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渐入高潮。各类相关著作、论文的出版发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推进了中国道路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围绕"中国道路"内涵,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前景,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及"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路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道路国外成果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彰显了党的绿色中国,生态中国的执政新理念,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特点。十八大以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美丽中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美丽中国"的内涵、"美丽中国"研究视角的拓展、"美丽中国"的战略意义及实现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梳理和归纳了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基本问题的相关研究,并做了简要评析,以期为进一步加深对"美丽中国"的认识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梦"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关于中国梦与美国梦、欧洲梦、非洲梦的关系、关于中国梦的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是在"中国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在实践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梦"彰显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凸显了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加强"中国梦"的研究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一直自觉主动地接受西方法学的滋养,它的恰当表述与其说是"中国的法学",不如说是"法学在中国"。与"法学在中国"、"在中国发现法学"这两种对法学知识谱系的论证不同,魏敦友教授提出的"新道统论"突出了中国法学的历史之维,从子学、经学、理学、法学的视角来论述中国法学的正当性及其知识谱系,并自觉地寻找新的概念体系来创造"中国的法学",对重塑中国法学及中国思想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吉林政报》2013,(17):2+41-42
富庶美丽的辽源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嫩平原过渡地带,被誉为东辽河畔的一颗明珠。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1902年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辽源素有"中国二人转艺术之乡"、"中国棉袜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  相似文献   

6.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国外舆论围绕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提出了"中国责任论"、"G2论"、"中美国论"、"发达国家论"、"中国不确定论"、"中国时代论"、"国家资本主义论"等新论调。囿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外舆论对中国国情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加之"西方中心主义"研究立场的固化,以致无法摆脱西方范式的窠臼,导致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话语权,中国要把握当前国外舆论新动向,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全面审视,以正确的立场展开评析,善于宣传中国,消除"误读"或"误解",积极主动与国外舆论及其学者展开对话交流,扩大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相似文献   

8.
《同舟共进》2012,(4):83
潮州是广东的"东大门",位于珠三角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处,与福建省接壤,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广东省通往华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广东省发展对台贸易的最前沿平台。潮州文化底蕴深厚,民营经济发达,产业特色鲜明,港口资源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潮  相似文献   

9.
彭焕才 《湖湘论坛》2008,21(6):28-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塑造的。它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的革新、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体现了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特色"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揭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多维"的角度即从"思想理论维"、"发展道路维"、"制度体制维"、"战略决策维"、"理想目标维"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有利于人们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内涵"和"大体系",从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理想和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模式正在成为后冷战时期西方定义中国身份的一个重要话语,以西方对"中国模式"进行研究为代表的"中国模式学术话语"是这一身份建构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西方学术界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历史等维度建立中国模式与中国身份之间的关联,以简单而又有明确内涵的"西方中国模式"为中国定义身份。西方"中国模式"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及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认知图式和身份认同叙事。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构建中国的自我身份、解构西方叙事、提升解读中国道路的话语权等方面努力,不断增强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的正当性阐释,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2.
游浩云 《人民论坛》2011,(11):76-77
近年来,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威胁论"此起彼伏,西方世界从中国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历史惯例、文化差异、资源紧缺和人口数量等方面,假设中国将对世界构成各种"威胁"。"中国威胁论"源自西方文化传统下的思维惯性与历史推导,很难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度建设的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我国制度的十三大优势,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早期建设时期的实践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之制"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之制"形塑了基本框架;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之制"的基本体系,并提出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的时代命题。"中国之治"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发展方向,丰富了内涵。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得出的,具有严谨的现实逻辑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以"中国之制"推动"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破除"历史周期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作出的重要决定,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以来,关于中国梦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课题。2015年国内外专家、学者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术背景,围绕着中国梦这个基本核心从不同的视域和维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在"中国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中国梦的重大价值"、"国际社会视域下的中国梦及其评述"、"实现中国梦面临的风险及其需要汲取的历史教训"、"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等问题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对于认识当前中国梦研究的进展及不足、推动学界继续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社会,中国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也是世界各国中最不缺伦理道德资源的国家。但中国目前却面临着道德危机。当前中国道德危机主要还不是发生在"私德"的领域,而是发生在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领域,发生在作为社会公共道德即社会性道德的"公德"领域。历史上中国最不缺乏、最完备的是"私德",而现时代我们最缺的是"公德",人们广泛议论的当代中国道德危机事实上是"公德"的危机。中国人过去拥有的"德"与当前中国人所缺的"德",事实上不是同一个"德"。  相似文献   

16.
《江苏政协》2012,(1):35-36
正金湖虽然建县较迟,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淳朴,风光独秀,素有"尧帝故里"、"渔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国荷文化之乡"、"中国荷文化传承基地"、"中国湖鲜美食之乡"、"中国最佳投资  相似文献   

17.
郭万超 《人民论坛》2012,(27):72-73
确立"中国道路"的话语权,需破除唯西方发达国家模式是从、唯西方经济学标准教科书是从、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从的三大思维定势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求解中国发展之谜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命题,"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概念也应运而生。中国应对国际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自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奠基者、开拓者。简单概括,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在全面建设时期开始萌芽、全面整顿时期初显框架、改革开放时期最终形成;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障,其前提是"中国特色"、本质是"社会主义"、关键是"体系""配套"、活力是"改革""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奠基理论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闫莉 《理论月刊》2014,(1):30-33
"中国梦"的主旨内容和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它的提出符合我国基础国情,契合人民群众的根本需要,凝聚了社会共识,激发了创造活力,具有客观历史必然性。"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为理想与现实、国家与个人、民族与世界的统一,从而得出实现"中国梦"的应然路径,即"把中国梦付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寻找中国梦与中国力量的共同支点"和"把中国梦与中国精神相融合"。厘清"中国梦"生成的逻辑、精神实质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引导民众正确理解中国梦内涵本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是儒家学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传统中国人"修身"的物理与心理栖息所,人性、伦理和德行的养育场。传统中国国家治理具有试图打通"心理""伦理"与"治理"的鲜明特质。推进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象乃至世界担当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亟待化解"家国矛盾",塑造"家国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