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上,法国人一向被认为是浪漫的一族,尤其是在爱情方面。有这样一个笑话,法国人嘲笑美国人:“你们美国人上数三代,就搞不清爷爷是哪国人了——因为美国的历史太短。”而美国人反唇相讥道:“你们法国  相似文献   

2.
中亚五国民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亚国家独立后复杂的民族结构和民族矛盾,即突出主体民族地位,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矛盾,历史上遗传下来的跨界民族使中亚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化;中亚国家对民族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即奉行民族复兴政策,以巩固新独立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否定民族自决权,倡导文化多元化;强化"人权和公民权",淡化民族观念;反对极端民族主义,建立和谐民族关系;采取措施缓和与俄罗斯人的矛盾;恪守历史形成的边界,维护中亚国家稳定与民族关系和谐.文章还论述了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的跨界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的印象中,法国人浪漫而高雅,可是笔者在巴黎留学时却发现,那里的小偷简直令人啼笑皆非,甚至还有心智奇巧的裸体女贼!  相似文献   

4.
何平 《东南亚》2006,(4):36-43
骠人是今天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入主缅甸之前生活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民族群体,曾经建立过一个骠国,我国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都专门为骠国列了传。公元9世纪以后,骠国开始衰落。缅族崛起之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骠人也逐渐消失,骠人的历史也就成了一个谜。骠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民族?它究竟是消失了还是演变成了今天的什么民族?它与今天还存在的民族有没有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在进行探索,但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即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骠人的族属及其下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中南半岛藏缅语民族中最大…  相似文献   

5.
试述外来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印度、法国等国家的文化对越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越南仍然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同样在推行现代化,最终效果却差之天壤,这与发展思路的差异直接相关。从历史实践看,那些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都是正确认识到民族产业重要性,并实行"先保护,后开放"政策,而许多国家忽略本国产业保护,片面强调自由开放,最终沦为依附地位。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告诉我们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是国家富强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7.
柯尔克孜跨国民族社会发展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族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译音,是该民族的自称。生活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称吉尔吉斯,我国则译为柯尔克孜。19世纪中叶以后,柯尔克孜成为跨国民族。根据2000年人口统计资料,我国境内柯尔克孜族有16万吉尔吉斯人,其中77.4%居住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有319万吉尔吉斯人。该同源民族分布在西部天山南北,跨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两侧居住,属于原生跨界类跨国民族。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柯尔克孜族分属两个国家,从此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该跨国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观念、意识形态诸方面开始出现差异。他们彼此既相同又不同。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民族文化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实践,而究其承继的源头应追溯到9—13世纪古罗斯民族时期,因为俄罗斯民族是从古罗斯民族形成过程中分化发展而来的。古罗斯民族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立足的源头,而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对古罗斯民族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受到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未成型特点的影响,在其起源之初具有显明的非类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分离--对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族主义具有分离性,现代政治民族则具有团结统一性.从长远看,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方向发展,用现代政治文化意识取代传统的民族血缘意识,以"国"立"民族"取代以"民族"立"国",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阶段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民族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法国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为背景,通过阐述多位法国思想家和政治家的理论贡献,展现具有法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对西方"精神历史"的重要影响和对欧洲一体化理论的建构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学说进行本源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同其他各洲一样 ,拉丁美洲同样存在着民族关系问题。但是 ,拉美的民族关系问题不及其他各洲那么严重。究其原因 ,这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很大关系。在长期共处中 ,各民族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互相混血或同化 ;各民族文化互相吸收、互相影响 ,并产生共同性。拉美民族关系问题主要包括印第安人问题、黑人问题、后至移民及他们与其他民族的关系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除与社会的移民特征有关以外 ,还与历史、经济和国际等因素有关。拉美民族关系问题的实质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最古的土著居民是鸟夷 ,也被称为东夷、九夷。约公元前 11世纪 ,殷移民迁入大同江流域 ,与当地民族发生民族融合 ,形成良夷 ,半岛其他地区的夷人发展成为秽人。自西周中后期开始 ,生活在北方蒙古草原上的貊系部族渐渐向东、南迁徙 ,一支进入朝鲜半岛 ,与当地的秽人融合形成马韩。公元前 3世纪初至公元前 2世纪末 ,中国人大量迁居朝鲜半岛 ,移民最多的是大同江流域、汉江流域。公元前 1世纪中后期 ,夫余人东迁、南下 ,其中一部分进入朝鲜半岛南部 ,使这里形成新的民族格局。  相似文献   

13.
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产生于反抗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以宗教、民族和国家为认同基础的不同民族主义相互竞争,决定了以国家为中心的民族主义在斗争中的主导地位。独立后,国家民族主义构筑出空洞的民族主义外壳,国家政治经历了极为重要的转折,民族主义进入重构时期。当前,民族主义日益呈现出其实质性内容更加充实、关注的焦点由政治转向经济,以及内涵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布尔什维克党民族政策的纲领出发等,远东共和国制定并执行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民族政策。它宣布各民族一律平等,赋予土著民族,包括北方小民族以自治权,建立了民族事务部。民族事务部和地方政权机关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拯救濒临绝境的北方小民族,并在一些地区通过选举成立了北方小民族自治机构———土著人管理局。  相似文献   

15.
王黎明 《东南亚》2006,(3):45-52
泰国总人口为6000多万,全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挝族占35%,华族占10%,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此外还有苗、瑶、拉祜、克伦、等山地民族。①主体民族泰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山区散居着种类复杂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山地民族;马来人聚居在南部与马来西亚邻近的北大年、陶公、也拉、沙敦、宋卡五府。这些民族群体之间有着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及社会文化,彼此之间的差异多于认同,隔阂多于沟通。山地民族和马来人被视为不同于泰族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宗教文化上的异质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民族的边缘化问题,同…  相似文献   

16.
黄光成 《东南亚》2011,(1):74-79
国内对跨界民族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现为对境外民族研究得少、对内在的隐性因素探讨得少、对综合性的民族问题研究得少、分层分类的案例研究得少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将境内外的同一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和联动的对象来考察研究,对跨界民族双边的互动关系和交往特点,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以来,作为俄罗斯国家语言和官方语言的俄语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挑战甚至危机。对此,俄罗斯近年来开展起比较广泛的讨论与关注。同时,俄罗斯政府采取多项积极措施,巩固俄语在国内外的地位,促进其自身发展与对外传播,并以此增强俄罗斯人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进而努力提升俄罗斯民族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东北亚历史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民族高夷、高丽、高句丽自形成伊始就是跨国民族,其族名族源均与中国古代高阳、高辛等远古民族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著名的“涂山之会”有高句丽始祖解扶娄“执玉”之贡献。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清王朝。但像东方所有民族关系史一样,期间有和平交往,也有兵戎相见,体现了古代政治、经济的共性。由于朝鲜、韩国分治,高夷、高丽、高句丽已成为历史民族。  相似文献   

19.
内容提要中国和中东的传统文化中都含有重文化而轻种族的民族平等思想,在历史上都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或文化共同体,以及民族自治制度,双方在民族国家建构方面也有着类似的紧迫性和挑战性。但是,当代中国和中东在少数民族立法、民族制度,以及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等民族政策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双方在民族问题上的不同特点。当代中东民族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东国家对传统伊斯兰文化中民族思想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更离不开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中东国家的合作与对话。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民族的“他者”的变化互联互动。饿罗斯在波兰民族认同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他者”的角色而存在,对后者发挥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就波兰人的民族认同来说,俄罗斯的负面形象发挥着布迪厄所说的“文化资本”的功能。后冷战时期的波兰完全放弃了关于其身份和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旧有观念,其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剧变后的俄罗斯的民主化转型,深刻影响着后冷战时期波兰的俄罗斯观的转变和波俄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