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平衡商标注册人和在先使用人之间的利益,以弥补申请在先原则和注册原则的不足,应赋予所有善意在先使用的未注册商标继续使用的权利.大多数成文法国家对先使用权制度进行了规定,在《商标法修正案(草案)》中也增强了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力度.但是,在我国现行商标法律制度下,仍需要对先使用权利构建进行解析,明确权利行使的条件和限制,完善未注册商标先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我国2013年修订的《商标法》对商标权人的商标使用行为设置了合理使用等制度限制。高校校名商标既涉及高校主体的私权,也关乎广大消费者利益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加强校名商标的规范使用和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3.
商标与商号均属于<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的对象.在我国,商标权与商号权属于不同的法律规范,二者之间在法定的规范内本来不该存在所谓的冲突问题.但是近年来商号与商标的冲突问题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尴尬难题.解决的关键是尽快修订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取消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权利滥用.  相似文献   

4.
合理使用制度是知识产权权利限制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我国商标法中却对此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本文从商标合理使用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分析入手,解析商标合理使用行为的构成要件,针对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现状,就完善我国商标合理使用制度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中,保护在先权利原则的适用不是绝对的,两者的强度大小起着重要作用.而商标的强度取决于其识别性,对于不同识别性的商标应予以不同保护,强识别性强保护,弱识别性弱保护.我国商标立法应依据识别性强弱对商标予以差别保护.  相似文献   

6.
商标权利用尽属于商标权利限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我国现行商标法却没有关于商标权利限制方面的规定,这种缺失不仅不利于我国商标法律体系的完整构建,还导致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困难。应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借鉴外国相关规定,完善商标权利用尽制度,以解决商品贸易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标只是一种具有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功能的识别性标记。通过企业对商标(trademark)的实际使用,企业可以在特定商标与商品或服务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使商标具有超出标记本身的商誉(Goodwillofatradeorbusiness)。透过“王老吉”和“加多宝”商标系列案,我们可以看出商标与商誉不仅可以分离存,甚至可以同时分属于不同的权利人。因此,不同于通过商标注册途径来保护商誉的研究,对商誉的后商标管理与保护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已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 ,然就该原则尚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地方。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历史起因 ,在于个体权利与社会利益矛盾激化 ,客观需要权利的限制。该原则为了权利而限制权利 ,其最终目标是保护和实现权利。但该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 ,有导致权力滥用而减损权利之危险。为解决这一矛盾 ,使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扬其利而避其弊 ,应强调其有限使用 ,立法上要限定在必需领域 ,司法中要合法、公正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最近10几年内,我国出现了很多高校名称在社会上被冒用、盗用和滥用的案例。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了保护高校名称的重要作用。从高校名称的商标保护谈起,从商标的实质功能和商标显著性两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名称采用商标法保护的可行性。文章最后对高校名称的商标权保护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利用商标法保护高校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名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涉及国家长远经济战略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用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存在证明商标的“公权利”性质与一般商标不同之处。在管理实施中存在缺陷,应建立法律法规审查机构和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统一管理机构,完善立法,增强可操作性,减少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为特色农产品获得保护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1.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种侵犯注册商标的犯罪屡禁不止,发案率逐年上升。侵犯注册商标犯罪所带来的利益能够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售出。因此,对刑法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竞合所涉及的罪数形态问题,主要存在“法条竞合论”、“想象竞合犯论”、“牵连犯论”以及“实质数罪论”等几种观点。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竞合的场合,存在“一个行为”和“两个行为”的情形。这对罪数形态的判断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个行为”的场合,即行为人在生产伪劣商品的过程中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在生产伪劣商品的过程中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后又销售该商品的,成立想象竞合犯;在“两个行为”的场合,即行为人在他人生产的伪劣商品上假冒注册商标后销售该商品的,成立牵连犯。根据罪数理论通说,对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都应予以从一重罪处断。  相似文献   

13.
商标侵权如何进行判断,是商标法理论与实践中极其重要的课题,由于我国商标法立法中关于商标侵权判断的规定存在较多争议,司法实践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均难以解决,文章就商标侵权的判断核心进行论述,分析了各国立法例,探讨了有关商标侵权判定标准的合理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和地名商标的冲突 ,一方面是由五种地名商标的存在造成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现行管理体制的原因所造成的。为解决两者的冲突问题 ,在法律的适用上 ,要遵循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原则 ,即保护在先权原则和公平原则 ;同时可以考虑制定专门的地理标志保护法 ,赋予地理标志以独立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同一种商品"和"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准确理解不仅是假冒注册商标罪认定中的难点也是该罪认定的关键。"同一种商品"包括名称完全相同的商品和名称虽不同但指的是同一事物的商品。"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理解为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标和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其他与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认定易产生分歧,对此举实例具体分析认定。  相似文献   

16.
新《公司法》的出台对虚报注册资本犯罪的犯罪行为方式及犯罪的追诉标准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研究新《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虚报注册资本犯罪认定的影响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驰名商标的淡化作为对驰名商标侵权的一种更具有隐蔽性的新形态和表现形式,频频出现在商标纷争之中。因此,以新的视角架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框架,深刻探究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的保护之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R IPS协议以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均规定了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并给以特殊法律保护。可以说对驰名商标提供特殊的法律保护已是国际惯例。新修订的《商标法》以及2002年9月15日实施的《商标法实施条例》对驰名商标保护作了规定。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对驰名商标认定采取了“被动认定,个案保护”的国际通行做法,从而使得我国驰名商标保护体系接近于完善。但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还应当按照国际标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驰名商标的异化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及保护制度在地方政府高额奖励、主管机关尤其是行政机关“惯性”思维以及市场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之下已严重异化,其结果是背离了商标立法目的、商标权本质以及保护驰名商标的立法初衷,也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企业的盲目、甚至恶意追求驰名商标认定的非理性行为,妨害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因此,应当从纠正地方政府不当行为、完善驰名商标认定程序和规范驰名商标使用行为等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