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化进程,在融入泰国主流社会中,泰国兰纳民族的服饰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维护泰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共识。于是,在泰国兴起了广泛的保护多元文化的运动,包括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层面从政府到非政府甚至到个人,通过制定文化遗产相关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保护与传承的体系,形成了适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和措施。兰纳民族服饰文化遗产最终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剪纸艺术是广泛流传在中国境内的民间艺术形式,其流传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创造者的许多苦难和对美好的向往.现代剪纸艺术与民间剪纸艺术是并行的两条线,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现代转型有赖于新剪纸的发展以及剪纸在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和融合,而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只有在保留其本源审美精神的前提下,融人到现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才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闫庆来 《前沿》2010,(6):143-146
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包括各种民间艺术文化资源,也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庙会,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庙会的宗教性承载着河南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庙会的群众性是河南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庙会的时间节庆性为河南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保障;庙会的市场效应为河南民间艺人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庙会保护与民间艺术文化保护应该共同思考,不能孤立看待。  相似文献   

4.
<正>晋政办发〔2022〕101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12月12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共享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保护好传承好民间艺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为积极推进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提高活化利用水平,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艺术着重表现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当地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场境、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等,她深深地植根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孕育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民间绘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同其他民间艺术(如舞蹈、民间  相似文献   

6.
地方简讯     
《前进论坛》2015,(2):63-64
<正>聂振强获国际奖为传承中华姓氏宗亲文化,推进东盟商界经济发展,近日,由东盟传媒、东盟商界、泰中友好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5东盟商界精英年会暨第三届东盟商界精英颁奖典礼"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委员、农工党中央"中华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获得中华姓氏宗亲文化与经济研究贡献奖,对聂振强和己故中国社会学泰斗郑杭生教授共同开创的"中华姓氏宗亲文化"、"姓氏社会学"学科领域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7.
艾霞  吕青 《人民论坛》2012,(23):218-219
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传承创新民间艺术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分析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源流和传承状况,力图探究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五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其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经历和正在经历四个阶段:自由自发的民间和精英保护与传承阶段、以经济目标为动力的保护与传承阶段、立法保护,并进入政府议题和工作日程阶段、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体系阶段。只有通过第四个阶段的一个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并达到:政府主导给力,法制保障完善,经济文化协调;民众自觉意识,全民自觉行动的阶段。这才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想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丽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间文艺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地级市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交相辉映,构建了绚丽多彩的"瓯江文化"。不少瓯江文化品牌成了国宝、省宝,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另有152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0.
马山县是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风纯朴、风情独特,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广西民间艺术之乡",原生态美食享誉区内外,是"中国黑山羊之乡"。为进一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美食品牌,马山县第二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大  相似文献   

11.
沈宣 《今日浙江》2005,(14):13-15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是我省文化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全省许多地方从本地实际出发,挖掘资源,打造特色,在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保护,在建设以民办博物馆为重点的各类专题博物馆,在抢救民族民间艺术、培养民间艺术人才、做大民间艺术品牌、培育民间艺术产业等方面,采取了扎扎实实的措施,有力促进了我省文化保护工作。现将宁海、景宁、衢州、秀洲、余杭等地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曼  杨东杰  郑羽婵 《传承》2012,(18):64-66
保护和发展我国民间传统文化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浪潮和大众传媒的冲击使民间传统文化传承链条正在断裂。以甘肃舟曲的多地舞为代表,由点及面分析舟曲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群众、社会、政府等多维度探寻解决舟曲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吕青  ;宋亚萍 《求索》2014,(11):175-179
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在文化中的集中表现,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是当代人弘扬、传承文化传统的优良资源。基于文化生态的研究视角来探析陕北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陕北说书的文化特色与价值,可以揭示其文化上的"习俗意义"和"内在价值",明晰其当代生存价值,有效促进传统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潘鲁生 《传承》2012,(15):70-71
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其保护传承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民间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安全、地域、团体权益和个体权益等方面的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将影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6,(8)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作为楚剧起源地和楚剧民间艺术之乡的孝感,迎来了楚剧传承、发展和振兴的春天。近年来,孝感市政协持续建言助推楚剧传承发展,在楚剧振兴发展乃至孝感特色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民间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独特存在,并在传统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珍视和保护。古老民间艺术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也为其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间艺术的传播机制将会得到改善,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人类学把艺术看做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民族民间艺术则是我们理解、把握、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在舞台化的展演中,民族民间艺术脱离了其原生境,原有的审美愉悦、宗教情感、文化想象在市场经济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在激发少数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对其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布朗族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农耕文化、茶文化、纺织文化、建筑工艺、手工工艺、语言文学、民间歌舞艺术、宗教文化、民俗礼仪文化和民间信仰文化等等。在经历了社会发展变革和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后,布朗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就目前而言,布朗族文化遗产面临的最大困难仍然是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保护与传承,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东 《传承》2009,(16):164-165
广西壮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动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完整的创作空间。同时,在保护和继承广西壮族民间艺术的道路上也需要我们将广西壮族民间艺术与动画创作有机融合,使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自者"和"他者"构成关涉生活中的艺术的两个群体,也代表着研究艺术问题的两种视角。"自者"视野中的民间艺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反映着其理想、愿望、情感。而"他者"往往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呈现在其眼前的是"自者"审美态度、审美情趣的反映。结合中、日、韩等国的相关个案,围绕"自者"和"他者"对生活中的艺术的理解加以阐述和分析可知: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他者"的艺术表述可为此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如"他者"过多介入,让生活中的艺术活动远离生活语境而进入到以艺术审美评价或艺术商品为中心的现代知识语境,其本质意义又会发生改变,成为"再造的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