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是中职学生最薄弱的学科之一.本文以审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弊端入手,从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教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突破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困境,有效的促进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是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广大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顺应论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详细阐述了顺应论在大学英语改革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海丹 《学理论》2013,(24):311-312
中职英语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等问题。从多模态理论出发,分析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多模态教学的可行性,重点探讨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模态来调整学生情绪、进行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等。  相似文献   

4.
李玉仙 《学理论》2009,(17):235-236
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公外英语的教学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公外英语的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公外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雷  雷静  王丽 《学理论》2009,(11):185-1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如果不进行改革的话,就难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英语作为高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改变其现有的教学弊端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语言教学中讲究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教学中语感很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也起着同样的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彭琳 《学理论》2013,(15):235-236
英语教学分为听、说、读、写、译五大方面,"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为注重技能,高职英语的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工作后的英语应用能力,侧重口语的教学。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希望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敏 《学理论》2014,(33):241-242
通过介绍浸入式教学法,结合目前中职院校现状,对进行浸入式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同时就浸入式英语教学对中职院校双语教学做出相关论述与探讨,旨在对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以期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培养高质量、高规格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教学跟中学英语的教学都不能很好地进行衔接,无论是在英语的词汇、语法,还是英语口语方面,大学英语跟中学英语在教学的大纲中都存在不同的要求,在英语学习中对听说读写译这五种基本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们从中学英语学习到大学英语学习的稳定过渡。对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比较提出一些建议:老师要帮助学生奠定好基础;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和因材施学;大学与中学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合作办学;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0.
英语精读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改善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初步实践,从新形势对大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即建构主义、以及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谈谈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外语教学这一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设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