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今日民族》2003,(12):40-41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梁河等县的阿昌族,是个人口只有二万多人的民族。长期以来,阿昌族和傣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兄弟民族杂居,因此生活、文化各方面都受到这些民族的影响。在婚姻习俗上,由于受傣族影响,青年男女婚前社交自由,流行串姑娘的习俗与傣族相似,但在具体做法上又与傣族不同。泼水节来到时,阿昌族和傣族同日欢庆。这一天,如果小伙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便会主动上前要求晚上去串门。如果得到姑娘的同意,小伙子当晚就约上几个伙伴,到姑娘的寨子里去。姑娘事先必须问清与小伙子同来的有几个人,好在同寨的姑娘中找陪客,…  相似文献   

2.
阿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称“峨昌”、“罕昌”、“莪昌”,为古浪峨人的后裔之一。阿昌族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一带,经多次迁徙,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后来又向南迁徙,经大理云龙一带,大约在13世纪初定居于今保山、腾冲、梁河、盈江和陇川等地。  相似文献   

3.
一在祖国的西南边疆,在苍翠葱郁的山梁上,居住着一个历史悠久,勤劳俭朴的民旅——崩龙族。他们分布在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保山、镇康、耿马和澜沧等县。居住极为分散,且绝大多数是在山区与景颇、汉、佤、傈僳等民族交错分寨而居,少数在坝区与傣族分寨杂居。崩龙族是永昌郡(古哀牢地)古老的民族之一。明朝正式封傣族刀家为茫司长官司以后,崩龙族逐渐沦为傣族土司统治下的属民。由于战争的不时侵袭,由于屡次反抗土司而遭到残酷镇压,崩龙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迁徙和外流,生活很不稳定,居住极为分散。从整个崩龙族来说,他们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和映  杨自新 《创造》2002,(5):19-20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居住着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昴等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些民族勤劳勇敢,热爱祖国,为边疆的稳固和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解放后,德宏从农奴制  相似文献   

5.
正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立于1953年7月,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是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国土面积11526平方公里,辖芒市、瑞丽、陇川、盈江、梁河5个县市,总人口132.4万人。德宏地处边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自古以来,中原与边疆各族人民你来我往、频繁互动,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守护祖国神圣的疆土、共同创造根深干壮枝繁叶茂的中华文化、共同熔铸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近年来,德宏州委、州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相似文献   

6.
《云南人大》2007,(1):F0002-F0002
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州国土总面积11526平方千米,国境线长503.8千米,有琬町、瑞丽两个国家一级口岸,盈江、章风两个国家二级口岸。  相似文献   

7.
李保林  可顺祥  马黎 《创造》2015,(12):34-39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镶嵌在滇西大地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云南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绿色能源示范县",有"中华翡翠毛料城"、"中国坚果之乡"的美誉.盈江全县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辖7乡8镇、1个农场,101个村(居)委会、11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5个世居少数民族为主的27种民族,总人口31.39万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境内德昂族主要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支系。以往德昂族研究主要以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而其中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以语言为核心对汝买支系族群语言关系与语言自信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当下境内濒危小语言现实社会处境、命运和语言归属问题,而且也是对濒危小语言活态的有利保护。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多样性现状云南是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的边疆省份,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三个民族转用汉语外,其余22个民族使用着26种语言,其中怒族3种(怒苏语、啊侬语、柔若语)、景颇族2种(景颇语、载瓦语),瑶族2种(勉语、布努语)。有14个民族使用着22种文字:彝族使用云南规范彝文、凉山规范彝文,傣族使用西双版纳新傣文、西双版纳老傣文、德宏傣文,  相似文献   

10.
半月时政     
《今日浙江》2011,(6):4-7
3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图为3月18日,温家宝在盈江县弄璋镇贺哈村看望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11.
段玥婷 《今日民族》2008,(12):26-31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地处古哀牢地中心,傣语称“勐撒”,缅语称“万莫达”,历来被誉为祖国西南边陲的宝刀之乡、神话之乡、歌舞之乡和艺术之乡。从明清时起,这里的阿昌族、汉族、傈僳族、傣族、景颇族等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族际社会特征明显。而在多种少数民族中,生活着户撒独有的一个汉族亚族群,户撒阿昌族将其称为“布董嘎”,俗称“大包头人”,在民族识别中归为汉族。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深秋,在云南省昆明市美丽和富有神奇色彩的滇池畔,举行了一次“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组织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方的著名傣族作家、诗人、歌手、翻译家及文教负责干部,有国家民委以及北京、上海、广西、内蒙古、湖北等地的汉、壮、蒙等族的专家、学者和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还有各地的一些报刊、文艺出版单位的编辑、记者等共九十多人。以全国性的组织机构专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召开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而且规模也比较大。讨论会收到专题论文共六十多篇,其中有:有关傣族文学的源流、特点、传统、发展和它同各兄弟民族文学,以及宗教及东南亚各国文学的关系等,另外还涉及一些著名传统作品及现代作品的比较分析等。  相似文献   

13.
崩龙族     
崩龙族是我省边疆一个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有七千多人,绝大部分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其余分布在保山地区潞江坝以及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等县,与景颇、傣、佤、傈僳、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仅在德宏州潞西县三台山公社和镇康县军弄公社有小片集中聚居。崩龙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崩语支,没有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族相处,不少人能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少数人还能使用傣文。族称统一为“崩龙”。但也有“昂”(红崩龙)、“冷”(花崩龙)、“梁”(白崩龙)、“汝买”(黑崩龙)以及“布雷”、“纳安诺买”等自称或他称。  相似文献   

14.
无字的情书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以歌传情、以歌定终身的习俗,然而,世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傈僳等民族,虽为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山歌他们唱,恋爱他们谈,但是他们最终不是以歌定情,而是用独特的“绿叶传情”等求爱方式来表达男女婚恋情爱。这种传递爱情的“绿叶信件”,被世人称为“无字的情书”。景颇族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识相恋后,开始用绿叶包实物来传达感情信息。这种用芭蕉叶或宽大绿叶包裹实物以传递信息的特殊“信件”,成为民间地道的“实物信”。景颇话称为“送木卓种会”,即恋爱信之意。这种无字的绿叶“情…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居住着德昂族、景颇族和汉族,其中德昂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9.1%。这里山好水好人好,有着"古老茶乡"的美誉,流淌着"金齿国"的传说。"请温总理放心,我一定抓好办好这三件实事!"2008年4月1日,一个阳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日子,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深入三台山乡允欠一组看望群众。在走访中,温总理紧握时任乡长线加强的双手,满怀深情地嘱咐他:"昨晚我问你怎样当好乡长,你说关键是一个‘实’字。这几年你要抓好  相似文献   

16.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7.
田芯竹 《今日民族》2021,(11):45-48
阿昌族人的家国情怀 今日民族:您是梁河县曩(nǎng)宋阿昌族乡人,自幼耳濡目染,请简单介绍一下阿昌族的历史人文. 曹先强:阿昌族古称"峨昌",是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也是人口较少民族.在云南,阿昌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的陇川县、梁河县、芒市、盈江县,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和大理州云龙县等地.居住在不同地区的阿昌族有不同的自称,如"峨昌""阿昌"等,1953年,国家根据阿昌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阿昌族.  相似文献   

18.
赵芳 《今日民族》2007,(4):I0002-I0003
4月2日至4日,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德宏傣族景颇旅自治州召开.来自全国有人口较少民旅聚居的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阿昌族村寨普遍存在着有关"放歹"的民间信仰.对阿昌族来说,"歹"似乎是村寨不可缺少的东西,他们认为"歹"会保佑村寨的平安,哪个村寨没有"歹"的话就不会致富.但另一方面,人们又谈"歹"色变,平日里不敢和会"放歹"的人进行交往,婚配对象的选择更是要排除有"歹"人家的子女.由于受傣族的影响,阿昌族也迷信"披拍鬼"和"扑死鬼",并因此影响了族际通婚的进行.  相似文献   

20.
杨恩奖 《创造》2003,(5):52-53
陇川,位于云南省西南,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8公里,共有人口17万余人,国土面积1983平方公里,是全国以景颇族和阿昌族聚居最多的边疆民族县。由于该县老县城的设置是建国初期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民族统战政策的需要而确定的,故将县城设置在交通闭塞、难于起城市辐射作用的城子镇,严重制约着县城的城市建设和全县的经济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新县城于1999年1月16日正式开工,经过全县人民3年多的艰苦努力,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边陲小镇在边境线上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