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理论上,有学者将被害人划分为狭义的被害人和广义上的被害人,狭义的被害人即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广义上的被害人则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直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①因此,笔者将刑事代理划分为狭义的刑事代理和广义的刑事代理,狭义的刑事代理是指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广义的刑事代理则包括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实质是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移植,而自诉案件的代理有其特殊性———当被告人提起反诉后,代理人将一身二任,同时代行控诉职…  相似文献   

2.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立法者企图通过将两种诉讼合并来达到诉讼经济与诉讼效益。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却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评析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进而分析其存在的一些具体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现状及调查分析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基本上还是比较高的。1980年施行的刑事诉讼法中为被害人的地位规定了三种情况:如果被害人依法提起自诉,就成为自诉人,属于抗诉一方的当事人;如果被害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既不是证人,也不是当事人,而是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诉讼参与人。1997年刑法确立了罪刑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设专章对附带民事诉讼问题作了规定,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制度。适用这一制度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它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人民法院节省人力和物力,及时结束诉讼,有利于诉讼参与人减少诉讼纠缠,减少对工作、生产的影响。同时,实行这一制度还说明运用刑罚和经济制裁两种手段打击犯罪比单一手段更为有效。附带民事诉讼涉及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民事诉  相似文献   

6.
宋哲 《天津检察》2008,(4):63-6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对于有效保障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办案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由于法律对其规定的过于原则,给司法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也给诉讼当事人无理纠缠留下了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研究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促进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对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有明确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是否就等于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这个问题在理论界颇有争议. 有人认为:只要在刑事诉讼中经有权提起的当事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笔者认为:此种观点,不仅与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不尽一致,在理论上讲不通,也不符合立法精神. 一、附带民事诉讼和任何诉讼一样,要得以成立,必须具备构成诉讼的特定要件:有必须追究的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人(包括法人),指控提出人,有依法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司法机关,以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诉讼主体及其提起,审判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刑事被害人;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以外的人也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等等.作者还就被告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以及无罪判决能否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试论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盛礼  赖丽华 《法学论坛》2005,20(1):111-115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 ,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 ,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 ,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 ,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生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 ,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消除其弊端 ,未来应当彻底取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书的使用与制作张世琦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案件比自诉案件多,在公诉案件中,多数犯罪会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比较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解决的是经济赔偿问题,属民事纠纷,如果用调解方法解决了,就应制作调解文书。然而,在最高人...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基本价值取向是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但基于制度设计的缺陷,民事诉讼实际弱化为刑事诉讼的附属品,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也得不到充分保障。本文指出应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的完全独立地位,遵照民事法律的一般原理和规则规制和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的争论与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借鉴国外及我国自诉案件的立法,可将刑事和解量刑情节法定化,但不宜作为一项与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相并列的诉讼制度。在刑事和解的效力上,一般情况下应当对行为人从轻处罚,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对行为人予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13.
吴兴民 《特区法坛》2003,(77):36-3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也是刑事审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依法定程序审理好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经济利益,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和效益。现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立案、被告人主体范围、举证期限、撤诉等程序问题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下简称附带民事诉讼),指法院在审判被告人犯罪行为的同时,根据被害人或检察机关的提起,一并审判由该犯罪行为所造成损害的民事赔偿的诉讼活动,这种民事诉讼是由刑事诉讼派生的一种特殊诉讼。它可以简化诉讼程序,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并可避免作出相互抵触的裁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而这一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具体运用过程中时常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本文拟就完善这一制度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检察机关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基础理论与制度规范的支持,相关的司法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尽管是借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来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与民事公益诉讼的简单结合。现有的“一条两款”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对法律适用的需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需要厘清四对基础关系,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内”与“等外”、检察机关与其他起诉主体、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在增加法律供给的同时,检察机关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应保持谦抑与克制,实际提起的诉讼应限定在法定范围之内并应考虑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民事两种程序在诉讼中的融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特点,反映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两种诉讼之间的关系,揭示这一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规律、对于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处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思阳 《行政法学研究》2006,(4):114-117,130
<正>作为行政与民事争议交织的典型案件,“焦作房产纠纷案”引发起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作何改进的争论:主流观点是:行政诉讼法中应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本文试质疑这一主流观点,并对此种类型案件的解决开发出除附带诉讼模式外的多种解决途径。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模式可行与否的关键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可行,关键不在于行政庭能否审理民事案件,因为即使行政庭可以审理民事案件,行政庭运用何种程序对诉讼进行审理仍未明确,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政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能否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行使附带民事诉权一直是诉讼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笔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本文首先简述了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然后从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检察院的公诉权、检察机关的双重身份和程序当事人理论四个方面阐述了检察机关作为特定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检察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和原告、被告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不少同志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是民事诉讼,具有民事诉讼的全部特征。既然民事诉讼中有第三人,那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就可能有第三人参加诉讼,“如果有人认为,他们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应当有权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附带民事诉讼中来,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人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20.
“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保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效运行的重要步骤。文章针对现行“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欠缺,论述了“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内容、形式等具体事项,以完善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告知”制度,保护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顺利进行,为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