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柱 《党课》2010,(17):119-120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被几代人传唱至今。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至今仍常演不衰,成为我国歌剧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2.
说起长篇小说《红岩》和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罗广斌、杨益言也因是《红岩》的作者而广为人知。然而,曾是川东地下党成员、“11·27”大屠杀中从渣滓洞脱险、《红岩》主创人之一的刘德彬却因为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被认为犯有“严重错误”,而被剥夺了《红岩》小说的署名权,远离自己亲爱的战友。  相似文献   

3.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4.
《军队党的生活》2010,(2):79-79
新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句行话叫“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八部长篇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它们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旗飘飘》构成了“红色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5.
划时代的歌剧《江姐》,是刘亚楼亲自指导抓的轰动全国的文艺作品。 《江姐》是空军创作员阎肃从小说《红岩》里抽出“江姐”故事,单独编成歌剧的。1962年,刘亚楼一口气看完阎肃的稿本,连声叫好,提出要精雕细刻,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不会忘记在重庆解放前夕"11·27"大屠杀中遇难的红岩先烈们。1961年,长篇小说《红岩》面世后,在全国反响极大,一批版画家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心情进行插图创作,产生了一批精彩的《红岩》木刻插图,它们大多被收录进了林林总总的《红岩》日记本中。  相似文献   

7.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事迹搬上了歌剧舞台,这就是歌剧《江姐》。歌剧《江姐》于当年在北京首演至今。经历了5次复排,常演不衰,成为新中国歌剧中的经典。不久前.笔者采访了歌剧《江姐》的几位主创人员,请他们回忆这部优秀作品诞生过程.其中的点点滴滴令人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8.
《红岩春秋》2011,(6):2-F0002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千秋红岩》在重庆卫视《记忆》栏目首播后,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重庆广播电视集团、重庆红岩联线管理中心联合举办首播座谈会,邀请党史专家、文史专家、高校学者及部分观众等20余人畅谈观感,探讨《千秋红岩》在当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岩英烈江竹筠,革命同志称她江姐,其英雄壮举家喻户晓。她的传奇故事风靡华夏大地,她的光辉形象走入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小说《红岩》,走入激励着中华儿女斗志的电影《烈火中永生》……  相似文献   

10.
赵毅 《红岩春秋》2014,(1):31-32
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厅内,陈列着一批珍贵而特别的报纸——说它珍贵,是因为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为实现民族解放和和平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说它特别,是因为其第一版全刊登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让人有些意想不到——它就是当年在国统区赫赫有名的《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是从《烈火中永生》这部影片开始知道江姐、许云峰、华子良这些名字的。这部根据罗广斌、杨益言所著小说《红岩》改编的影片,因成功塑造了一批英雄人物而影响深远。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曲折的故事呢?本文试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重庆被人称作“文化荒漠”。可短短几年,重庆已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地标”:如火如荼的“唱读讲传”、川剧《金子》、大剧院的芭蕾舞、走向全国的“红岩联线”、杂技《花木兰》远赴美国演出、《摩尔庄园》畅销上百万册……  相似文献   

13.
《红岩》,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壮丽史诗,一曲共产党员的浩然壮歌。许云峰、江雪琴、成岗……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和耳熟能详的光辉业绩,深深镌刻在人民共和因的永恒丰碑上,融化在中华民族奔流不息的血脉中。2006年,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详细记我了重庆地下党组织被破坏始末,以及狱中斗争的真实情况。本刊特选摘侯健美《烈火中永生——〈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文中有关狱中意见及其历史背景的记述,以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烈士们对崇高理想信念的忠诚和对党组织建设的殷殷之情。这对于加强新时期党风和党员作风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标题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临邑县国税局一名党员干部。回想起自己成长的过程,感慨良多。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幼时的我,身材矮小,体质虚弱,而且胆小怕事,常哭鼻子。为帮我改掉这些毛病,父母给我买来了《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  相似文献   

15.
江姐——红岩英烈江竹筠,其英雄业绩家喻户晓。她的传奇故事风靡华夏大地,她的光辉形象走人教育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经典小说《红岩》,走入激励中华儿女斗志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走入现代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与展览……江姐,是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一面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小说《红岩》作者之一的罗广斌到北京开会。罗广斌在一次给大学生作报告中讲到,《红岩》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一天他遇到原国民党特务头子、后来的起义将领康泽,谈到《红岩》,康泽说了一件事。康说,江姐的原型江竹筠被捕后,审讯时的情况他知道。他见过小说中那个“毒蜘蛛”徐鹏飞的原型,他们很熟。“毒蜘蛛”...  相似文献   

17.
何建明 《当代贵州》2011,(22):64-64
忠诚与背叛是每一个革命者和共产党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突破《红岩》小说体裁局限,全面真实还原历史。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大量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8.
单鸿恩 《唯实》2010,(10):96-96
据说电视剧《江姐》是拍给五六十岁的人看的。我就六十多岁,看了果然喜欢,甚至亲切。江姐及其许多革命者的最终命运都是我们已知的,他或她们只有二十多岁。这样的年龄,在今天不少人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搂着父母撒娇,即使结婚也在“啃老”。可是江姐等人却以同样的年龄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之下,为了信仰,也为了理想。他们没有享受过,即使有享受的条件也义无反顾地予以抛弃,如《红岩》中的刘思扬,如《江姐》中的谢少爷和万县的副书记李歆林。  相似文献   

19.
耿耿 《党史博览》2009,(8):23-26
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江姐》就被停演了 1964年9月,歌剧《江姐》在北京公演后,很快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红遍了全国。江青觉得《江姐》妨碍了她培植的“样板戏”,多次讲话要求停演,并要把阎肃调去,另起炉灶,另搞一个京剧全本的《红岩》。  相似文献   

20.
对于罗广斌,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大都是十分熟悉的,因为他的名字和著名小说《红岩》紧紧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恐怕就有些陌生了,尤其是对于他的生平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