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章是承接上一章讲文学批评的问题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就没有了对象,当然也就不会有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活动;没有以文学创作为对象的文学欣赏,文学创作就不能够发挥其社会作用,文学批评也失去了基础;没有以文学创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的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文学欣赏也失去了指导。因此,要全面地了解、掌握文学的规律,不但要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规律,还必须研究文学批评的规律。本章着重探讨的问题有: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任务;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文学批评家的修养。在探讨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与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梅 《理论学刊》2004,1(9):125-126
顾名思义,韩国汉文学是指韩国人用汉字和中国文学规范创作的文学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严格遵循中国文学的创作规则和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文学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如何看待这些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汉文学作品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谨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评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给我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之前,有必要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取得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由两个彼此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另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泛指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具有后现代…  相似文献   

4.
褚永慧 《世纪桥》2012,(15):43+68-43,68
随着社会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当下文学作品大量的出现。在众多的作品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然而当下文学魅力却在衰微这也是事实。电子信息出版物的出现以及网络文学的充斥是影响当下文学魅力衰微的原因之一,但是主要的原因在于当下文学作品本身存在着问题,致使文学逐步的走向世俗,文学魅力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5.
《前线》1986,(1)
文学从原始的形态发展到今天这样多姿多彩,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过巨大的变化、发展,文学的思潮、流派也有过许多兴衰更替。那么,文学的变化、发展、兴衰和更替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呢,还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密切相关的现象呢?是不可知的呢,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认为,文学的变化、发展、兴衰和更替,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本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三年。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已有了不同于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特点。弄清楚九十年代文学的新变,肯定它的主流,指出它的隐忧,昭示它的前景,将使我国九十年代的文学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 从1990年起,我国的文学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八十年代文学中思想解放、敢于创造突破的新锐精神,另一方面也扬弃了八十年代文学中的某些浮躁、玄虚、与人民群众隔膜等负面东西,出现了在平稳中向前拓展的局面。开放的现实主义占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主流地位,但运用其它创作方法创作的其它流派的文学作品依然存在。它们和开放的现实主义既相互挑战,又相互补充,有助于近三年文学质量的提高和样式的增多。  相似文献   

7.
本章和后面的第三章,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讲述文学作品的构成。同一切事物一样,文学作品也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它的内容,就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主观评价的社会生活,经过“解剖”,可以分解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因素。它的形式,就是用来表现其内容的媒质、内部构造和具体样式。经过“解剖”,可以分解成语言、结构、体裁等因素。本章首先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诸因素的有关问题:题材的涵义,题材的形成,题材对创作的意义;主题的涵义,主题的形成,主题对创作的意义;人物在文学描写中的地位,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环境的涵义,典型环境的特征;人物和环境的关系;情节的涵义,情节的构成部分,提炼情节的一般原则。接着,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形式诸因素的有关问题:结构的涵义,结构的基本环节,结构作品的一般原则;语言在文学作品构成中的地位,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文学语言的学习、提炼和加工。体裁问题,由于内容较多,设专章(第三章)讲述。最后,总括地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湘潮》2007,(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思想活跃的先锋作家,大量汲取西方文学的营养,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形成自己的风格,王小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不仅在风格技巧上受到西方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在思想上也更加自由,与其笔下所描绘的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学流派的成立标准新论——以明代的文学现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新 《学习论坛》2004,20(7):73-74
一个没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流派,在创作中经由统系的选择已事实上确立了宗旨.对于流派盟主来说,理论上自觉当然更好,但创作上自觉也已足够;我们不必过分强调宗旨的明确性,应当更加重视创作上的统系归属和确有实际影响的代表作家及流派风格.不应再纠缠于"自觉的文学流派"和"不自觉的文学流派"的界定,所有流派的成立标准其实是大体一致的,即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流派统系、流派盟主和流派风格.  相似文献   

10.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含义是什么?广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它包括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正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狭义的现代派文学指的是那些背离现实主义传统,单纯追求艺术形式,甚至完全不顾作品内容的文学流派。这里评介的就是后者。  相似文献   

11.
文学张力的审美阐释与张力度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书文 《理论学刊》2001,(6):111-113
文学张力的审美过程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阐释 :惊讶———压抑 ,涵咏———释放。张力的美是一种“坚奥的美” ,比“流畅的美”有着更大的表现力。无意于追求文学张力和过分追求文学张力 ,是文学作品张力缺失的两个主要因素 ,它们与文学观念的偏颇有直接关系。优秀的文本应建立在恰当的张力度基础上 ,使文本的审美信息量和由文本激发的读者审美感受量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章是专门讲述文学的体裁问题的。所谓体裁,就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在长期的文学发展过程中,适应反映不同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人们不同的审美需要,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样式。在繁多的文学样式中,某几种样式又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文学样式分成几个大类。于是就产生了体裁分类的问题。由于使用的标准不同,因而对文学的体裁的分类也就有种种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是“三分法”和“四分法”。本章使用的是“四分法”,把文学体裁分成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散文四大类,并依次分别讲述了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单纯强调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甚至把文学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文学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元化系统,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多样性的文学社会功能,以审美功能为核心;文学社会功能的显现,受接受主体和时空因素的影响,因而文学社会功能又具有动态性特征.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和社会作用是一个连续性的运动过程,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了运动中的主要素,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艺术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章讲述的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文学的创作方法问题。作家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认识生活、再现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不论自觉与否,总要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作家的创作之所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色调,与创作方法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规律,本章讲述了创作方法的涵义和创作方法的历史性、阶级性问题,讲述了文学史上的两种主要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二结合”的基本特征,讲述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房福贤 《理论学刊》2005,(9):108-112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变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学走出了以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单一立场的国家化叙事模式,也走出了战后30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立场的集体言说方式,开始了立足于民间视野和个人话语基础之上的抗日历史的文学重构与叙述。  相似文献   

16.
周海波 《理论学刊》2005,1(12):111-114
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其思想感情和文学写作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矛盾之中,对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问题存在的诸多差异性的理解,构成了双重的文化矛盾, 同时,倾向中国古典式的审美风格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审美风格,也是不同作家的不同审美追求.由此,形成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文化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曹植,字子建,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在同时期的作家中,他不仅留有较多的文学作品,而且在其诗歌创作及一些辞赋、散文里表现了较成熟的文学观点。在我们研究他的文学创作的时候,深入研究和挖掘他的文学观是十分必要的。一、“触类而作”与“实录”说我国建安以前的文学批评,主要涉及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问题。“诗言志”是从表现作者的思想意志方面来说的,通过诗歌来表达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并且要  相似文献   

18.
(一)在改革的年代,要使内陆文明与海洋文明(指西方文化)更好地结合,要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必须在广阔的文学天地里坚持创作自由。本来“创作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已经肯定的命题。列宁就说过,社会主义文学是真正自由的文学。但是由于长期“左”的思想的干扰,减慢了文学发展的步伐。所以,胡启立同志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祝词》明确地  相似文献   

19.
京味文学──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北京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吕智敏近年来,一股文化建设的热潮──城市文化建设,乡镇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高潮迭起,如火如荼。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以某些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域文化建设宏伟规划的提...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亦如一般商品需经过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阶段一样,从产生到其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经过创作——传播——接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影响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和所有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的主体和客体在审美层次上契合的表现,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绘画用线条或色彩;舞蹈用形体或动作;音乐用声音;而文学则是用文字的方式表现主客体在审美层次上的契合。审美是人的主体的活动,文学便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接受。创作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和读者信息的接受,传播和阅读则是出版者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因而,接受主体便成了决定文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