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怡 《南风窗》2011,(23):96-96
1833年,伟大的兰克在《论列强》中第一次提出"均势"概念的界定。他指出,存在"一位庇佑欧洲免遭任何单独或暴力势力支配的守护神","它总能以一方的抵抗回应另—方面的压力";在使欧洲权力版图经历一次次新陈代谢的同时,均势亦令欧洲本身成为多样化的统一体,支配着世界范围内的权力消长。兰克还预见,普鲁士和俄国趋于强大的前景将进一步完善欧洲均势,普奥两国之间则需要建立一种"联盟体制"——统一的德意志。普鲁士的强国身位,最终由1870年的对法战争和次年的南北德意志统一得到奠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拟在厘清"欧洲共产党"概念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欧洲共产党的现状及其政治影响,以及欧洲共产党在国际机构中的存在及影响。一、"欧洲共产党"意味着什么?这里所谓的"欧洲"不只是指欧盟(EU),而是包括从大西洋延伸到乌拉尔山的49个国家8亿多人口。其中5亿人口居住在欧盟地区,28个国家属于欧盟成员国,26个属于北约成员国,6个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亚美尼亚、摩尔  相似文献   

3.
蒋卫丽 《法制博览》2013,(6):152-153
"商人"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由来已久,但作为正式的法律概念却始于近现代,其构成了商法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概念,它的发展与商法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各个国家对其概念的表述未尽相同。而我国商法起步较晚,其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在现实中面临诸多问题。现拟考察"商人"这一词的历史渊源,同时阐述古今中外对其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商人的法律界定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导引】一般认为,"刑事政策"一词在19世纪初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刑事政策思想却历史久远,盖因犯罪成为社会问题之时,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应对犯罪问题。但直至今天,人们对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仍是见仁见智。刑事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既要满足国家治理犯罪问题的现实需求,还要回应刑事法理论的发展趋势,这意味着刑事政策的概念不可能一成不变。从费尔巴哈、冯·李斯特、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对刑事政策概念的界定,可以清晰地看到刑事政策从狭义观到广义观的转变。在广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国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当今中国的国家性质,或用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但由于这个概念与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现实存在明显的矛盾,所以,一些人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寻找理论根据,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讲的民族国家并没有拘泥于单一民族,而是包含有多民族的意思,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也可以被称为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认真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后可以发现:他们所讲的民族国家就是在相同语言群体基础上形成的政治统一的国家,并不包含多民族国家的意思;他们肯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但强调它是欧洲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正常组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宪法所认定的事实,我们不能随意用西方的民族国家概念去修正它。  相似文献   

6.
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的"正常化国家"以及"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等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德国已是正常化国家,德国问题也已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尚存争议,主要是"欧洲困境"使然。"欧洲困境"涉及欧盟性质及其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亦无定论或认识混乱。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奉行"辅助性原则"的国家联盟,是为欧盟性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欧洲困境"至少在理论层面得以化解。统一德国已将参与欧盟发展和奉行"辅助性原则"上升为宪法目标并予以践行,"德国的欧洲"只是在"欧洲的德国"原则框架中的操作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7.
赵瑞琦 《南风窗》2010,(26):86-87
以"欧洲南大门"希腊为跳板,中国正逐步深入欧洲其他国家的市场。欧洲差钱了。在金融危机造成资金链紧绷的情况下,过度举债的遗患开始在欧洲各主权国爆发。希腊、爱尔兰已经上了手术台,葡萄牙、西班牙甚至比利时、  相似文献   

8.
从二战后到德国统一的半个世纪以来,德国国内对欧洲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仰和价值观,即德国的欧洲认同。统一后的德国,并没有改变以往的欧洲理念,依然致力于促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体现了德国国家认同中强烈的欧洲色彩。这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德国的欧洲认同本身包含相互矛盾的因素,即德国要求恢复正常国家的权利与其所坚持的多边主义之间的矛盾;德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在一些方面削弱了其部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何谓欧洲传统的德国问题?根据国外学术界的看法,那就是如何解决德国在欧洲的适当"位置"问题。几百年来,"德国人曾有的国家形式从来不是由他们自己独立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和他们的邻国决定的。"从近代到现代乃至当代,德国问题的状况基本上都反映了欧洲国际关系的状况。本文拟从"历史脉络"中寻求"时代脉息",对欧洲传统的德国问题作一粗浅的论述,冀能有益于更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今的德国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观念对国家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观念可分为原则化信念和因果信念,国家利益包括对偏好的界定及对实现偏好的途径选择,由此形成观念影响国家利益的四条路径。原则化信念作为"过滤器"和"校正仪",影响国家对其偏好的界定;作为"栅栏"和"指南针",影响国家对实现偏好的途径的选择。因果信念作为"菜单",影响国家对其偏好的界定;作为"路线图",影响国家对实现偏好的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应如何观察欧洲一体化? 一、要了解一点欧洲分与合的历史,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二战后的欧洲联合进程.在欧洲历史上,人们曾作过多次的统一尝试.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希腊各城邦从西西里岛到西班牙的欧洲沿岸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罗马的军事力量在地中海欧洲的地理范围内兴起并在初期获得成功.希腊-罗马文化赋予罗马帝国的军事政治以欧洲意义.公元4世纪,处于希腊-罗马文明之外的"野蛮人"的多样性战胜了西罗马帝国的欧洲统一性.大约400年之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作了统一欧洲的另一次尝试,他于公元800年底,作为政治首脑与当时作为教权首脑的利奥三世合作,在欧洲联合思想的引导下,建立了基督教的罗马帝国.  相似文献   

12.
自罗马帝国瓦解以来,政治分裂给欧洲带来无数战乱和不幸,所以建立和平、统一的"大欧洲"一直是千百年来萦绕在欧洲人心中的梦想.西欧在战后走上联合之路,最初主要是出于和平目的.但冷战的铁幕把欧洲人为地一分为二,欧洲不仅统一没有任何可能,和平也时刻面临严重威胁.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两德统一,欧洲统一的最大障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人为因素消除了,东欧出现权力真空.欧盟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推出东扩战略,以期最终圆其"大欧洲之梦",推进欧洲最终统一,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一、德国统一和"大德国梦"伴随着短暂时间内发生的东欧剧变,欧洲的均势天平忽然倾斜了,舆论界惊呼:新时代降临了"欧洲眩晕"的现象——连欧洲人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未来的命运将被引向何方。在令人难以招架的"眩晕"中,一个谁也不曾料到的因素——已被封存的德国统一愿望——竟然在一夜之间从某种臆测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法国《费加罗报》在年初首次告称:"德国统一已成定局,1990年是德国年,重新统一年。"正是在人们的心理还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难民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1而近期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则使这一问题再度成为焦点,德国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事实上,德国在冷战期间尚未建立起独立的难民政策。直至两德统一后,为了应对来自中东欧的难民潮,德国政府才开始在国内层面和欧洲层面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推动难民政策的建立与发展。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德国国内在难民问题上争论不断,其难民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5.
聂理纲 《国际政治研究》2001,(4):125-129,136
人类社会的形成与持续是一连串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建构了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作为人类政治秩序的建构,国家主权概念的发展,亦有它客观的环境基础。公元1648年欧洲结束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里亚条约后,国家概念便开始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实践,自此以后,国家逐渐成为国际间冲突、合作、竞争的最主要单位,并且更形成以国家主权概念作为国家独立行使权力的主要依据。对内,国家具有最高的管辖权,以维护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与安全;对外,国家代表人民独立行使主权,解决彼此的问题。虽然国家主权概念造就了国际社会的稳定秩序,但不可否认,这样一个原本用来解决争端的抽象图腾,却成为人类冲突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的定义及法律文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本文在界定文化的概念之后,对法律文化进行界定,而法律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诉讼法律意识属于法律价值观念。本文提出了诉讼法律意识由"无讼"向"正义"转变的观点,并通过列举实例,分析导致不同的诉讼法律意识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沈冶 《法制博览》2013,(6):162+16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社会改革,以传统的以行政控制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行政区划制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其重新进行界定和功能定位,将其纳入法律调控的范畴。本文试图从明晰"行政区划"概念开始,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诸多弊病进行分析,并结合法律理论和国外立法实践经验,希冀对我国目前行政区划立法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一)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央已明确提出北京的首都功能是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政策措施将非首都功能疏解出去。学术界对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内涵没有统一的概念。有专业人士提出非首都功能的内涵就是首都属性对城市功能的过度影响,其中首都属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形象属性,二是中央政府所赋予的高级别政治地位属性。  相似文献   

19.
“新、老欧洲”与美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老欧洲”的概念,是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提出的,他把法、德等反对美对伊动武的欧洲国家称为“老欧洲”,把积极支持美国对伊政策的中东欧国家称为“新欧洲”,并称“北约欧洲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新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严重的政策分歧不仅使欧盟在共同外交政策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也使美国和欧洲大陆主要大国的关系滑入了二战以来最深的谷底。2004年5月欧盟正式接纳10个中东欧新成员国后,“新欧洲”成为了美国在欧洲保持影响的首要依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对欧洲安全的关注。美国督促欧洲国家加强军备、提高防务预算,鼓励其在国际安全事务特别是在维护欧洲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并干预全球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美国的目的是在北约框架下,让一个加大安全投入的欧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美欧的防务"再平衡",减轻美国的责任和负担。不过,欧洲各国仍未完全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在各国政府预算安排中,军费开支被排在较后位置。同时,一些欧洲国家民众的和平主义意愿也阻碍了这些国家过多参与国际军事行动。2014年持续恶化的乌克兰危机,提升了部分欧洲国家增强本地区防务水平的意愿,但仍未从总体上改变美欧防务"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