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历来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宏观意义上讲,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同时农业又是一个弱质产业。“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跳出农民在农村搞农业的狭小圈子。就农业谈农业,对现时中国来讲,恐怕是不合时宜的,必须跳出农业抓农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将取决  相似文献   

2.
赵兴才 《唯实》2005,(11):35-37
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以工业促进农业、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个反哺”的阶段。要真正实现“两个反哺”,必须给予农业倾斜发展政策,通过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来协调和促进农村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做好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直观地看,是要解决好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这两大问题;本质上看,是要研究和探索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我们必须遵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认真看待“三农”问题,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跳出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依据“五个统筹”的观点解决好“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80%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农村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所确定的“十五”期间建设全省综合实力最强县目标的实现。“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上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千方百计求进步,齐心协力抓发展,形成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5.
杜梅萍 《前线》2011,(4):8-10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日前召开的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把脉:会议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农业农村任务。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夏占义。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我省要实现由“快走”变“快跑”,就必须解决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这“三化”问题,而“三化”都与“三农”有直接关系。目前,影响和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自然灾害、农村现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协调、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以及农村“两个剩余”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洮南市委通过主要抓“四个调整”实现四个转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生产结构和总量对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当前,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毛泽东为解决农业社会化完成后中国的“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商品化、农业管理科学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人民现代知识化和农村社会关系法治化等目标追求。重新解读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涵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探索当今中国的“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郁昭指出,现在学术界在谈及农村与农业问题时,容易出现泛现代化的倾向,动辄指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制度已经过时了。首先,决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讨论农业现代化。农村问题十分复杂,不能够不切实际,泛泛地讨论现代化问题。不应将农村出现的某些新情况、新问题全部归罪于家庭联产承包制,认为家庭联产承包对农业生产力的推动力“已释放完毕”,已走到尽头,已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其次,下一步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不能简单地归纳为“规模经营”。有人说,“一家一户不可能走向农业现代化”,这实在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重要论段为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榆树作为农业大市,全面建设小康关键在农村。为此,市委明确提出了实施“兴工强市、农业兴市、民营富市、开放带动、城市拉动”五大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做好“三农”文章,加快了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忠林 《奋斗》2011,(1):14-15
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绘就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上来,在承接“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抢抓新的重要机遇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析“三农问题”切入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中最重要的问题 ,甚至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切入 ,试深层次探析“三农”问题内因 ,并探讨其根本解决办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三农”带来的深远影响 ,最后重点分析展望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即利用农业内部的“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为内推 ,并采用“反弹琵琶”的思路 ,发展非农产业 ,产生循环拉动 ,从而有可能以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刘胜君 《新长征》2007,(7):24-25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更为宏观层面上的指导方针。而“多予少取放活”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中观层面上的一种具体体现和作用方式。因此,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时,应着重于“多予少取放活”在微观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宜宾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本市实际,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建设农村,标准化组织生产,特色化致富农民”的路子,真正做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拉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序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向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根本大计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就是说,通过教育“搭桥”,引来科技之“水”,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一、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从“三农”工作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首要任务、中心任务、推进策略、领导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科学指南,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最大商机在农村。占领了农村市场,抢占了先机,就等于赢得了未来。然而事实上,如今我们还没有找准开拓农村市场的切入点,还没有把握好“农脉”,以致城市“卖不掉”与农村“看不上”并存。一边是城里需求“吃撑了”,一边是农村需求“嗷嗷待哺”。难怪农村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浙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任务。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认识,提高领导水平,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点与难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贵州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如何紧抓“十五”主线,加快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 一、贵州农业状况的准确定位及成因分析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为暂时的供大于求,贵州农产品供给由过去全面短缺变为相应宽松,丰年有余,实现了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农民收入有新的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已由数量型开始进入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与全国相比,贵州是贫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