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较多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人口93O多万,全省86个县(市、特区、市辖区)都有比例不等的少数民族分布,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贵州的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然而经济的发展却不能令人满意,富饶的资源与落后的经济间存在鲜明的反差,那么是否能通过开发矿产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而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呢?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4个。1988年全省少数民族人口938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1.4%。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55.%。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怎样,直接左右着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逐步推行民主改革,并在各方面给予关怀和大力扶助。良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少数民族占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强,遍布全省城乡,省内矿藏资源和土特商品基地多集中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为此,要搞活贵州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因而,要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就必须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这样,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又是民族经济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鉴于目前论述不多,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在此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4.
同全国相比,贵州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下;同全省相比,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要振兴贵州经济,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必需造成主观和客观条件,其中人才开发,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少数民族干部土生土长,不仅懂得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与群众联系密切,而且心理相通,理解民族的要求和愿望。所以,振兴民族经济,必需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落后省份。全省共有4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1千万以上,占全省总人口的31.5%;国家在这里成立了3个民族自治州和11个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5%。由于历史等原因,相当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仍很贫困,导致少数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众多,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一亿多少数民族人口中,除7000多万聚居在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外,尚有近4000万人杂散居于全国各地的城镇、乡村。就云南省而言,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已超过了全省4000万总人口的13%,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强,因此,杂散居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既是整个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整个民族经济的基本要素,并在整个民族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时,不应忽视来散居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的研究。一、杂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也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格局的推进而得到不断加大加快。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卫生医疗发展状况如何,这是一个关系少数民族人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实际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医疗卫生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否对前者本身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角度而言,贵州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简陋、经费紧缺、人才匮乏,群众缺医少药,因病致贫面不断扩大,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个制约因素。 笔者最近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调查,走访了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群众等交谈,所见所闻,令人忧虑。 一、医疗卫生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投入不足,欠帐大。 贵州是经济不发达省,1993年财政收入56.2亿元,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全省86个县约有60个县财政入不敷出,靠国家补贴;有2/3的县卫生经费90%以上用于人员工资。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408亿元,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人均卫生费用44元,其中卫生事业费20676万元,仅占财政支出的3.4%左右,人均6.07元,均低于全  相似文献   

8.
“六山六水”调查,即贵州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六山六水”包括乌蒙山、云雾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小麻山、武陵山、乌江、都柳江、清水江、南盘江,(氵舞)阳河,“六山六水”区域面积广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民族研究工作者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居住区域的一个带学术性的地理概念。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4.69%,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六山六水”区域中。作为经济文化都较落后的省份,要摆脱贫困,改变全省落后的经济状况,走上小康之路。首先就得充分认识贵州省情。认识贵州省情,就得先对贵州少数民族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解。因此,对“六山六水”区域进行综合调查,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可行性报告,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对于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经济,使民族地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旅游与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贵州民族地区有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贵州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贵州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素质,推动了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地区发展。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6%。近三年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各项民族工作的进展,少数民族人口在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目前,我省已建有三个自治州、七个自治县,加上少数民族较多的其他一些地方,合计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根据上述情况,广泛地开展民族研究是贵州民族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民族研究涉及的项目很多,诸如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历史、民族关系、民族经济问题、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课题。民族研究工作者可以根据主客观条件有所侧重地从事某一项或某几项课题的研究,但各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人均产值是全国最低省份之一。目前约有300万农村居民年纯收入在80元,口粮在250斤以下,尚处于极端贫困状况。在全省26个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的县占19个。 长期以来,贵州农村经济处于自给半自给、封闭半封闭状态。广大农村居民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商品经济观念淡薄,宁愿在家受穷等闲,也不愿出门做工,特别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山区,与外界联系更少。地理条件的限制,村寨被大山沟谷所阻、分割,相互间分散孤立,交通不便,邮电通讯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因此,近几年来的劳务输出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到一定限制,输出人数少,速度慢,效果也不显著,发展也不平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和全省其他地方一样,全面推行了  相似文献   

12.
贵州是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等四十六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现有黔南、黔东南、黔西南三个自治州和威宁、镇宁、紫云、关岭、三都(属黔南州管辖)、松桃、玉屏等七个自治县,除分布在其他各县(市、区)的民族乡以外,民族自治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研究民族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接近全省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解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中,我省在民族研究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通过民族识别,为党和国家确定我省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全省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正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研究其特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正确的对策和措施,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省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状况 解放前,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十分缓慢的。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都远远地落后于汉族地区,与我国的中原和沿海地区相比更是甚远甚远。 从工业方面看,没有现代工业,只有一些非常简陋的手工工场和作仿。根据国民党贵州省建设厅的统计资料,1948年全省共有各类工厂235家,而少数民族地区仅有28家。而且一般都是生产工艺充满乡土气息的肥皂、蜡烛、香烟制造和织袜、毛巾的手工工厂。1949年,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为1.8689万元,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1.6%。 农业方面,生产技术落后,工具简陋,耕作粗放。生产力落后,且呈多层次。有使用铁  相似文献   

15.
一、贵州民族地区农业型城镇的一般特点1.建制时间长,发展缓慢.贵州民族地区的农业城镇,最早建于汉代,晚的则在解放后.大致来说一般始建于明朝,多数由明清时期在贵州民族地区设立的军事驻所发展而来,也有极少量城镇是通过商贸发展而来.城镇建立的最初目的以军事为主,是封建统治机构在民族地区设立的据点,统治周围的少数民族.据点的建立,使生活服务设施随之而发展,以据点为中点的交易市场开始出现即所谓的“里”、“保”,也就是城镇的雏形,距今约有三、四百年的时间.但历史上贵州是封闭地区,与外界交往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市场出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集体林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川七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约2亿多亩,占民族地区森林总面积约30%,占全国森林面积约11.2%,森林蓄积量为8.5亿立方米,占民族地区森林总蓄积量约20%,占全国总蓄积量约9%。它是我国林业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这七省区民族地区约有3.5亿亩宜林荒山荒坡,直接可以用来造林的约2亿多亩,它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集体林业扩大再生产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士家、彝、讫佬、水、回、白、黎、壮、毛难、瑶、蒙古、满、土、东乡、仫佬、羌、京、藏、景颇、傣等23个,其中苗、布依、侗、土家、彝、瑶、回、白、水、仡佬等民族,是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的分布存在着多层次的聚居区和杂散区.迄今为止,有3个自治州和11个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33191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3%;其中汉族5797853人,占全省汉族总人口的27.41%,少数民族人口752124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6.9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第一层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相对而言,非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的杂散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基础,要彻底改变少数民族的贫穷、落后面貌,彻底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实上的不平等,是不可能的。没有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科学的大发展,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少数民族的彻底解放,也是不可能的。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最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所有制问题,商品经济问题,民族经济的自主权以及其他民族经济政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石漠化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山区省份,也是一个喀斯特面积最集中的省份。喀斯特地型往往与贫困落后相联系,由于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生态退化严重,影响了我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对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对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目前的31个贫困县中有21个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在另外的10个贫困县中,少数民族贫困乡也占相当比例。因此,贵州的贫困县基本是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贫困,是因为它陷入了粮食——人口——生态的恶性循环中。要根本改变民族地区的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