风,就只能从高空坠落。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着财富、名声,才能够填补自我的空虚。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的曹操所登“碣石”的具体所指,有此山已沦于海、辽宁绥中碣石、山东碣石等说法.根据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的分析,曹操所登系昌黎县北的碣石山,其符合曹诗描写的地理形貌和景观.(二)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鲲鹏”一词一反褒义用法,成了“腐恶”的象征物.“鲲鹏”作贬义使用始见于《西游记》,注解毛泽东该诗,说“鲲鹏”直接采自《庄子·逍遥游》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庄子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中精华之一.庄子"逍遥游"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将有限个体"小我"融入于无限宇宙"大我",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了一个终极性的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虽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根本上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15.
正庄子在《逍遥游》中有一番议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子用适莽苍者——郊野之行、适百里者——百里之行、适千里者——千里之行三种形态,说明不同的旅程、不同的距离、不同的目的地,要有各自相应的准备。如果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说起,"郊野之行"堪比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工作,"百里之行"堪比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千里之行"堪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正庄子是中国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庄子》一书便成为了道家经典,被尊称为《南华经》,并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作品之一,《庄子》不仅是哲学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凝结了古代圣哲在诸多领域的智慧精华。读《庄子》,读到的是瑰丽无边的想象。《庄子》的世界,会让人不由得讶异于一种辽阔感。人的肉体行至有限,纵使步履不停却也尺寸可度;但人的精神如鲲似鹏,可以挣脱时间的绳索,去流浪、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出自庄子之手,《外篇》和《杂篇》可能杂有他的门人和后学的著作,不一定完全是庄子自己的作品,但是也代表了道家的思想。《庄子·寓言篇》说:  相似文献   

18.
龙菲 《理论与当代》2013,(10):54-55
浙江台爱情连连看节目法国专场。30岁的法国男子来华近10年,微笑面对镜头:我知道孔子,不过,我最喜欢庄子。因为,你知道的,逍遥游。自十七世纪以来,庄子哲学一直是西方人的热门话题,西人对他的关注、谈论、喜爱从未停歇。而在国内,庄子却显得颇受冷落。担心大家不读,亦或误读,袁仁琮先生明显有点着急。抚清历史尘埃,厘清误读,让先哲的智慧之光重现于今,先生用了"刻不容缓"这个词。他说:"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张金梅 《学习月刊》2011,(18):52-54
《春秋》之"义"首在正名。《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1](p1067)这是对《春秋》正名思想的最早阐述。遗憾的是,《庄子》没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庄子》书本身及其与道教和现代文明的关系谈一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从《庄子》到《南华真经》《庄子》是先秦思想家庄周及其后学的作品集,现存33篇,分成内、外、杂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根据历史上诸多注疏及今人的研究,内篇基本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