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2017,(10)
<正>《开明国语课本》是1926年成立的"开明书店"于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供初级小学生使用的语文课本。它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制插图。当年一经出版,便立即引起轰动,自初版之后连续印行40余版次,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11年,开明出版社曾将其再版,首印不到一月便告售罄,成功在海内外刮起一股《开明国语课本》热的浪潮。2017年,开明出版社以"典藏  相似文献   

2.
姚一鸣 《民主》2014,(7):43-45
<正>从旧书网上觅得的十几册民国杂志《开明少年》,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开明少年》的前身是《新少年》杂志,抗战胜利后改名为《开明少年》。杂志不仅有不少有关青少年教育的精彩文章,而且封底的图书广告充满书香韵味。如在"开明书店印行洁本《红楼梦》(茅盾叙订)、《水浒》(宋云彬叙订)、《三国演义》(周振甫叙订)"中,不仅编排精致,以名  相似文献   

3.
智效民 《各界》2013,(3):25-28
大约十年以前,我在《南方周末》发表《开明士绅刘少白》以后,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麻烦,其中最主要是一些当事人的后代对我的动机产生怀疑。其实我写这篇文章,一是因为我与刘少白先生曾是邻居,而许多人对这位被毛泽东称之为“开明士绅”的老人并不了解,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10)
正在汉口崇仁路文物收藏市场的一家古籍书店里,一眼就见到这本封面醒目的《十年——开明书店创业十周年纪念》(以下简称《十年》),我以为是一本有关开明书店店史的书。迫不及待地打开,跃入眼帘的却是鲁彦、老舍、张天翼、靳以、王统照、巴金、萧乾、叶圣陶等人的短篇小说,与现今出版社的纪念文集丝毫不同。细读书前夏丏尊先生写的《编辑缘起》,我终于恍然大悟。夏先生在《编辑缘起》中说:"开明创立于一九二六,到今年十周年了,打算出一种书,一方面对读者界作有一点儿意义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作个纪念。这部小说集刊就是从这样打算之下产生的。"由此看来,《十年》  相似文献   

5.
一勺 《瞭望》1995,(17)
关于“半夏”一勺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的《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收了一篇包括九段小杂感的文章,题为《半夏小集》。它原写于1936年8月间或9月初,等到在附家》月刊10月号刊出时,鲁迅已经病逝了。此文的题目曾引起争议,各家的看法中以冯雪峰的解释最为确切。他说...  相似文献   

6.
胡清宇 《民主》2023,(10):40-41
<正>民进湖州市委会始终坚持市委有部署、民进有行动,以“开明+”为抓手,融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助力湖州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排头兵。一、以“开明+建言”献长三角之策健全开明议政沙龙、议政先锋队、议政导师团、新会员联谊等机制,紧扣中心大局深化调研,献务实管用“金点子”,  相似文献   

7.
孔子“中和”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刘英,裴桂青关于"和"的思想,在孔子之前论述颇精到的是周太史史伯。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断"(《国语·郑语》)的思想,并指出"以他平他谓之和"(同上),即把不同元素的相互配合,求得矛盾的均衡统一,称之为"和",只有"...  相似文献   

8.
在哈尔滨,从报坛步入文坛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萧军和朋友方未艾住在一家小旅店。萧军写了一篇《暴风雨中的葩蕾》,揭露日军占领沈阳的暴行,投给了哈尔滨《国民日报》发表出来。之后,他和朋友又写了几篇文章,陆续在《东三省商报》、《国际协报》发表。萧军受《国际协报》副刊主编裴馨园的邀请,协助编辑副刊。  相似文献   

9.
吴长海 《民主》2014,(5):42-46
<正>人物名片吴研因(1886一1975),原名辇瀛,江苏江阴澄江贯庄人。著名民主人士、教育家,早年担任江阴立本小学和上海尚公学校校长,开小学使用白话文教科书之先河;担任上海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编《小学国语新读本》风行全国。创办《江阴》杂志,主编菲律宾《公理报》,宣传爱国思想,促进文化繁荣。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司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著作有《凤吹》、《乌鹊双飞》等。吴研因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倡导和推广白话文教育,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言恭达 《民主》2011,(7):41-43
2011年5月24日至26日,由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办的“2011年开明·江海文化论坛”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在会上热烈讨论,就文化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论坛特在《民主》杂志申办专页,选出三篇文章在《民主》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6,(11)
正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选集》,是新中国第一部汇集五四以来作家选集的丛书,丛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被誉为"新文学的纪程碑"。丛书由"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选,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任主编,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时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作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丁玲,文艺理论家杨晦等任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肖伊绯 《各界》2014,(8):21-22
1932年春天,郁达夫在杭州一块空地上建起了“风雨茅庐”。时价5000大洋的新居,在郁达夫卖文“按揭”后,几经风雨,最终成为了一所无主物业。这其中有郁达夫于乱离时世的安居情怀,也有他的朋友鲁迅先生史海微澜般的劝阻。  相似文献   

13.
正贾祖璋(1901-1988年),浙江海宁人。1924年进入商务印书馆,1931年入开明书店,一边当生物科普读物的编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写作。共有《鸟类研究》《鸟类概论》《鸟与文学》《生物素描》《生命的韧性》等科学小品集和有关鸟类的专著20余种问世,此外还编写了《中国植物图鉴》和多种生物、博物  相似文献   

14.
王久安 《民主》2012,(4):42-45
一提起叶圣陶的名字,人们都会把他和开明书店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开明书店工作长达近二十年,更因为他对开明书店事业的发展和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5.
李桂花 《党政论坛》2010,(10):18-19
《“歌德”与“缺德”》的面世,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文艺界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刊登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引发了一场关于“伤痕文学”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杨荫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子大学校长。今天她的名字知道的人已不多,如果不是鲁迅那篇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的《纪念刘和珍君》,恐怕她更是早被人们忘却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正是鲁迅的这篇文章使她几乎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获得了“不朽”。  相似文献   

17.
冷和热     
杨柄 《瞭望》1989,(15)
1936年,我在武昌上小学,攒下每天的早点钱,购买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先生主编的《新少年》。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给了美国剧作家奥尼尔,主要原因是他的剧本《悲悼》,《新少年》发表一篇文章专讲这件事。它先讲诺贝尔是个大军火商,他的火药杀死了成千上万人民,他  相似文献   

18.
董亚秋 《学理论》2012,(33):149-150
世界书局的教科书不仅种类齐全,有一些教科书则成为经典之作,其《世界书局国语课本》更是至今还作为中小学教材重印发行。则从传播学和编辑出版学的角度,采用一手文献资料,描述了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发展面貌,对其出版物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解读其经典的教科书出版物,从而客观再现世界书局教科书出版的面貌,揭示了其教科书出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20.
路春 《学理论》2008,(4):91-92
日前.关于“末位淘汰”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说在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将封杀“末位淘汰”。《劳动合同法》起草课题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常凯教授在渝的一次讲座时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末位淘汰’将变成非法行为!”(见2007年11月25日《重庆商报》)对此,笔者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