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春雨 《法国研究》2005,(2):220-228
<天一言>(Le dit de Tianyi)是法籍华人作家程抱一先生(Francois Cheng)用法文创作的小说.作品叙述了中国画家天一几十年间的坎坷经历,以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特定历史情境中生命个体的心灵镜像.有人将这部作品看成是程抱一先生的自传,也有人将其看成是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2.
"观看"是贯穿程抱一作品的重要行为,诗人一生从未停止投向世界探寻与还原的目光。在程抱一的话语体系中,观看导向一种美学、一种伦理和一种本体论的追问。研究程抱一诗歌与叙事作品中的观看行为是对人与自然、与他人、与死亡的共生关系的探讨,映照出诗人追求统一自我与完整此在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3.
林莺 《法国研究》2013,(1):47-51,17
对于华裔作家程抱一的研究,多止于简单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的单向度研究和罗列,几乎未曾出现从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进行探讨的话题。然而,文本不仅仅是语言的书写,更重要的是承载语言背后的文化以及个体溶于文化后的生命体认和话语实现过程,本文利用福柯语言哲学中的话语权理论深度解析华裔作家程抱一话语实现和作家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建构话语权力才是作家文本成功的关键,并进一步提出典籍规训是华裔作家身份得以建构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4.
虽然在文艺创作中,作家与哲学家的界限有所区分,程抱一先生的文学语言却处处力显其人生哲学。旅法半个多世纪的他是法语文学界成功的文化摆渡人之一。熟谙中西方文化精髓,程抱一通过其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在经历了大部头的文学艺术评论、小说、诗歌创作之后,晚年程抱一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对"死亡"的思考上,而这一初衷是为了通过"死亡"来探寻生命的意义。观其作品与语言,西方"俄耳甫斯之道"与东方的佛教禅学,道家的生死观与基督教的生死观对其均有着深刻的影响。"超越死亡去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成了他孜孜不倦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的法国诗人急切渴望与真实世界重新建立起联系,一些本初的元素,如树、石、水、气,都成了诗人竞相咏叹的对象,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坚实、永恒、深度是诗歌咏唱的主题。与本源零距离的接触让寻根诗人们领略到感性世界的厚实性与天地之大美。本文以程抱一、菲利普·雅阁泰、罗兰·加斯帕等当代诗人为例,研究"树"这一形象在他们诗歌中的体现,从"树之轮回"、"树之道德"、"树之升华"三方面逐次阐发树在当代诗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及艺术价值,以探析法国当代诗人与程抱一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6.
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的汉学成就在国内学界广为知晓,然而,人们对他的生平经历却鲜有了解.2000年出版的《汉学研究》第五集,刊有译自《中日杂纂》的《法国汉学先驱–雷慕沙》一文.此文对这位西方汉学祖师的人品甚有微言,颇异于笔者所见,因此引起笔者的好奇,乃至于花费若干时间,对该传记的原作者、出处做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7.
牛竟凡 《法国研究》2005,(2):211-219
在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坐标上,为程抱一先生准确定位并非易事.在具体研读这位法籍华裔著名学者作家的作品过程中,我们无法回避一些本质性的问题,只有在围绕着这些问题思索、并且试图给出开放式的解答时,才有可能深入作品内部及作者的内心世界.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认同、文本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提出某种研究的思路和多元理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程平 《法国研究》2007,(3):31-37
程抱一在他的小说《天一言》中,全文引用了唐朝王维的山水诗名篇《终南别业》。这种引用并非对唐诗的单纯借用,而是完成着一个精彩的再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诗歌语言的"三轴构建"理论的建树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创建于1997年11月,是经韩国教育部登记注册的公益性教育组织。现任理事长是SK集团总裁崔泰运先生。组织机构设有理事会、研究委员会(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通信、汉学、英语等领域)、秘书处(负责奖学金、图书、研究计划、行政管理等事务)。 财团的宗旨是通过培养高级学者以促进学术发展。迄今为止,该财团已经资助几百名青年学者在国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资助数千名韩国本科生在本国接受高等教育。目前已设立海外博士生奖学金项目、大学生奖学金项目、汉学研究奖学金项目、博士后研究援助项目和国际学术交流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10.
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一瞥许宽华陈国权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可见一斑:一、德国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西方对中华文化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十六世纪,十八世纪以前的汉学研究主要放在中国国情学和孔子学上,因为“汉学...  相似文献   

11.
随新民 《法国研究》2004,(1):136-143
2003年11月3~4日由外交学院和南巴黎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法暨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欧盟驻华使馆、法国驻华使馆、法国财政部、巴黎政治学院、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马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和世界史所、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外交学院、法中委员会和工商界代表、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高官、学者、记者等3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刘再起 《法国研究》2004,(1):127-135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后冷战初期,国际新秩序尚待重新确立的关键时刻,促使俄罗斯(武器出口第二大国)、法国(武器出口第三大国)积极从事武器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利益考量(内部因素);与美国(武器出口第一大国)竞争,抢占国际军火市场(外部因素)。特别是法国在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做出对台重大军售的历史性决定,更是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对法国政府而言,出售高  相似文献   

13.
赵雨舟 《法国研究》2002,(2):181-191
关于《鼠疫》 ,我不宜妄言它是加缪最好的作品 ,但我认为它是加缪作品中最令我震撼的 ,甚至可以说是少数能令我心脉随之共同搏动的作品之一。它奏出了生命中抗争的主旋律 ,它系人类的共同命运于个人 ,它表现了人在“自由选择”之后的伟大 ,更有摧枯拉朽的力量。诺贝尔文学奖对他褒奖的原因便是“阐明了我们的时代对人的良心提出的问题”。不过在这部作品中 ,我更关注雷蒙·朗贝尔 ,而不是故事的“同叙述者”、作品中最具奉献精神的里厄医生。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 40年代的某一年 ,地点在奥兰城 ,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但是就…  相似文献   

14.
疯癫的沉默与理性的独白——解读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晖 《法国研究》2010,(1):47-53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所关注的并不是对于疯癫的治疗,而是要对疯癫进行考古学式的研究,要追问关于疯癫的知识和话语的历史建构过程。福柯认为,疯癫的历史只是一场理性的独白,疯癫自身却是沉默的。文章从分析福柯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入手,通过考察福柯对人类社会中疯癫历史的真实再现,揭示了福柯对历史理性的颠覆和对传统历史观的瓦解。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中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大量介绍和借鉴,受这一“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领域也出现了学习、研究翻译理论的热潮。本文以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为例,对比分析中法翻译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国内高校翻译理论的研讨交流空间和学术氛围与国外尚有差距,因而高校基础翻译教学中宜重视翻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对理论性问题的研讨则应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过分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普及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削弱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行为和处世的方式 ,礼仪存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在人类社会里有共性的一面 ,也因国家、文化的不同而各有所异。本文借鉴西方理论探讨礼仪在法国社会里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De la Monarchie     
SUMMARY

In this article Michel Peronnct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finding a clear, unambiguous terminology, based on contemporary texts, for the comparative discussion of political societies by historians. It takes as its example the classifications of Monarchy. The use of a priori categories, invented by the historians themselves, such as ‘absolutism’ or ‘enlightened despotism’ is argued to be unsatisfactory as such invented terminology cannot yield the necessary clarity. The paper concentrates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rench and the English monarchies both of which originated as ‘consultative monarchies’ based on divine right, where the prince is sovereign but by custom takes advice from groups of his subjects, while retaining for himself the ultimate decision making power. This basic monarchical type can continue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as it did in France down to 1789 or it can develop in two directions. Rulers may, over time reduce or even discontinue the consultative processes, leading to autocratic monarchy, of which Joseph II of Austria would be an example. Or as in England the consultative institutions may develop an increasingly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 and build on this to enforce limitations on the final decision making powers of the prince, producing the third type, representative monarchy. It is shown how this typology can be derived from contemporary texts and argued that it can offer a reliable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是法国巴黎三大教授、女性与性别研究和法语地区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皇家学0院士、作家、小说理论家及美学家,发表了大量关于文学、电影以及性差异研究的著作,尤其写了很多评论当代作家如杜拉斯、比托尔、埃莱娜·西苏、克罗德·西蒙等人的著述.她的重要作品有:《法国二十世纪文学史或文学的修改痕迹》、《虚构功能:关于小说假象》、《伟大的时代——论克洛德·西蒙》、《从咖啡到永恒:写作中的埃莱娜·西苏》、《玛格丽特·杜拉斯或性差异的故事》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本访谈中,米莱伊?卡勒-格吕贝尔同时以作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教授的独特视角与美学观点解读作家作品,分析细致精辟,更加突出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振 《法国研究》2007,12(2):32-3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代文学的构建历程就是突破传统文学观念,追求文学现代性的历程.在这一时期中,"域外文学开始作为'现代文学'已有的典范进入中国人的关注视野"[1].而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作为现代文学期刊的代表,其主编茅盾则在"<小说月报>的改革宣言"中就开宗明义地说到:"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  相似文献   

20.
熊伟 《法国研究》2012,(2):32-38
乔姆斯基和福柯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激进的批评家。然而,他们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揭示他们各自所持的语言哲学观与他们关于人性和政治的不同见解之间的关联性。乔姆斯基传承了语言、思维和世界合一的语言哲学观,认为人性中存在着内在语言、本能知识,并追求人性与正义在社会中的充分实现。福柯是后结构主义者,延续和发展了语言是思维与世界的中介的语言哲学思想,认为话语、权力和知识紧密交织。人性、正义是人自己创造的观念,并非科学的概念,正义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工具。乔姆斯基关于人性和政治的看法是乌托邦和理想主义的,而福柯则带有虚无主义和反传统色彩。双方的思想有长有短,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都对人类的自由、尊严和解放,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