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民主改革前的西双版纳和周代都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政治上是贵族等级制度。这在命名法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文章从九个方面对比了不同时间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西双版纳和周代社会的姓氏和命名法后指出,它们在体现等级制度本质这一点上有若干共同之处,都集中地反映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下分封、宗法、等级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不论是西双版纳傣族社会,还是周代社会,每个人的命名,不仅表示出其性别、年龄、行弟,而且还体现出其职业、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地位,这种命名法起到强化和巩固封建领主社会的统治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夜郎君法规》中 ,述及的阶级、等级关系 ,土地占有、使用和租税力役剥削 ,禁止民间藏书等规定 ,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通过对古夜郎国和水西土司时代社会状况的对比分析 ,认为《夜郎君法规》不可能是古夜郎时代的产物 ,不过是作者据水西土司统治时代社会状况 ,依托附会对统治者进行讽谏而已。  相似文献   

3.
试论明清时期瑶汉民族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清封建政府对瑶区的经营与瑶汉民族联系的加强明、清两代,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发展的时期,封建统治者在强化君主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的同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企图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这些措施,有的顺应了历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  相似文献   

4.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5.
在南方少数民族中,封建领主社会相当普遍,大多数土司地区都属于这种形态。值得注意的是,封建领主制尽管都以大土地所有为其特征,但并不都是一种模式,而是因产生的途径不同,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种种差异,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仅就南方少数民族而言,至少就有如下五种类型:一、由农村公社直接发展起来的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二、以溪洞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壮族、布依族亭目制;三、以家支组织为特征的黔西北彝族的则溪制;四、西藏的封建领主庄园制;五、阿坝藏族牧区的初期封建领主制,现依次分叙于后。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阶级是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封建阶级信奉的是宗法和等级专制的价值观念,这是为了在意识形态上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信奉的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不同的社会作用。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神学蒙昧主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们打起了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旗帜,他们主张天赋人权,人人生来平等;主张将目光从来世转向现世,从“天堂”回  相似文献   

7.
关于古代壮族社会性质,学术界有经过奴隶制和未经过奴隶制二说。主张经过奴隶制的,在由奴隶制进入封建制的时间问题上又有不同意见;至于对壮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结构的看法,则分歧更大,本文拟就此二问题阐明己见。时间限定于宋、元、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一时期正好是壮族封建领主制社会从形成到衰落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阶级社会,国家官吏制度的完善对于维护阶级统治至关重要。考察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是在政治领域中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地位后,才开始清除封建势力对国家行政管理腐朽影响,实现现代文官制度的。当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英国资产阶级改革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国家官吏制度的时候,也正是马克思关于国家官吏制度思想形成  相似文献   

9.
壮、傣、布依三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或较多的民族。分布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境内。三个民族都源于我国岭南地区的古越人,在近现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对于这三个民族领主制社会形态的研究,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是对我国古代史的研究,而且还有可能逐个揭开我国古代越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迷底,从而加深我们对百越民族与现代有关各个民族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拟就壮、傣、布依三个民族封建领主制的异同作一比较研究,不当之处,请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三族领主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民主改革前四川凉山彝族社会中黑彝、曲诺、阿加、呷西四个等级,说黑彝是奴隶主阶级,阿加、呷西是奴隶,这大致已不成问题。惟曲诺的阶级性质,迄今尚无定论。在这里谈点粗浅的意见。曲诺是黑彝统治下三个被统治等级中的最高一个等级,人数占凉山彝族总人口的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进步作用,肯定了以下几点:(1)自由心证制度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它反映了除封建地主、贵族以外各阶级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搞刑讯逼供、有罪推定、主观妄断,只讲等级、不讲人道、侮辱人格、无视人权等,与资产阶级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主张完全背谬的。“自由心证”制度是对封建的法定证据制度一个彻底否定。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2.
德国文学家席勒在剧作《阴谋与爱情》中把女主人公路易丝刻画为聪明善良、敢爱敢恨、蔑视权贵、富有反抗精神,勇于担当家庭责任、严格恪守道德准则的美丽女性,典型地代表了十八世纪德国市民阶级的社会形象,既展现出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和追求理想生活的阶级意识,又暴露出不敢与专制统治决裂的政治懦弱,造就了悲剧结局的命运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南传佛教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佛教的传播不仅是佛经教义的传播,也是佛教自身及其周边文化的推广。因此南传佛教对傣族地区的影响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改变,整体上,南传佛教文化促进了傣族社会的进步(巩固和完善了封建领主制度),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傣族地区因此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会文明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瑞英 《求索》2010,(1):227-229
西周时期属于我国早期国家形态,各种机构和制度处于开创时期。对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历来有奴隶社会说、封建社会说和封建领主社会说等不同的观点。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在土地制度、统治机构、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内部都与前代已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后世封建制的许多特征已经萌芽。西周奴隶制社会内部孕育着封建制的因子,西周社会处于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封建制一般又分为领主制与地主制两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但这决不是说每个民族都要经过封建领主制,这正如每个民族都不一定经过奴隶制一样,这仍然是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康熙三至四年(公元1664-1665年)间,贵州水西地区爆发的安坤事件,是清代贵州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次事件对贵州的历史,尤其是对彝族土司统治了千余年的水西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次事件性质的探讨,并非毫无意义。我省史学界,对水西安坤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评论。 (见贵阳师范学院编印《贵州史讲义》和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古代史》二书)。前者认为这是一次少数民族的抗清斗争,后者  相似文献   

17.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16个民族跨境而居。解放前,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0%,分布在全省各地,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环境、民族特性等原因,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分别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地主制、封建领主制等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千百年来,在剥削阶级的统治下,少数民族无一例外地受到剥削、歧视和压迫。广大少数民族群众为争取生存发展的权利,曾进行了无数次的抗争,上演了一幕幕壮烈的斗争史。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能代表广大民族…  相似文献   

18.
一、政治关系、政治斗争、政治活动、政治现象。在阶级社会,政治关系是指由于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产品分配的不同,产生的与生产关系相对应的政治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因而,在阶级社会中,政治关系基本上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在我国现阶段,政治关系则主要是人民内部关系,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间的联盟关系和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与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的爱国者之间的联盟关系。政治关系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斗争是指各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9.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政治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利益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政治制度是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用于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的各方面规则的总和。因此,政治制度实质上就是国家对社会利益进行分配的规则。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的国家,在分配社会利益时,总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向统治阶级倾斜。国家又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关,它在分配社会利益时要顾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协调好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统治阶级的利益同社会的公共利益既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相矛盾的地方,怎样处理好统治阶级的利益与社会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