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行政法领域,法制原则的贯彻,意味着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双方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行政相对人,只要任何一方有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与行政许可权的行使会存在着违法行为一样,行政许可相对人,在实现自身权利的过程中,也不免存在权力滥用的可能,鉴于此,有关机关亦应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谢国富 《行政与法制》2002,(7):17-17,19
行政损害赔偿抗辩权是指被告行政机关提出的一切可免于承担或减轻行政赔偿责任主张的权利。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作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对此损害结果,行政机关应予赔偿。但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为了息事宁人,摆脱不利地位,消除负面影响,有的在诉讼中对相对人的赔偿请求有求必应;有的甚至在诉前就满足了相对人的赔偿请求,作了“私了”。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的撤回,作为对一种授意性行政行为而且是合法行政行为效力的废止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因而,在澄清行政许可撤回的内涵与性质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法理依据加以探究,进而寻求法律对行政许可撤回的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批是行政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级行政机关依职权对同级或下级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批准的行为。从行政法学的角度看,这是行政主体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有内部行政行为,如对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设置、调整和干部任免、财政拨款等的审批;有外部行政行为,如对公民申领驾驶执照、开办企业申领营业执照的许可,对企业申请减、免税的核准等等。政府审批最主要的是指外部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5.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50条第2款的规定,我国确立了行政许可延续申请的默示批准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体现了便民原则,并且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作出是否延续许可的决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等等.但是,默示批准制度并非如此合理:与设立和实施行政许可的目的不一致,不一定有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不利于对违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因此,行政许可延续申请应以默示驳回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行政许可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莉 《行政论坛》2001,(2):35-37
行政许可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在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公平执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在阐明行政许可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许可必须遵循的四项原则,即公平原则、竞争原则、效率原则和平衡原则.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每项原则的具体要求,对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4,(8):38-40
行政许可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行政审批,既涉及到行政机关对社会与经济事务的事先的行政管理,也涉及到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切身利益,所以制定行政许可法对规范行政许可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8.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全面地对行政相对人告知行政复议机关。但目前不少行政机关以预制格式的法律文书,只告知行政相对人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而不依法告知其可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从而限制申请人对行政复议机关的选择权。这种情况,在地税、药监、质量技术监督和盐业、烟草等管理部门相对较多、应当引起重视,尽快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行政机关是指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行政侵权责任已为以宪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所确认。同时,行政机关由于其非职权行为亦会产生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这两种责任都是由于行政机关的某种侵权行为所引起,在性质上都具有补救性(即补救受害方所受到的损害),表面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但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二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一、归责原则不同 所谓归责原则,就是确定责任归属所必须依据的法律准则。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曾保根 《党政论坛》2014,(19):31-33
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国家公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机关内部事务的行为。众所周知,倘若行政权力运用不当,极有可能侵害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孟德斯鸠曾经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很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相似文献   

11.
李升元 《理论探索》2006,2(3):138-140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的监督,不是一般的民主监督,而是法律监督。它是行政相对人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所进行的监督,它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利己性和软弱性等特点。根据“公民权利制衡行政权力”的原理,可以充分运用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实现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目前,亟需通过全面提高监督主体的法律意识、大力完善与行政相对人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和逐步健全行政相对人监督机制等,来完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把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基本确定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职能,降低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也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职能分工的要求;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自身性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加强人民法院自身职能,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实施救济。  相似文献   

13.
刘琼 《学理论》2013,(14):164-166
所谓的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同具体行政行为相比,它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更严重。通过对德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考察和借鉴,有助于建立健全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这是实现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对社会生活进行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依照法律对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万一 《民主》2004,(6):19-21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社会中,行政许可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司空见惯的。那么, 什么是行政许可呢?由于行政许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通常,人们将行政许可理解为“行政审批”。其实,它与“行政审批”并不完全一样,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行政机关的组织和管理权限由法律规定和赋予,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必须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行政法以外的特权,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均为无效并受到行政法律追究。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应保护人民对行政行为正当合理的信赖,此即信赖保护原则。在前不久颁布的《行政许可法》中,信赖保护原则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这对行政机关撤销行政许可提出了种种限制,其中涉及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详尽的辨析。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议价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与行政相对人进行协商,然后根据协商结果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当前广泛存在的行政议价大多属于滥用职权或者超越职权的行为.造成行政议价广泛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立法过程博弈不充分、行政机关部门利益化驱动、法院司法审查权的过度狭小.要禁止行政议价,关键是要消除行政议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处罚法》第49条、第56条规定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部分行政处罚行为有权拒绝。然而拒绝条款在实际运行中遭遇困境,反而有扩大行政相对人受损权益的倾向。这一条款在我国行政法律体系中单项突进痕迹明显,缺乏无效行为理论支撑。从弥补法律漏洞的角度看,对拒绝条款进行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听证,即听取他方当事人的意见,它渊源于英美普通法上自然观念中的“未经公正听证任何人不得受不利处理”原则。听证的功能在于使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能够遵循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公平、精确地作出行政行为,以防行政专断,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提高行政效能,扩大行政沟通。听证的本质在于给行政相对人行使防卫权,即陈述意见和利益的机会。听证并非必然产生公正,却能够产生公正的印象,或者说没有听证,更容易造成不公正的感觉,甚至抹杀实际存在的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