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在公文写作实践中,有些拟制者在涉及名称称呼上,仍常常出现不少错误。为了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现将公文称谓常见的毛病举要如下,并加以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游走在“农民”和“市民”之间,建设了城市,却很少分享成果;生活在城市,户1:2本上却写着“农业”二字。“农民工”这一在中国早已约定俗成的称谓,要不要取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侨联副主席王鹏杰认为,现在市场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了变化,社会也发生了变化,“农民工”作为一个历史称谓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民主党派"称谓是中国共产党为区分中国社会各政党的政治态度而采用的,它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运动,在战后反对内战、独裁的斗争中得到广泛认同。"民主党派"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统称。"民主党派"作为经由历史凝固的特定政治称谓,并为中共、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广泛使用,现阶段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华民族”称谓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中华民族”概念内涵的定义,诸家解释不一。作者认为,中华民族是近现 代开始形成的一个带有总括性的民族和国家相统一的意识或概念。本文正是从讨论“中华民族”概 念的内涵入手,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民族实体已经形成,而作为一个自觉民族实体正处在 形成发展阶段。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还有赖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作者通过讨论,强 调了国家主导意识在促进“中华民族”认同方面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语言考证为研究手段,以历史文化为印证依据,综合地对岭南古越人历 代酋长称谓的语源进行考释,得出了“译吁宋”、“都老”、“布伯”分别译自壮语的 ljuuk~8 ha: k~7 cu: η6、 tau~2la:u~4、 pou~4 buuk~7,“郎火”则源于佬佬语的lak~7 kyo3~的结论。这些考释结果对研究 古越人的政治制度及其族群的来源、分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岩 《现代领导》2014,(2):44-44
电视剧《聂荣臻》中说:“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应当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7.
在党支部工作中,常常存在着各种错误称谓,造成这些错误称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党支部工作中的称谓并非简单的名称或符号,而是体现着组织原则、工作职责和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6,(5)
在民国时期的各类文献中,有对黎族各族群的众多称谓。这些称谓既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已有称谓的沿袭,也有民国时期新出现的称谓。本文分两大部分对这些称谓简单加以考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党外人士"这一称谓,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团结、进步的方针,加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1940年3月6日,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并首次使用"党外人士"的称谓,指出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而“炎黄子孙”作为一个独立用语,却有其形成、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梳理,我们发现“炎黄子孙”一语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而每个历史时期的意义却又有异同。通过对“炎黄子孙”一语演变过程及其意义、内涵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炎黄子孙”称谓的内涵,而且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靳新 《协商论坛》2012,(9):62-62
政协的界别设置调整和委员结构优化问题是政协事业强基固本的重要工作。5年来,福建省各级政协重视加强推动界别建设和优化委员构成,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7):62-62
首先.“知识分子”的定性模糊。是以大学学历为准,还是以被授予的专家称号为准,缺少法律上的明确界定。如今中国人受教育的机会极大提高,有专家认为,中国人拥有专业知识的人群占劳动人口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03,(7):63-64
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数据,是体现党的民族平等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为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数据,纠正和避免在公务活动、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准确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有关数据的情况,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省民委、省统计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规范使用少数民族称谓和云南省少数民族有关数据的意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 有人问:“师”前面为什么要加个“老”呢?据说有两种释义:一是说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无以伦比;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辞”。如今,“老师”的称谓已走出教育界范畴,在社会上,如果被人称作“老师”,那将是对你最大的尊敬,也使你感到莫大的荣耀。  相似文献   

15.
时下,“农民工”一词所指的对象可谓家喻户晓,但这一称谓似有不妥之处,有成份论的嫌疑。通常按职业称呼,种地者称农民,务工者称工人,经商者称商人,参军者称军人,从政者称干部,这些称谓前都没有加定语进行修饰,也就是说不管他原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律按现职业进行称呼。  相似文献   

16.
王琪著,中华书局2008年2月版黄金贵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介绍:"本书据古代宗法,立亲属称谓系统:按纵向从上而下分祖先—父母—父系—母系—夫妻妾—夫系—妻系—兄弟属—姐妹属—子女属—后代,共11类。每一  相似文献   

17.
人们说,一届政协委员,一世政,协情缘。这话一点都不假。在政协这个组织里,不管你是多大的“官”,不管你是多大的“腕”,更不管你是多大的“款”,一律被称之为“委员”。这话更是一点都不假。  相似文献   

18.
19.
战国时政治家、思想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是很有名的人物,《庄子·天下》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有一年,魏国宰相死了,魏王急召惠施。惠施日夜兼程,去魏国都城大梁接任宰相职务。途中一条大河挡住去路,惠施牵挂魏国政事,心急火燎过河而掉入水中。一个船家将惠施从水中救起,问惠施为何这样急着过河?惠施告诉他自己时间紧迫,要赶到魏国做宰相。那船家听了,觉得十分可笑。他以鄙视的神情对惠施说:看你刚才落水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只会喊救命,如果不是我赶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像你这样连凫水都不会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称谓,但在这一词出现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