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23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104届国会发表了他上任以来的第四次国情咨文讲话,阐述了美国的内外政策。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被认为是竞选连任的宣  相似文献   

2.
高美 《党政论坛》2013,(10):31-31
2月24日,由好莱坞导演本·阿弗莱克执导并主演的影片《逃离德黑兰》获得美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并赢得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剪辑奖。该片根据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人质事件改编,讲述了中情局特工托尼·门德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美国大使馆被占的情况下,成功将困于加拿大大使馆内的6名美国外交官带离德黑兰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全球要闻     
《瞭望》1997,(16)
美以会谈 未获实质成果 美国总统克林顿4月7日在白宫同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了会谈。两人未能在打破中东和平僵局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克林顿拒绝了内塔尼亚胡提出的由美国出面组织中东问题美、巴、以三方首脑会谈的建议,认为三方首脑会议的时机尚不成熟。 克林顿在同内塔尼亚胡举行会谈前发表讲话,要求巴勒斯坦领导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幕两件大事交叉进行,错综复杂的戏剧。一方面是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意欲在本届国会期满之前,通过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一方面是克林顿总统假借贯彻联合国决议之名,却又绕开联合国和安理会,悍然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打着“法...  相似文献   

5.
伊朗缘何提出与美国人民对话●本刊特约记者荣松德黑兰专电伊朗总统哈塔米去年底表示,他希望同“伟大的美国人民”进行对话。哈塔米说,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更需要进行对话,以消除分歧,增进理解。哈塔米的讲话立即在华盛顿引起了积极反响,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哈...  相似文献   

6.
今年六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专程访华,最使美国人(无论共和党反对派和一般百姓)惊喜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竞现场转播江泽民和克林顿的记者答问会,以及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说并和北大学生的对话,认为这是此次访问的最大成果。克林顿到北大讲话一事尤受美国人重视,因为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北大不但是和美国哈佛大学地位相等的国家最高学府,而且认为北大是中国最“开明”的大学,学生比较倾向于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因此可以代表中国“新一代的思潮”。所以克林顿愿意选择北大,作为向中国年青一代作出某种呼吁的讲坛。但是出乎美国朝野的意外,也出乎克林顿本人的意外,北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当克林顿审视天下大势的时候,他一定会感到有 几枚“钉子”在眼中刺痛着他。其中的一枚就是 伊拉克的萨达姆。今年4月 15日,伊拉克公开拒地美国通过联合国所作出的新的武器核查计划,这无疑是给克林顿当头一棒。 自1990年海湾危机以来的10年中,克林顿对伊拉克采取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即:一回经济制裁;二曰军事打击;三曰鼓励和扶植伊国内的反萨达姆势力。其首要目的是把萨达姆赶下台。 但10年后的今天,萨达姆依然还在台上,这真叫克林顿没法“治”! 当今克林顿同萨达姆斗争的国际形势已非昔比。如果说,90年代初美国…  相似文献   

8.
美国中央情报局重整旗鼓本刊特约记者周锡生华盛顿专电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西郊,有一块林郁浓深的绿地,自从被人称为“美国冷战总统”的杜鲁门在50年代初亲自创建美国中央情报局以来,这里一直是中情局的神经中枢。中情局的特殊使命、显赫地位、至高无上的秘密活动权力...  相似文献   

9.
克林顿亚洲之行的战略考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15日和16日亚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将在文莱举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文莱会议后,将访问越南。这将是越战后美国在任总统第一次出访越南。此前,有关克林顿将访问朝鲜的消息也流传甚广,10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访美时,曾邀请克林顿访问平壤,随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朝,意在为克林顿访问朝鲜“修桥铺路”。但白宫11月4日宣布,克林顿这次亚洲之行将不包括朝鲜。虽然克林顿此次决定不去朝鲜,但其有意访问朝鲜的风声,和首访越南,都足已使克林顿在卸任之前的亚洲之行,备受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10.
《纽约时报》记者蒂姆·韦纳在最近出版了一部700页的《灰烬的遗产:中情局历史》的新书中说到,在中情局数不清的失败和失误历史中,有一项行动却是"大功告成",连中情局老特工兼老外交官李洁明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选总统比尔·克林顿,经过精心挑选,力求平衡,7次提名,于1992年12月24日配齐了共有14名阁员组成的下届美国新内阁。 14名内阁成员平均年龄52岁,年龄最大的71岁(财政部长),最小的39岁(农业部长)。内阁成员中,有4名黑人,3名妇女,两名西班牙后裔。 克林顿在竞选中曾一再承诺,如果他当选,就要使他的内阁“看上去跟美国一样”,即内阁中既有妇女,也有黑人和少数民族,改变过去历届内阁基本上  相似文献   

12.
克林顿经济学与美国经济胡希宁克林顿执政以来,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自1991年始持续了7年多,形成美国战后第三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1997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1965年以来最低的一年,财政赤字达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失业率逐年下降,出口...  相似文献   

13.
美欧关系的新调整──评克林顿的欧洲之行吴志强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18日结束了他就任以来的第一次欧洲之行,美欧关系进行了新的调整。克林顿此行的中心任务是解决安全问题,重新确立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总的来说,克林顿达到了他的初衷,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通过了美...  相似文献   

14.
刘江 《瞭望》1998,(24)
克林顿访华:中美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刘江克林顿总统是自1989年以来第一位正式访华的美国总统。对克林顿的中国之行,中美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都高度重视,寄予厚望;国际舆论界也十分关注。长风破浪中美合作势头良好去年10月26日至11月3日,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  相似文献   

15.
美国总统克林顿9月18在华盛顿乔治敦大学讲演 时宣布,他“暂不授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NMD)”,从而把有关这一问题的决定权留给了下任总统。克林顿的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世界各主要大国和舆论界都立即作出反应,予以审慎的、有保留的肯定。种种迹象表明,克林顿作出这一决定,并非出于本意,实属无可奈何之举。 NMD计划的出笼标志着冷战的阴魂在美国始终未散。因此,它刚一出笼就立即遭到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激烈反对。为数众多的美国人和各类组织以各种方式反对NMD计划。数十名世界著名的诺贝尔物…  相似文献   

16.
全球要闻     
《瞭望》1998,(35)
美白宫发言人说克林顿不会辞职随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马萨诸塞州休假的白宫发言人麦柯里19日说,克林顿总统没有考虑过辞职。总统相信人民依然信任他,他将继续做他作为总统应做的工作。克林顿总统17日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公开承认他曾同白宫前实习人员莱温斯基有“...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9,(24)
美国会议员控克林顿违宪美国联邦地区法院6月3日开始就26名国会议员控告克林顿总统“违反宪法”一案展开辩论。作为原告的26名议员认为,宪法没有赋予美国总统对外宣布战争的权力,因此,美国对南联盟的战争行为是非法的。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与北约军方会谈千破裂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6月3日决定,接受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及美国副国务卿塔尔博特提出的和平协议,南联盟政府当天开会后发表声明,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上述决定。5日开始,北约代表和南联盟军事代表开始就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问题举…  相似文献   

18.
孙秀萍 《党政论坛》2009,(22):30-31
6月初,一本印着“世纪大独家”、“国家持续隐蔽的战后最大禁忌”字样的书摆上了日本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架。这本书,披露了日本自卫队向中国派出间谍,刺探军情的重大内幕。该书的作者是渗透中国37年之久的日本间谍、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0日至 25日访问了南亚三国。他是 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以来、印度1978年以来、巴基斯坦1970年以来接待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克林顿此行是美国在调整南亚政策的进程中采取的重大步骤,表明南亚已成为美国的外交重点之一,在美、印、巴关系中,美国已改变冷战期间助巴反印的立场,转而采取了平衡的方针。舆论认为,克林顿此行是对印度日益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承认,也显示了印度潜在的巨大市场对美国工商界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去年发生的克什米尔冲突为美实施南亚政策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冷战结束之后,…  相似文献   

20.
本月2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 将首次踏上南亚次大陆的 土地,对印度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这也是美国总统 22年来首次出访印度。 1998年 5月印度核试验后,美国对印度实施了经济制裁,目前尚未完全解除,因此克林顿的此次印度之行也是在任美国总统首次对一个遭受自己制裁的国家进行的访问。那么,克林顿在任期的最后时刻访问印度,其用意何在? 冷战结束后,南亚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苏联与印度联手对付美国的这种组合不复存在,这为美国调整对印政策提供了可能。从 90年代初印度进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逐步成为世界10大新兴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