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到目前为止,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已有25种语言文本。它们是:汉语、西夏语、女真语、满语、蒙古语、维吾尔语文本;日语、朝鲜语、越南语、泰语、缅  相似文献   

2.
关于今天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京族)的语言的系属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对越语系属划分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现代越族形成本身的复杂性.因此,就要通过对现代越人形成的过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解决现代越语系属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晓明 《当代广西》2010,(21):56-57
哈节,又称“唱哈节”,是京族一年一度的村落公共节庆活动,主要流行于我区东兴市江平镇的巫头、沥尾、山心、红坎等京族聚居村。类似的哈节庆典在越南北部的京族社区中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哈节京语里称为“dinh dam”或“ngoi mam…‘dinh dam”,汉音记为“亭诞”,意指庙会;“ngoi mam”,汉语直译为“坐蒙”,是祭祀中的乡饮活动。至于“哈”,有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2月13日是全区中小学开学第一天。上午,与越南芒街市隔北仑河相望的东兴中学门前响起一阵阵清脆的撞击声,身着京族服装的学生跳起竹竿舞,迎接回校上课的师生。作为我国京族唯一聚居地的普通高中,东兴中学结合地域特点,重视对京族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积极开展极富京族特色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壮语与越南侬语语法比较初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南北部靠近中国一侧民族种类繁多,语言丰富,除了越语还有数十种分属壮侗、藏缅、苗瑶、孟—高棉、汉等语族的少数民族语言,另外还有拉瓜、拉绨、拉哈等几个与壮侗语族较接近但系属未明的小语种。其中壮侗语族语言包括岱语、侬语、白泰语、黑泰语、高栏语、雅依语等,使用人口较多,约近300万。本世纪初以来越南北部的壮侗语陆续得到介绍,例如法国神甫萨维那(Savina,F.M)20—30年代编写了《法—侬—汉词典》、《岱—  相似文献   

6.
景颇族学生三语习得中语际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从语言距离、语言熟练度、年龄、新近性等角度探讨了景颇族初中生三语习得中母语景颇语、二语汉语对三语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表明,语言距离与语际影响成反比;母语与二语熟练度越高,对三语语际影响越小;年龄与二语影响成反比,与母语影响成正比;语际影响与新近性密切相关,新近习得的语言对语际影响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云南景洪城区是多民族杂居区,其语言以汉语与傣语为主,又混有其他民族语言。居民中有只讲本民族语的单语人,又有以汉语和傣语为基本交际语言的双语人。解放前,傣族是本地区居民主体,故傣语占优势;解放后汉族干部及知青大量迁入,汉语又成为重要交际用语。各民族间通婚是双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黔东南史实,运用黔东南汉语方言和苗侗语的语音材料进行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关系及声调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对比,以较为系统严密的论证和客观理性的阐释,导出了黔东南苗侗语对当地汉语方言具有深刻影响的结论,拓展了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之间语言影响关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言接触引发语法演变的理论,分"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两种类别考察黔东南方言与侗语、苗语的语法接触现象,认为:第一,黔东南方言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的地域特征与语言接触有关;第二,侗语、苗语中的语法借用和语法复制现象多于汉语,表明汉语为强势语言,吸引侗语、苗语向其靠拢。  相似文献   

10.
越南     
《当代广西》2009,(21):42-42
概况:越南是一个南北纵向狭长呈S形的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东部,面积32.96万平方公里,人口8515万(2007年),有54个民族,主要民族有京族(占总人口的近90%),主要语言为越南语,首都河内。国内生产总值890亿美元(2008年)。  相似文献   

11.
壮语的复辅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复辅音本来是许多语言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就以大家最熟悉的汉藏语系来说,藏缅语族的嘉戎语就有复辅音201个,羌语雅都话以及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基诺语、门巴语等,都有数量不等的复辅音。 当然,由于语言的历史演变,现在汉藏语系近100种语言中,多数语言的语音系统里都已看不到复辅音的踪影。是不是这些语言原来就没有,或者虽然曾经有,只是后来逐渐演变消失了呢?在没有足够的历史语音材料充分证明的前提下,靠简单的推论就贸然地去肯定或否定都是不科学的。即使是象汉语那样有几千年文字记录的语言,但由于汉字从古到今基本上都不是表音文字,不能直接记录并反映语音的原貌。因此,汉语是否曾经也有过复辅音,研究汉语的语言学家们,有些人以“角落”、“窟窿”等为例,力图证明古汉语也存在过〔Kl-〕这类的复辅音。然而,“孤例不足以为证”,尤其是在语音学领域里更是如此。因为语音的存在是有系统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在一种语言里,音与音的组合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有复辅音的语言,充当复辅音的辅音,通常都不只限于跟某一个辅音相结合而成为一个语音系统里独一无二的复辅音(除非是“残留”的例外)。它往往是跟好多个不同  相似文献   

12.
语篇衔接是对比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五种衔接模式同样适用于解析汉语语篇,但汉语语篇衔接表现出较强的隐性特征,而英语语篇衔接则呈现出较强的显性特征。本文将此差异性归结为东西方迥异的哲学传统和语言思维模式导致的英语之形合与汉语之意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王烈琴 《求索》2012,(7):166-168
语言霸权和语言濒危是当前国际语言环境的主要特征。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不利于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也构成了威胁。以孔子学院为传播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是时代的要求。汉语网络化传播将是一种长期、便利、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切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都存在着语体意识的问题,以语言为本位,语体意识的习得后于语言的习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区住、民族分布和民风习俗,决定了其语言使用的情况是多元立体的.当地民汉交际使用的语言类型是民汉兼用型,其汉语中介语是当地突出的语言特征.因此,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语体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适切的汉语语体培养策略,这能有效地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汉语办公能力,促进当地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言语交际,最大限度地消解交际带来的言语失误、话语失体及交流阻隔等语用失误现象,从而对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语言和谐、推动边疆民族团结、构建和谐边疆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铁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5):191-194
本文通过汉语、侗语、英语人称代词的使用上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语言的发展规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语言,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方言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汉族方言形成与云南汉族的移民史相联系。元以前汉语以与少数民族语言融合为主,其口语基本丧失了交际功能;明代云南汉族移民大增、汉语地位始上升,汉语官话于明中叶始演变为云南方言。云南方言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形成的。清代后,则湖广、四川等地的西南官话对云南方言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崇明 《思想战线》2002,28(5):123-126
汉语绝大多数修饰式词是偏正型的。大多数藏缅语、侗台语、苗瑶语形容词性语素在中心语素后。汉语、藏缅语“名语素 +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一般是修饰性语素在前 ,侗台语和苗瑶语部分语言名语素构成的修饰式复合词是修饰性语素在后。有的语言修饰式复合词有偏正型 ,也有正偏型的。支配式的复合词构词差异与这些语言主要语序有关。一般有补充式词的语言是有补语的语言 ,但有补语的语言不一定有补充式词。假设补语产生于补充式词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大代表的达崩先生,来自西藏非常偏远的基层乡村,是珞巴族。达崩能说3种语言,珞巴语、藏语、汉语,采访时他用流利的汉语与我们从容交谈。  相似文献   

19.
葛厚伟 《求索》2013,(5):268-268,198
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彭增安著述的《跨文化的语言传通》,2007年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彭增安先生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化与语用、课堂教学、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四个方面探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书中广泛吸取西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最新成果,并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对语言教学的诸方面进行了较为深人细致的探索,为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二语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学习者语言的研究.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获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的瑶族山瑶支系,是清雍正年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平果、田东、德保等地迁来,部分从越南迁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富宁山瑶又称“过山瑶”,自称“亚”,语言属汉藏语系苗语支,不能与瑶族靛瑶、板瑶两个支系互通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