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南饮食文化及其结构中的农业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以食为天”,说明饮食是人生存的第一需要,不可一日缺少,因此,饮食向来受到普遍的注意和重视。越南民族同中华民族一样把饮食问题当作天下头等大事,这是很有道理的。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也因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一、越南饮食文化观念饮食是维持生活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但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对于这个领域的观念是有所不同的。西方人把饮食视为不值一提、寻常的事情。西方哲理这样讲:“人为了活而食,不是为了食而活。”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铁路便当"与日本的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便当”可谓日本最值得骄傲的饮食文化之一。在日本乘坐着列车品尝着各地风味不同的铁路便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地区文化,积极地带动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日益受到各相关部门的重视。它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不仅地域特色强,而且成为增进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话题;它是色彩美学与营养学融和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3.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 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 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 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 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 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4.
新年 (在本文是指农历新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 ,意味着团圆、祥和与欢乐 ,意味着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 ,吃着可口的年夜饭 ,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而在东南亚最古老的国家———柬埔寨 ,新年对他们来说 ,又意味着什么呢 ?与中国的新年相比 ,又有何不同呢 ?围绕两国新年产生的新年文化又是怎样的呢 ?“年节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领域。它是人类创造的社群活动的独特形态节日诸特质的复合体。它包括实物、信仰、心理、习俗、道德伦理、艺术等。”①新年文化属于年节文化中的一种类型 ,是围绕新年而产生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走进湘西,无论在州府吉首、边城凤凰,还是秦汉古城王村,宾馆饭庄中的菜肴无不让人感受到湘西饮食文化中的正宗味道: “酸辣”。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或地域文化,无不与其久远的历史相传承。 湘西饮食文化中的“酸辣”二字,其实包含着这一方热土上千百年来,湘西人民历经的充满辛酸的历史,以及湘西人民火辣辣的性格。 阅读所有关于南方、关于荆楚……的迁徙历史,是战争迫使他们,也就是湘人的先祖从江汉一步一步沿着山间的溪水,向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的山谷夹缝中往西迁徙。 长途的迁徙,不断的战乱兵燹,湘西贫瘠的土地,水祸旱灾的无常变幻,官兵不断的围剿与匪乱,注定湘西的饮食口味只能定位在“酸辣”上,因  相似文献   

6.
吃,是人生的大事之一。新加坡建国以来,国人奋发图强,经济上创造了骄人的成就,举世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吃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于是,饮食业也紧跟着发展起来。新加坡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也表现在多元饮食文化上。所以,饮食的品种,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以中餐为例,名店林立,包括了中国八大菜系的名馔。随着岁月的推移,其调味技巧,取长补短,集东西饮食文化之大成。有些即不同于香港、台湾,也不同于中国大陆,它溶入于世界饮食文化大潮流之中,创造了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美味佳肴。百乐吉祥酒家,厨师…  相似文献   

7.
“汉风”与“韩流”反映了中韩两国人民相互间的关注、友善和亲近。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既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有其深刻的现实经济原因。“汉风”与“韩流”目前均呈方兴未艾之势,今后,它还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俄罗斯 1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存在着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的相互角力。两者共同作用于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形成及政治体制的变革,使俄罗斯逐渐成为既学习借鉴“西方”经验,又结合“东方”色彩,且又不同于两者的“欧亚主义”的典型特例。俄罗斯政治文化中所特有的包容性与务实精神,使外来文化成为其实现“神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加油站”。而独特的“俄罗斯思想”无论在何种处境中,都将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130多年前,天然橡胶从原生地亚马逊流域传入东南亚后,逐步从一种野生植物变为文化的载体,文明的工具。它的锲入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甚至上升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人们“愉快”地接受它,以其特有的“弹力”整合着地球资源,改写着文化谱系。  相似文献   

10.
韩国人的生活光复年衣食住文化变革张世和全冬梅饮食文化:从营养不良到讲究营养配方光复之初,由于“6·25”战争爆发,粮食严重不足。当时,人们吃的是南瓜粥、疙瘩汤。国民学校的孩子们中午吃的是作为援助物资供应的学校伙食,孩子们戏称之为“猪食”。一直到...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文化以固有的社会属性,通过宗教礼仪形式参与并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对构建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有序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独特的社会参与功能.宗教文化构成了伊斯兰社会的主要元素,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以及世俗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宗教叩拜文化不仅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固定的社会生活秩序.从时间、空间到人间.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宗教的,伊斯兰社会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宗教管理模式.礼拜的要素之一是人际连锁关系,宗教生活形成了一个"社会文化场",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以"社会文化场"为中心的生活圈,且都是社会宗教活动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越南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它与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交往关系。自1858年法国军队占领越南中部港口岘港至1945年越南宣布独立,这期间越南一直受法国殖民统治。因而,它的饮食文化既具有本土化特点,又深受中国和法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一、关于越南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越南竹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越南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越南竹文化的独特色彩。竹子的特性是形成这一独特文化的前提条件,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是形成竹文化的基本条件,越南人民的智慧是形成这独特竹文化的必要条件。本文试图从竹在越南民族神话传说、建筑、文学艺术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运用和象征意义解读越南竹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有人认为精神生活没有文化生活的级别高,认为凡是非物质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精神生活,如跳舞、唱歌、打打牌、聊聊天都可以算作精神生活。而文化生活就不同了,它必须具有文化(包括文艺、文娱)性质,至少要做到看看书、读读文艺作品、写一点儿什么(包括写字、画画、写文章)才成。于是认为精神生活上升到文化生活,才算是品位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邓政 《海内与海外》2008,(5):51-52,55
艺术设计是“以协调人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为目的的文化活动。”(荆雷《设计概论》)中国的艺术设计经历了从工艺到设计的转化,这一转化经历了繁杂并混沌的过程,在过去的数千年间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设计成就,从功能、艺术、审美等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杰出的创造力,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然而,今日之中国,城市设计的“曼哈顿”化,广告设计的“麦当劳”化,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罗万象 ,凡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制度、语言等等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 ,文化在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中无时无地不在起作用。但究竟什么是文化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以及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领域出发 ,对文化作了各自不同的解释。实质上 ,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发展至今 ,一个最具有概括性、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文化是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 ,它包括人自出生后所学到的一切 ,如语言…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小乘佛教对缅甸文化的核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论1、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适应与改造自然界状况的镜射。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又有种种形态。其中宗教这种形态最为古老。它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都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过。至今它作为相对独立和持续性最强的社会意识形态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各民族的文化发展。2、缅甸文化归根结蒂是一种佛教文化,它来源于缅人对瞟益文化的吸收。膘益文化的主体民族骠人和孟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的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  相似文献   

18.
世博会历来是主办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世博会也为人类所共同关心和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时,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一种新的因素,正在改变这种经济低迷之势。  相似文献   

19.
陈金鹏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93-93,95
汉学是海外研究中国学术的总称,它是“吸纳异国文化的智慧之后”,“既有中国文化的因子,又有异质文化思维的一种文化”。汉学一头牵动着本土资源,一头仰赖着国外学术背景,成为比较文化研究热潮中的宠儿。当今国内学术界对欧美、日韩国家的汉学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对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的汉学发展情况长期以来乏善可陈,阎国栋教授于2006年岁末推出的这部《俄国汉学史》活时弥补了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生产的主要工具,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语言有关。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要是没有语言,我们无法想象人类会是什么样的社会。为了生存和共同生活,人们必须说同一种“标准”语言.倘若你听不懂或不会说某种“标准”语言,你就无法生活在这个社会圈子里。古希腊人称不会说希腊语的人为“结巴者”(stammerers),把他们视为野蛮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