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母亲?刘帆早晨,和着鸟雀的鸣啭,伴着花革的喧腾,我走在去教空的路上。突然,一缕悠悠的花草打那小园汩汩流出。禁不住这气息的诱惑,我迈进了这绿荫环绕的小园。香气源自一株矮矮的小树,花开得不很热闹,只几朵玲珑地缀在翠绿的树冠上。花朵不...  相似文献   

2.
我叫陈忠河,今年29岁,是白山市八道江区太安乡新立村人。初中毕业后在家里闲呆,由于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潮、丑恶现象及不健康文艺作品的影响,沉湎于“江湖义气”之中,做梦都想成为一名社会“老大”.好奇心驱使我和“小哥们”混在了一起,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对劲就“行侠仗义”。一次,因一点小事就和两个“哥们”到黑沟村把两个人打伤了。一时间,我成了百姓眼里“横行全乡的瘟神”。我的恶行引起了乡党委的高度重视,责成乡关工委、团委、派出所、司法所等几个部门组织了帮教小组,并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  相似文献   

3.
李东方 《廉政瞭望》2013,(20):69-69
那一年,李宝圣一拳把他哥哥也就是我父亲的一颗门牙打飞了,父亲疼得嗷嗷直叫.像只受伤的野猫。那一年,奶奶迈开小脚,举着烧火棍满大街追打李宝圣,她嘴里不断骂着:“李宝圣,你个王八羔子,气死老娘了,气死老娘了……”  相似文献   

4.
叶小文  弋扬 《学习导报》2008,(11):52-54
6月21日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收到一摞书。一看,是“廖东凡茜藏民间文化丛书”。我翻开扉页,习惯性地想借“雅正”之机,瞻仰一下作者的手笔,但却发现扉页上干干净净不着一字,再一想,可不是吗。这就是我所熟悉的、被我称作廖公的、被藏家儿女唤作“格小廖啦”的廖东凡啊。  相似文献   

5.
叶小文 《新湘评论》2008,(11):52-54
6月21日早上一到办公室,就收到一摞书。一看,是“廖东凡茜藏民间文化丛书”。我翻开扉页,习惯性地想借“雅正”之机,瞻仰一下作者的手笔,但却发现扉页上干干净净不着一字,再一想,可不是吗。这就是我所熟悉的、被我称作廖公的、被藏家儿女唤作“格小廖啦”的廖东凡啊。  相似文献   

6.
我的中国心     
我家在青海农村。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喜欢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着有一天上帝能从高空中降临,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幻想着能有很多很多的玩具可以玩.有很多很多的水果糖可以吃;长大了,却又幻想着名牌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单能从天而降,让我如愿进入心中梦想的大学;幻想着能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工作。让我永远不为找工作而苦恼:总是喜欢极尽想象描绘外面的世界。总是抱有一个念头.长大以后一定要离开这个小村庄。不是我不爱家乡。而是少年那颗狂躁的心。渴望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渴望认识和改造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吕玉臣 《奋斗》2009,(11):27-27
作为一名出生在北大荒,在黑土地上长大的我来说,对黑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怀。因为是黑土的芬芳、小河边的蛙鸣伴我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是北大荒人的精神鼓舞我成就一番事业,让我拥有了精神和物质那份可观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出生在豫东南地区一个叫崔庄的小村庄里,那是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年。爷爷说,我一出生就给家里带来了好运——地里的麦子大丰收。全家人望着屋里面那一大囤麦子,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加上我又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于是,给我起一个什么名字成了全家人争论不休的话题。爷爷说,民以食为天,家里从来就没有收过这么多的麦子,就叫“麦囤”  相似文献   

9.
2000年 7月 1日,在中共浏阳市委举行的纪念建党 79周年的大会上,我面对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读入党誓词,我全身热血沸腾,随即在笔记本上写了一首小诗《党是照耀我成长的明灯》:“最美妙的乐章里,没有比您更加优美动听;在天宇众多闪光的星座中,没有比您更能吸引我的心灵;我投入您的怀抱,向着一个永恒的信念前进……”诗虽谈不上佳作,但表达了我对党的深厚感情。   我是于 1970年出生在浏阳市一个名叫秀山村的农村娃。父亲是一名从事革命工作多年的老党员,他严于律己,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工作兢兢业业,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  相似文献   

10.
新年期间,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那天阳光灿烂。我买了一束鲜花,赶到酒店。喜宴热闹极了。新郎和新娘挨桌敬酒时,每位宾客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是贺卡,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我毫无准备,急忙询问身边的朋友。他笑着低声告诉我,信封里是现金,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亲密。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掏出一沓钞票,塞进朋友的信封里,说这就算咱们两个人的,我宁愿被认为是个穷鬼.也绝不敢当小气鬼。  相似文献   

11.
17岁离开家乡读大学,就注定成为这个车站的常客。20多年来,我对家乡的回忆,出现最多的便是这个车站。因为,它是我归来时第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是我离开时最后一眼看到父母的地方。也因为,这个车站是家乡唯一通向远方的出发地。这些年,我一直在远方。我习惯了在这个小车站里找父母。父母也习惯了迎接那个一脚跨下车门,拖着旅行箱的女儿。尽管,岁月让这三个人一点点地变老,可是,这些习惯却没有变老;相反,一次比一次让人感到心跳。  相似文献   

12.
马卫 《求贤》2011,(3):30-30
我很少生病.这得益于早年当过8年纯粹的农民.那时候.天天在地里干活.扎下了很坚实的身体底子。但是.每年还是会小小的感冒一两次.如果是小感冒.通常是喝点白酒.有六七分醉.次日起床,感冒就好了。如果是稍微严重一点的感冒,白酒是治不好的,那就只好吃点药。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读书是少数几种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我现在不能完全赞同这句话。读书读不好,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高洪云 《廉政瞭望》2014,(21):13-13
在英国留学期间,我和当地的华人同学经常一起聚会。聚会中通常都会有一部分台湾人和香港人。 其中有个台湾男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叫瑞恩。瑞恩很帅,个子高瘦,说话夹杂着浓浓的台湾腔,书生气十足。他在第一次参加聚会的时候带了两个自己做的提拉米苏蛋糕,瞬间俘虏了现场所有少女的心。第二次再来的时候,他应几个姑娘的请求带了一些做蛋糕的工具和材料,教我们做提拉米苏和泡芙。那一天所有女生都粘在厨房,剩下的男生们在客厅略显无趣,有个老兄甚至有点酸酸地抱怨:不就是会做个小蛋糕么?好娘。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跟父亲去河滩浇地是很有趣的事情。父亲在邻村教书,总是星期天晚上回来,然后匆匆地去浇自留地,我就缠着跟他去。这时候母亲总是沉下脸说:“疯丫头,白天在河滩玩得还不够吗?”父亲不管这些,拉着我就走。我提着纸糊的小灯笼,父亲扛着铁锹,铁锹上搭一件破棉袄。我们过了小桥,沿着河滩的大路走。路两边是小渠,专为浇地开凿的。月光温柔而清澈。小渠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远处稻田里的蛙声一阵紧一阵慢地随风飘荡,庄稼地里不时传来鸟叫虫鸣的声音。父亲在小渠边豁开一个口子,一股白花花的水像蛇一样蜿蜒着顺着水沟缓缓地流动。…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大学生王小亮、王小亮的妈妈王小亮的朋友:小刘医生、小苏技术员、小张、小张女朋友、小陈老师地点:王小亮的新房子(《三天三夜》音乐响起:王小亮和朋友们在紧张的收拾新房。王小亮:(上场送水,唱)我已经干了三天三夜,一点也不会累……我现在的心情喝汽水也会醉Oh完全都不会疲倦,现在的心情轻得好像可以飞……王小亮:(甩一下汗水)兄弟们,好好干,明天呀,我老妈就要来了,咱要让她看看这里有多好,她就不会再让我回去了。  相似文献   

17.
金鑫 《求贤》2013,(8):63-63
“胡杨坚强的枝干是我挺拔的脊梁,绿色的树叶是我梦想的翅膀,我要在这里展翅翱翔。”这是新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中学校训墙上的一句话,它开启了于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大门,也见证了我与民族兄弟真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谭谈 《新湘评论》2008,(1):44-46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块小牌子,那是2000年涟源矿务局授予我终身矿工的牌匾。一生中,不知获得过多少奖,拥有过多少荣誉。然而,我最珍贵的,是这份不是奖励的奖励.不是荣誉的荣誉。  相似文献   

19.
谭谈 《学习导报》2008,(1):44-46
在我的案头,摆放着一块小牌子,那是2000年涟源矿务局授予我终身矿工的牌匾。一生中,不知获得过多少奖,拥有过多少荣誉。然而,我最珍贵的,是这份不是奖励的奖励.不是荣誉的荣誉。  相似文献   

20.
我家住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塘房村熊家寨村民组。今天,组织上让我代表“十星级文明户”发言,我很高兴。在这里,我要说一句话:是党的富民政策把我引向富裕;党有富民情意,我就有报国之心。要带头致富对得起致富星我家有7口人,除小女儿在部队服役外,三个儿子和大女儿都成家另住,我和老伴住房有500余平方米,周围的环境较好,家具电器俱全。我们家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生活达到全村上等水平。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家穷得叮响,记得有一次我挑谷草去卖,想换回点盐巴,在街上遇到我岳父,我请他老人家在馆子里吃了碗面条,全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