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剑宁 《求实》2003,(Z1):288-297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核心概念,不仅在古代诗歌创作中,而且在诗文鉴赏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处于文学创作、鉴赏、评论的本体地位。通过对古典诗歌意象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的一些规律,故历来颇受文论家们的重视。古代写景诗的意象是古代诗歌意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其建构有一个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粗略到精美,一般到高级的过程,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分析、研究并把握好古代写景诗的意象建构对于古代诗歌的阅读、欣赏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 (一)意象概念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细读鲁迅小说,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33篇小说中,共有12篇28处出现“月亮”意象的描写,可见月亮意象在鲁迅小说中出现的频率之多。这些常人司空见惯月亮意象,在鲁迅笔下却蕴涵着独特的美学内涵和艺术作用。本文试着对鲁迅小说中月亮意象的作用简要地加以分析,帮助阅读者加深对小说思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别离"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主题之一。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哀怨与愁苦是绝大多数别离诗的感情基调,而《再别康桥》同是表达别离的主题,诗人却跳出了哀与愁,写得浪漫而深情,潇洒而飘逸。诗人通过"柳"、"水"、"月"、"草"、"云"、"雨"、"黄昏"等这些典型别离意象的组合,展示的是一副色彩明丽、气象万千的康河晚景长卷,从夕阳西下到满天星斗,将自己  相似文献   

4.
细读鲁迅小说,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33篇小说中,共有12篇28处出现"月亮"意象的描写,可见月亮意象在鲁迅小说中出现的频率之多.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富家子弟去京城归来后,一言一行无不夸说京城好。一夜与亲友外出,友人说“今夜月好”。富家子弟答道:“你不知京城之月比这更好。”结果被其父愤然打了一耳光。此后,“京城月亮好”被人发展为“外国的月亮圆”,成了崇洋媚外的代名词。 笔者曾有幸去了一趟西欧,归来后感慨甚多,颇有些言必称希腊之态,友人戏谑问:“难道外国月亮也比中国圆?”鄙夷之态溢于言表。 月亮只有一个是世人皆知的,“哪一个月亮更圆”显  相似文献   

6.
英语诗歌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尚起 《世纪桥》2007,(10):83-84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语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手法使意象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  相似文献   

7.
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仙"李白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他在诗歌上创造性的成就,把屈原开启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他就是我国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李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影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虽然只有几十首,但运用典故却随处可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最常用的三个典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究毛泽东精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影响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体悟的政治家和诗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词虽然只有几十首,但运用典故却随处可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最常用的三个典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意象)的分析,来探究毛泽东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中的一些深层意味,这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这位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求实》2006,(Z2):295-296
梧桐在唐代诗人们情感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粗略统计,唐代共有近230位诗人的660多篇诗作与梧桐有关。与唐前相比,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增加,而且意蕴也丰富深广了。在文化意蕴方面,“梧桐”意象既有让人祈羡敬仰的神奇色彩,也有让人黯然销魂的清冷色调。前者在唐人笔下得以很好的继承并有所发展,后者从唐代开始渐渐进入诗人的审美视野之内。本文着重从文化角度即凤栖梧神话,桐琴文化,秋日梧桐三个层面来分析唐诗对唐前梧桐意蕴的继承与创新,以此见出唐诗人深厚的梧桐情结。一、“凤栖梧”神话意象凤凰是自然界神异与高洁的灵鸟,先秦典籍中…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来,粉丝是现代时尚的代名词,但是追溯起来,中国的古代不仅有许多粉丝人群,而且也与现代的粉丝一样,对于自己偶像疯狂般地崇拜。那么,中国古代的粉丝到底有怎样的疯狂追星行为?李白粉丝三千里"追星"第一个最具粉丝人气的文坛巨星是李白。据考证,粉丝一族的闪亮登场可追溯到大唐王朝,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身边就拥有众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看重历史,在老一辈中国领导人中首屈一指。没有哪一位革命家和思想家像他那样对中国历史熟悉到如数家珍的地步;没有哪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像他那样能通过中国古代战例和王朝更替获得如此之多的借鉴。作为诗人,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独具的史识。  相似文献   

13.
夏远生 《湘潮》2016,(4):31-38
众所周知,毛泽东诗词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华民族解放的英雄赞歌,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奋斗乐章。特别是对中华女英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和意象,在世界诗人中间都是独树一帜、卓越超群的。借用毛泽东为著名革命母亲葛健豪去世所送挽联的颂辞:"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儿英烈,指蔡母之子蔡和森、蔡林蒸烈士,女英雄则指蔡畅。"女英雄",实际上是毛泽东对中国妇女解放领袖人物和代表人物的理想塑造和精神揭示。毛泽东诗词抒写的中  相似文献   

14.
正8月18日,重庆市江津区召开曾国藩与江津李氏诗人文献研究座谈会。区文联在挖掘江津古代诗词文化资源时,发现晚清名臣曾国藩曾为江津诗人李嗣元诗集《日慎斋诗草》作序,这是目前重庆首次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华民族诗歌发展史上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在诗歌万千意象中,酒与诗的结合形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诗酒文化。诗酒文化表露了唐时各阶层诗人的精神状况、情感世界,也以另外一种方式揭露了社会的不同现象。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是我国古代哲人表达思想的重要形式。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诗歌言简意赅、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人常常借助物、情与景来表达对自然规律、社会及人生的思考和认识。本文以哲学的视野,选取我国古代诗词中的几例。初步分析了自然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社会发展的规律及人生进程的矛盾与智慧,多角度揭示了我国古代诗词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杨富有 《实践》2013,(6):52
扈从诗作为中国古代应制文学的一种样式,大多反映帝王巡幸征驾等方面的内容。元上都扈从诗人大多是来自内地的汉族知识分子和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他们对蒙古族人民生活与精神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体现出了多民族国家的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上的接受、认同与融合。这些扈从官员和文人学士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及驻跸上都期间创作的诗歌,多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杨柳”是出现频率较高、内涵丰富的植物意象。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杨柳”已蕴涵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杨柳”寓送别、思乡之意;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柳”寄托着超尘隐逸的情怀;在有的古代诗词中,“杨柳”还刻画春天的景象、抒发着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5):73-73
中国古代廉吏,无不注重诫妻教子,共守清白。其中,以诗为体以言志的,不在少数。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职任左拾遗。诗人新婚不久,即写下《赠内》一诗与妻共勉:“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元代进士吕思诚,官至中书左丞,家中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古代经典,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屈原所赋《离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诗人。很多人知道他,除了因为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天,人们赛龙舟、吃粽子,相传这些传统的民间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在节日的欢闹之余,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创作《离骚》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