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政协公报》2011,(11):56-56
<正>俗话说,热水泡脚,赛吃人参。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但是泡脚有益健康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都有其最佳程度。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老年人时间要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泡脚的水温一般维持在38℃~43℃,足浴时水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法律的发展始终体现着儒法之争。汉代以前主要是儒家、法家的外部派别之争,而儒法合流后逐渐变为儒家内部的主法论和主情论的争执了。电影《武侠》表现出现代人对于情与法冲突的矛盾心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对古代司法的误解。在传统中国,儒家与法家在准则法上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是实现方法的区别,情与法的冲突及和解所经过的三个阶段证实了这一点。情与法的冲突同样存在于现代法治环境中,当代中国处理情与法的冲突时候不能摆脱历史的影响,同样也不可割裂历史。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习俗基础是法社会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论题。如果把法律看成向社会生活开放的意义结构,那么习俗就是这一意义结构最重要的源头活水之一。习俗是法律诞生的母体,并在法律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给法律施加着重要的影响。即便是在成文法高度发达的今天,习俗仍是支撑法律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试论习惯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姝妹  陈曦 《前沿》2002,(5):70-72
习惯法是不是法这一论题在法学界早有争论 ,对于它的性质是否构成法的本质 ,诸多学者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习惯法的性质 ,习惯法和制定法的关系 ,从而得出习惯法是法 ,而且是一个独立于制定法之外的法这一结论。并提出尽管习惯法有它自身的独特作用 ,但随着历史和时代的进步 ,它终将会被制定法所吸收这样一个必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建强 《半月谈》2004,(10):64-64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们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为了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就必须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研究的方法论。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研究方法论,是指对思想政治工作作用如何进行研究的方法理论,它是一种做学问的方法理论。它主要有作用要素确认法、作用特性衡量法、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和属性分析法、思想政治工作条件把握法、思想政治工作合规律性解剖法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黑格尔法哲学中的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道德的逻辑发展.故意和责任、意图和福利、善和良心是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恶与善相对立而存在.恶意的客观表现是恶行,违法和犯罪是恶行的表现形式.但问题是,不法行为是否就是不道德行为?文章进而阐明了法和道德的关系,论证法和道德性.  相似文献   

8.
家庭法调整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主流观点认为,家庭法是平等主体法,但这既与事实不符,也有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实质上的不平等之嫌,从而漠视了真正需要保护的家庭关系弱者.家庭法平等主体说反映了家庭法回归民法的努力,但却造成了家庭关系物化的后果.从“财产”到“人”的民法理论转型使家庭法从死亡走向再生,在承认共同具有公私混合法属性的基础上,家庭法可以统一于民法,并在弱者保护法的定位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对“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陈奕平  林丽 《前沿》2011,(22):9-13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美国住房法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一般住房法和专门住房法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本文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关于美国住房法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或“礼”不仅是先秦儒家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也是刑事政策的指导原则。先秦儒家在司法方面也体现了“中”的价值取向,强调司法公正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司法公正是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保障。儒家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人治国方略追求的最高目标即社会和谐。儒家的治国之道追求的是社会和谐,而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有效防治犯罪。在犯罪的防治对策上,儒家并不主张单纯诉诸法律手段,而是强调运用经济、政治、道德等多种手段来防治犯罪。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习惯法文化是土家族长期生产生活积累所成,虽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法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在民间仍然产生了若干经验性的法治观念,族规家法,民约民规。它对土家族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和观念上具有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一种重要的法文化本土资源,是支撑土家族习惯法存在的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提出"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乃是在定在意义上对现实的肯定.这种静态的直观认识在于揭示国家生活诸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看,法哲学原理序言中的有关说明阐述了对现实否定的一面,矛盾与恶的逻辑地位有待进一步理解.因此,要真正把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要旨需将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综保区)是在遵循静态比较优势原则的基础设立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导致区域资源禀赋差异逐渐减小,综合保税区面临传统优势减弱背景下的功能弱化趋势。综保区区域的封闭性和功能相对单一性,是循环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天然和最优平台,摒弃传统强制性的单一规范方式,构建软法与硬法相结合的循环经济法治双层监管体系,是综合保税区目前和未来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批判,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是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众所周知,风俗习惯于人类社会所产生调整作用的时间比法早,那么探寻它们之间如何衔接、有何实质关系以及法律的态度问题就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导循下,力求通过对法的精神这一理论的诠释,阐明法的精神体现是风俗习惯得以留存和法律认可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认为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在自由意志经历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历程中,法也相应由抽象法、道德的法发展到伦理的法。黑格尔从哲学角度对法的概念的阐释,对于我们从法哲学领域进一步深入理解法与伦理、道德、法与法律的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既是一本法律史书,亦是一本社会史书。它清晰而明确地论证了法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法不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道德、伦理和信仰等价值观念,也调整和维护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中国法律与社会》一书第五章第一节的主题为"神判"。瞿同祖先生引经据典,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神判在社会上的实施情况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神判与法律功能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商人法自20世纪中期重新兴起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各种理论中,施米托夫的现代商人法理论最具代表性,得到了广泛认同。对施米托夫现代商人法思想中核心问题的评述将有助于对正在兴起的现代商人法获得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马振清 《人民论坛》2020,(5):114-115
实现"纪法贯通,法法街接"是针对当前监察实践提出的重要要求,是贯穿监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精髓,要求做到纪法分开与纪法结合的有机统一,兼顾实质与程序的协同配合。将"纪法贯通,法法街接"的要求落到实处,既要培育思维方式、提升认识水平,又要建设内部运行体制、完善外部街接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张瑞婷  胡晓红 《求索》2013,(8):174-176
法律以理性的方式追寻正义和真相,常常表现出其冷酷与保守的一面.看似与美学完全对立。相反。美恰恰是法律的应有之义.是法律本身的性质和使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法的美学价值是值得我们去向往和追寻的。以法作为审美判断的对象进行评价,找到其在美学方面存在价值的学术据理,有助于人们了解法律本身易于为人所接受的一面。当一种事物具有了美的特质,它便可以使人接近、欣赏并享受,也便具有了美的价值。我们从法的价值、法的强制性、法的本体、法的运行等方面进行研究,都可以发现其美学上的价值投射。研究法之美学价值的学术据理及其存在方式有利于强化社会公众对法律的理解.消解民众于法之冷酷情感的心理距离,强化社会法治理念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20.
张清 《理论月刊》2000,(12):47-49
列宁立足于俄国现实经济条件,不仅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而且创造性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分析了法律与社会、经济、宪政发展的内在关联,探索了社会主义法律自身发展的一般路径,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