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国议会质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最初是指议员就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询问或质问。1783年,英国下议院议长对下议院议员向政府提出问题要求答复的作法首次作出裁决:“任何一位议员可以认为他有权向一位大臣、  相似文献   

2.
赵俊杰 《中国人大》2010,(13):51-52
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质询权与调查权一样,都作为协助国会行使立法权、预算决议权以及行政监督权的辅助性权力,其目的是了解事实真相,以供国会行使立法等权作参考,同时能够监督政府,让人民了解政府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3.
秦洁  郑连虎 《人大研究》2003,(10):15-17
一、人大监督不力及质询案操作现存的问题与原因各级人大监督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法律不完善的问题 ,有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但最根本的还是体制上的原因。(一 )现存有关质询制度运作的基本法律框架195 4年宪法规定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当时叫“质问”) ,195 4年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质询权。现行宪法第七十三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 ,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  相似文献   

4.
一、质询制度的起源在欧洲大陆国家,质询分为两种,一种是询问,另一种是正式质问。询问就是提出询问的国会议员与被询问的官员间的问答和补充问答,不构成议会的议题;而正式质问则是国会议员与官员间,为了国家政策或特定的公共议题,所进行的一种意见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莫锋 《现代领导》2011,(12):32-32
有效落实党代表主体地位,拓宽党内监督渠道,是深入推进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工作的重要内容。浙江省仙居县积极探索建立乡镇党代表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取得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董恒宇同志于2003年11月25日至12月20日参加中央统战部组织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及省级领导赴法(及欧洲八国)高级研修班,对欧洲政党制度及议会制度作了考察,回国后撰写了心得体会。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节选了其中部分内容,并对标题序号作了调整。  相似文献   

7.
议会制度,是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自孙中山确立“建立合众国”的目标以后,议会制度也成为他民主共和目标的应有之义。但民主革命的实践也使孙中山懂得,单纯的西方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为此,他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努力探寻一条中国式的议会制度方案。这一探寻,反映了孙中山为中国革命殚精竭虑的探索精神,也反映了民国初年民主制度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8.
何俊志 《人大研究》2006,(10):34-37
在当代世界,代议民主在制度层面就是国家的议会。议会民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议会制度、议会程序还是议会职能方面,都已经进入了极为复杂的状态。作为现代民主的担当者,以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面貌出现的议员们能否在知识和技能两个层面上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能否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但是,与任期较长的文官和法官不同的是,议员们都有着严格的任期限制。繁重的任务和短暂的任期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正是为了化解议员所面临的这种特有矛盾,并顺应议会事务复杂化的新要求,当代世界的各国议会都已经开始在实…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实行议会内阁制,其议会制度受英国议会制度影响较大,议会拥有较大权力,实行两院制,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等。  相似文献   

10.
祁建平 《人大研究》2006,12(11):38-41
议会主权是英国宪法的特点,指议会立法具有最高性,其立法能力没有任何法律限制[1]。法国人端洛姆(Delome)曾有一句名言来说明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外。”[2]议会主权是英国极其重要的原则“,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原则,也是表现英国宪法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3]但是,进入20世纪,议会主权不断受到挑战,行政权力不断膨胀,构成英国议会变迁的主线,特别是2006年7月英上院议长首次被选举产生与具有1400年历史的大法官被废弃,更是英国议会“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变迁的历史性标志。英国议会由上院(贵…  相似文献   

11.
论质询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诚 《人大研究》2003,(10):18-20
质询制度是宪法规定的权力机关的一种监督制约手段 ,从理论上探讨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实现途径 ,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依法治国有重大意义。一、质询制度简介质询是指议员在议会会议期间 ,就政府的施政方针、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项 ,向政府首脑或高级官员提出质问或询问并要求答复的制度。质询的主体 ,也即质询案的提出主体包括议员 (或代表 )个人、议员群体或代表团、立法机关的委员会等。质询的对象是行政机关 ,并由行政首脑或其他高级行政官员进行答复。但有些国家宪法也允许对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提出质询 ,例如越南宪法第九十八…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国人大代表质询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人大代表质询权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都对人大代表的质询权作了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 ,我国人大代表的质询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质询权的行使必须是在人大会议期间 ,而且质询案的提出必须符合法定人数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必须有一个代表团或 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 ;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须有代表 10人以上联名 ,才可以提出质询案。第二 ,质询对象在中央一级不仅包括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 ,而且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应地…  相似文献   

13.
弓联兵 《人大研究》2010,(10):42-44
<正>英美两国都是议会政治相当成熟和发达的国家。英国被称为现代议会之母国,议会政治源远流长;美国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议会制度的设计精到。尽管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设置有所不同,前者为议会内阁制,后者为总统共和制,但作为代议机关的议会都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其政治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会议室内没有主席台,桌子拼成矩阵,短边椅子上,一边坐着纪委领导,一边是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及分管领导,两侧是纪委委员和廉政监督员。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质询制度的基本情况质询是对被质询机关的工作不清楚、不理解、不满意的方面提出质问,要求被质询机关作出澄清、解释的一种活动。质询是一种质问,带有批评性质。质询制度的实质是委托人考核代理人,源于人大制度的基本法理和基本框架,具有满足知情权、敦促“一府两院”采取行动、对“一府两院”官员进行监督的作用。我国的质询制度发端于建国之初。1954年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向国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提出质问,受质问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同年,地方组织法作出相应规定。1975年宪法取消了质问。19…  相似文献   

16.
人大询问制度,是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在人代会或常委会会议召开期间,在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向到会的有关的国家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问题,由有关国家机关的负责人或负责人员作出答复的制度。该制度由询问主体、询问对象、  相似文献   

17.
质询存任的问题质询是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问责“一府两院”的重要方式之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以问责为常事;人大代表作为人民的委托人,应以问责为己任。但是,人大质询的制度设计远未达到预期的问责目的。我国的质询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质询的制度设计质询(questions)制度起源于英国,由请愿权发展而来,是指在国会开会时,国会议员针对内阁的施政方针、施政报告或其他重要事项,向内阁总理或者内阁组成人员提出质问或疑问。1869年,下议院的工作通告首次开列一个新栏目为"Questions",即质询。这也通常被视为下议院建立质询制度的时间。随后,在一些实行议会制的西方国家,质询制度得到广泛实行。我国的质询制度则伴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询问和质询的启动虽然千唤万唤始出来,虽然不是民主法制建设里程碑式的进展,但在人大制度发展史上确是标志性事件。点的突破的聚集将是监督面上的完善,询问、质询的启动必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赋予人大监督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蒋政 《人大研究》2013,(7):32-35
质询权制度最先起源于英国。一般认为,质询权制度在议会内阁制国家比较重要,而在议会总统制国家地位并不显著。从各国宪政实践来看,质询权由于使用方便、弹性较大,总体上发展得比较快。如英国1847年提出质询案仅129件,但是到1946年激增到27393件。法国国民议会1970年有6039次书面质询,有5565次得到答复,回复率92%;1984年有19139次书面质询,其中15914次得到回复,回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