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学理论》2015,(13)
生态问题是当前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生态问题的关键是核心价值观问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政治观和生态实践观为借鉴,对人们的自然观、技术观、消费观、政策观和实践观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蒲丽娟 《理论导刊》2014,(4):98-101
21世纪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现实问题需要年轻人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学生的养老观不仅涉及现在,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有关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养老观处于由传统养老观向现代养老观转变的过渡时期,存在着对人口老龄化认识不够、养老观认知模糊、养老意识淡薄三大问题。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养老观教育既是发达国家应对"银发浪潮"的普遍经验,也是我国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必然要求和有益举措。  相似文献   

3.
蔡陈聪 《理论探索》2007,3(3):13-15
要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就要深刻领悟《江泽民文选》的重要论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考察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概括。这应包括:时代观、市场经济观、民主观、公平观和权力观。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过程哲学虽不占据主流地位,但每个原创性哲学家都有自己对过程问题的独特理解,由此不断把西方的过程观推陈出新。西方过程观的历史脉络大致为:流变过程观、线性过程观、认识过程观、生命过程观和多元过程观。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展现西方过程哲学思想的演变,将有助于对西方哲学发展的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对过程哲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提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着力解决干部思想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五观”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努力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凝聚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农民价值观包含了农民利益观、农民生产力观、讲求实效观和共同富裕观等思想观点。邓小平的农民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其以民为本的唯物史观和现代伦理观思想特点,其对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特别是对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21,257(7)
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历史从来就不是象牙塔里艰难晦涩的贵族学问,也不是纯粹学院派的高头讲章,而是服务于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营养剂和教科书。树立正确党史观不仅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史观是价值观,为党的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党史观是政治观,立足于政治认同的养成;党史观是人民观,指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党史观是斗争观,以实事求是态度保持历史定力;党史观是大局观,着眼长久和全局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党史观是大历史观,内容丰富、思想博深、视野宏阔,归根结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我认知和逻辑表达。  相似文献   

8.
应当重视对中国外交的哲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外交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哲学上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外交的时代观、全球发展观、价值观、主体观、方法论、思维观、人权观和前进观等。作为泱泱大国,中国应当特别重视对外交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科学的文明观,它为人类文明问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自觉遵循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主要包括文明结构论、文明动力论、文明主体论和文明和谐论等内容,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谈谈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祥 《学理论》2008,(4):77-80
荀子对荣辱问题有精辟的见解,其“先义后利”的荣辱本质观,“注错习俗之节异”的荣辱本源观,“礼义”、“恭俭”、“辞让”的荣辱结构观,“明廉耻、知是非、不争斗”的荣辱实践观,“志意致修”的荣辱修养观,对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十分积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肖生禄 《学理论》2009,(12):227-228
研究文化生态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确立一个基本的文化生态观,这是前提、也是基础。文化生态观即是对于文化生态及文化生态形成、变迁、价值意义等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所具有的基本态度。本文认为要深化对文化生态的研究,需要确立基本的文化生态观.如此才能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生态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吕萍 《学理论》2010,(10):62-63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对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自由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自由观的局限性,创立了科学的自由观。深入理解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东 《理论视野》2012,(12):19-20
我讲的题目是"哲学创新的七大课题与历史使命",有个副标题是"十八大精神、理论创新、哲学意义"。第一个是时代观问题。就是说要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从改革创新时代观高度,或者说危机创新时代观的高度,更好地理解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质及其历史意义。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我这两年有时候也提出一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0)
科学知识社会学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引入我国,其重要创始人——巴里·巴恩斯的理论在我国引起广泛争议,从科学观角度理清三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科学知识究竟是否具有客观性?科学"合理性"是否存在?巴恩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明显区别于传统科学观。弄清这些差别,对于构建新的、合理的科学观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2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多次在讲话、座谈、回信中围绕青年奋斗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青年奋斗观。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内涵要义在于教育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具有崇高奋斗理想、高强奋斗本领、主动奋斗担当,内在表现为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驱动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其哲学意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合力观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旨归。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就是我们党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条件下意识形态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有着丰富的内涵.中国共产党科学的意识形态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学术界对于马克思权力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权力的含义观、价值取向观、异化观、制约和监督观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深化了马克思权力观的研究,拓宽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视阈,为我国权力正确运行及正确权力观的树立提供了思想启迪,但也存在着研究不够系统、研究视阈的重合度较大和低水平重复等问题。今后特别要加强对马克思权力观的整体性研究、加强对马克思权力观的文本及适用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在继承前人、立足当下、直面问题、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从生态经济观、生态政治观、生态民生观和生态系统观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一些新举措、新观点和新论断,不仅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国际生态保护提供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