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慧 《传承》2010,(13):8-10
<正>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两个王佐。一个是莲花县高洲乡的王佐,他是毛泽东率领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引路人,但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另一个是井冈山茨坪(原遂川县)的王佐,他和袁文才一起因打开山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创建作出巨大贡献而名扬天下。这两个同时代出生的王佐,都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前,那里驻扎着两支绿林队伍。首领是袁文才、王佐。袁文才,江西宁冈茅坪马源坑村人,常被地主豪绅和反动政府欺压,新婚妻子被地主少爷霸占,母亲被军阀打死。在强烈复仇心理支使下.他毅然参加了当地一支绿林队伍,并很快当上了这支队伍的头目。大革命时期他加入过共产党,并做过一些对革命有益的事情。王佐是遂川下庄人,裁缝出身,也因不能忍受地主豪绅的压迫,拉起了队伍,并与袁结成老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王佐率部占据宁冈茅坪一带地区,  相似文献   

3.
德泉 《中州统战》2001,(9):12-14
“八一”前夕,我来到了仰慕已久的革命摇篮井冈山,站在这块浸透烈士鲜血的土地上,心情格外沉重。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年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艰难和长眠在这里的无数个革命先烈,更是因为当时党的错误路线和决策,直接导致了部分党的优秀干部无辜地倒在自己同志的枪口之下,给革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其中对袁文才、王佐的错杀,使得井冈山根据地很快落入敌手,中国革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事件尤其令人深思。 毛泽东成功地完成了对 袁、王的统战工作 1927年9月中旬,秋收起义失利之后,毛泽东决定放弃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卢诚 《传承》2011,(12):4-5,23
大革命时期波澜壮阔的江西农民运动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的根本:为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对小块武装割据进行了先行先试,准备了干部队伍,特别是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自卫军是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总面积约四千平方公里。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敌人在山的周围转一圈要一个星期,红军只要一天时间,就能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的打击敌军。1927年井冈山上有袁文才、王佐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各有一百五六十人、六十支枪。王佐部驻在山上的茨坪和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驻在井冈山北麓的宁冈茅坪,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袁文才、王佐是当地人,他们的队伍在这一带有着不小的影响。虽然他俩参加过大革命,袁文才还是共产党员,但…  相似文献   

6.
1927年10月4日清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部和部分部队从遂川荆竹山向井冈山进发。出发前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一次新的纪律教育和纪律规范。他说:今天我们就要上井冈山,要在那里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王佐司令的部队和山上的人民群众搞好关系,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转引自陈士榘:《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由来》,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随后,他有针对性地宣布了“三大规矩”(即后来的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要归公;第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在三大纪律的约束下,工农革命军赢得了井冈山人民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与工农革命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当时我党凝聚民心的主要经验有:加强作风建设,树立党的良好形象:顺民意,为群众谋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尊重群众,了解群众,才能接近群众;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存在的主要教训是:损害了中间阶级的利益:放弃了对知识分子的团结:错杀了袁文才、王佐,使广大民众产生了“共产党过河拆桥”的误解。  相似文献   

8.
王佐是明代海南著名诗人。他的家乡临高蚕村都透滩村(今博厚区透滩村)多剌桐,其树“花自枝突出,鲜红无比”,煞是可爱。王佐把爱乡和爱花之情融为一起,自号王桐乡。在海南乡贤榜上,王佐与丘浚、海瑞、张岳崧齐名,号称“四大才子”,誉为“琼州四绝”。王佐文思敏捷,诗才超群,世称“吟绝”。相传,内阁大臣胡公曾当着丘浚的面,指一幅丹顶鹤为题,要王佐吟诗。王佐略微一看,便脱口而吟:“头戴红冠着素衣,徘徊岸上立窥鱼”。胡公见他诗思敏捷,故意设难,突然泼墨,弄黑画面。意想不到,王佐不慌不忙,从容应对:“只因贪吃归来晚,误入文宫洗笔池”。一场…  相似文献   

9.
《上海机关动态》2001,(9):26-26
作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于7月12日-14日组织了一次赴井冈山“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井冈山精神”——重走革命路活动。机关党委委员和各支部书记等一行16人参加了这一学习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语录     
《中国人大》2012,(17):5-5
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既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那学院举行2012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会场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欧阳琥今年10月,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70周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强调指出:“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江西日报》,1989年10月2...  相似文献   

12.
胡军 《今日浙江》2012,(18):7-7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会场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知大局、想长远、干实事”。这对指导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干事创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3.
遥望井岗山     
是怀着旅游的心情来朝圣,还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来旅游?当旅游者的步履越过巍巍井冈山的丛丛翠竹,沿着朱毛走过的山间小路,踏着曾经炮声隆隆的黄洋界,驻足凝思曾经灯光通明的八角楼……其实怎样的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见证过红色革命摇篮的人们,今后该怎样走? 今日的井冈山早已脱下当年布满弹洞的军装,展示给人们的是她的青春光彩、美丽富有。唯其如此,站在井冈山,只有以一种遥望的姿势与心情才能领略当年。 那是一个沧海横流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而领导这样一段历史潮流的,竟是一群知识分子。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站…  相似文献   

14.
“曾经,政协工作在乡镇开展活动‘无腿’、说话‘无嘴’、办事‘没人’,县政协与基层委员出现了‘断层’,基层委员参政议政职能作用明显弱化。”尤溪县汤川乡政协联络组组长卢丽华这么回忆。  相似文献   

15.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10):42-42
在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之间的观点辩论,是一道引人注目的议政景观。张茵委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5份提案,遭到另一名委员公开批评,并引发社会激辩;孙淑义委员“投资500亿元建‘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发言,在政协讨论会上激起反对声浪,上百名委员联名反对;此外,认为“手机通话费不是高收费”的曾淑敏委员遭到其他委员的“围攻”,围绕着“急救基金该不该建”,凌锋委员和邓小虹委员也展开了激烈“交锋”……这种针锋相对的辩论场景,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6.
1972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9岁(按12生肖的算法为80岁)诞辰。这天,“流放”在桂林的谭震林几经斟酌,给毛泽东写了“祝寿信”,从而得到毛泽东的谅解,很快得以复出。谭震林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之一。他是湖南省攸县人,1902年出生。1926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27年11月担任湘赣边界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湖南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同年12月下旬,率县工人纠察队和赤卫队上了井冈山。从这时起,他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多年,先后担任红四军工农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红四军前委委员、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一方面军前委委员。第十二军政委…  相似文献   

17.
赵静 《今日广西》2008,(7):66-67
如果你认为井冈山只有红色这一种颜色,那你肯定没去过井冈山。红色只是它作为革命圣地的颜色,井冈山红极了的历史,—直有它秀美山林的光彩伴随。井冈山的“红色之旅”,如今已化身为“五彩之旅”。  相似文献   

18.
革命圣地井冈山,有光照千秋的革命历史,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和“天下第一山”。井冈山.有独具特色的风号名胜。陆定一写道:“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它既有保存完好的革命人文景观,又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两者结合成为井冈山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红、绿”交相辉映,井冈山已经成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旅游避暑疗养胜地,先后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06,(Z1)
1928年,在井冈山任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说: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进而,他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当时,毛泽东没过多理会林彪的这些表现,他曾对何长工说“:林彪的说法是小孩之见。”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相似文献   

20.
王晓峰 《江西政报》2008,(12):34-35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又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5A级风景旅游区,也是江西省、市的一个重要窗口。在城市定位上,我们紧扣“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把井冈山定位为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城市、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观光休闲度假胜地。围绕这一定位。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潜力,凸显绿色资源优势,加快井冈山的建设与发展,尽快把井冈山打造成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优美,功能更加完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产业更加发达的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