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传统社会基层警政职能的执行者有所不同,在中国主要是胥吏,日本则是武士。不同的文化形态产生了不同的职业伦理道德,并对今天的警察职业文化产生影响。胥吏遵行的明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官德,暗则遵循功利性的民间江湖价值理念,日本传统武士遵行的则是"知行合一"的武士道精神,它们分别对近代两国警察制度的建立形成影响。通过两者的文化差异比较,汲取日本警察文化中先进的文化思维能促进我国警察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家训是传统社会中家庭内部治家教子的训诫。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下,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修身、齐家、处世三方面内容。当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受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影响,存在急功近利、重智轻德的问题,青少年道德责任感存在滑坡现象。而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因其自身传承性和当代价值,以及当代家庭功能的不变性,其现代转换成为了可能。要实现传统家训的现代转换,与当前青少年道德培育进行对接,应该加强对家训内容的现代阐释,将道德教育日常生活化,同时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家长进行教育,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机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公共伦理素质不够理想和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增长;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带来传统与现代的分离、成人社会道德涵化效应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弘扬、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找寻未成年人道德思想的文化维度,从德育目的、内容、手段和过程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体制,发挥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漂流事件"引起的中日两国交往史是清代(1644-1871年)中日关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漂流民的中国漂到事件既影响了清代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也再现了清代中日两国的友好历史,而日本漂流民与漂着地的中国人民在交流中产生的碰撞也为我们深入考察当时日本庶民的中国观提供了契机.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日本漂流民所引发的中日交往拉开了清代中日关系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日本青年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征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中强调个人本位,在务实的人生态度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追求异类文化.在日本青年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日本政府乃至全社会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和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日文化既有相通之处,更有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使这些差异逐渐放大了,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必须着眼于相同点与相异点。日本在模仿中国文化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创新,生发出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关注日本文化独特审美情趣时,应该避免将这种独特性绝对化,以历史的、发展的、科学的眼光来研究和探索中日两国的文化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与日本平安时代晚期作家紫式部的物语小说《源氏物语》作为参照蓝本,阐述了中日两国的尚悲文学传统在两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并通过作品中人物被礼仪道德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所束缚之下的悲剧命运,进一步探索两部作品所包涵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有两千年的历史.中国古典文学不仅在40年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今天也往往给当代中日关系战略研究以生动图景式的启迪,对当代中日外交工作也具有重要价值.温家宝总理曾访日展开“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创作吟诵汉俳,沟通两国民众感情,努力破解中日关系暂时出现的困局,体现了中国“维护稳定、谋求合作”的对日外交政策.中国高校国际关系、外交和日语翻译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媒体从业人员和外交战线的官员,理应加强中国古典文学素养,以利于中日外交事务实践以及亚洲和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9.
广东孔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2月7日至8日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举行“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学术研讨会。50多名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及发言提要29篇。会议论文和发言内容主要涉及两大类:一类是对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思想、政治哲学等进行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内涵精髓、当代价值及对当今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启迪、作用;另一类是将孔子思想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如跟普通中小学乃至民办中小学道德教育、德育工作及同开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彰显其价值。广东儒学研究会副会长章权才教授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与会者围绕“孔子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问题”进行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日益冲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越来越多的文化碰撞和文化冲突,对道德及道德教育也造成一定的冲击扣影响,引发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依然存在着工具化、边缘化、科学化等诸多问题,削弱了其固有的文化特性。在多元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应当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已经登场,学校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传递社会核心价值、促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人“成人”和养成人的德性、引领公共生活和导向公共价值等方式,间接地为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人力支持和实践基础.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圈层结构,学校道德教育可在价值取向、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上作出应有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化后发式国家,中国和日本两国都是在基本相同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开始社会转型的进程,具体而吉,是在19世纪40年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进行的.可是,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期内,迅速完成了国家和文化现代化转型的任务,成为与英美等国并驾齐驱的世界现代强国.而与此同时的中国,却始终徘徊于对现代化的追求过程之中.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两国的政治精英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深入研究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图弄清政治精英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和日本同属大陆法系,但由于两国法律传统的不同,中日刑法抢劫罪制度与理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各有长短。我国刑法抢劫罪制度与理论在有的方面优于日本,但日本刑法抢劫罪的制度与理论有不少比我国更全面和科学,对于我国立法机关完善对抢劫罪的立法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举办的“中韩青年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10月30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与会的中韩两国学者围绕“中韩青年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价值评估”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探讨:韩流的文化特性、韩流在中国的传播路径、韩剧的收视特征及文化动因、在韩的中国青年体验到的韩国文化、韩国世界杯足球赛中青年群体行为的文化特征、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看法、都市青年电影中的爱情、青年偶像崇拜等问题。与会学者还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提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教师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西方舰炮打开国门之后,分别开始了法制近代化的历程。尽管西方法律文化较早地传入了中国,但中国却在法制近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进展缓慢,而日本却通过确立明治宪法体制,很快实现了由传统封建法律文化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尽管中日两国没有恢复邦交,新中国的对日公共外交却已经开始.中国政府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妥善圆满地解决了日本战犯问题.它不仅解决了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战争遗留问题,更将中国人民宽大为怀、不念旧恶的形象传到了日本,推动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作为新中国公共外交的历史遗产,新中国解决日本战犯问题通过中国官方与日本民间的关系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也将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日两国虽已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但到目前为止,两国对于“战略互惠关系”的定位并不完全一致.相比较而言,中国更强调“战略”,而日本更强调“互惠”.中国的政策基调仍然没有脱离“和平友好”,而日本的基调更倾向于“互利合作”.这种定位上的差异,正是造成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出现波折,造成人们对中日关系的预期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其背后体现了中日两国对于“战略”的认识差异.虽然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是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主要途径,但如果脱离“和平友好”的长期目标,两国间的互信与合作也很难真正实现.中日应推进“战略互惠”,警惕“政冷经热”.  相似文献   

18.
二战前,日本的行政计划仅限于实施公共事业领域.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行政职能多样化、扩大化,行政计划亦被广泛运用于国土开发.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乃至文化等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行政计划化”、“计划行政”等提法构成日本整个行政的特色.学界则具体研究其内涵、种类、法的性质、救济手段等,试图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对其加以制约,完善具体操作标准,以期既达到政府依法行政,又有利于保护相对方合法权益的目的.中日两国具有相似文化传统、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亦有某些共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吸收日本行政计划的合理“内核”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群体本位文化.这种文化不断巩固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造就了中国国民依赖性.家国中的人物角色定位及对家国义务的单向强调弱化了自我,对权威的过度服从和崇拜容易形成奴性人格和依赖他人的病态人格.中国国民依赖性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不思进取、安于常规、丧失独立性、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方面.消除这些影响既要加强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又要加强自我观念教育,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日本两国政治制度不同,两国的检察制度也是特性大于共性.中国检察权体现为法律监督权和司法权,日本检察权体现为一种行政权和司法权.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国监察权的运行机制也截然不同:中国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为监察职能、公诉职能、诉讼监督职能;日本的检察权体现为侦查权和公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