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开始步入一个社会风险的高峰期,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风险的分配不公问题也显现出来,它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也严重影响着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究其原因,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分配不公是由于风险分配机制缺失、风险的累加效应、风险认知因素和转嫁因素等共同造成的。对此,必须加快构建公正的社会风险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中梳理了社会认知的发展脉络,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探讨了社会认知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认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取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朴素科学家"、"认知吝啬者"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转变,并开始探讨心情、情绪、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调查报告是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通过走访家庭、学校、单位、居委会、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作案以前的一贯表现、作案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它是对未成年犯罪人量刑时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改造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检察院或法院可以针对社会调查报告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或司法建议,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刑罚个别化及国家亲权理论,协同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度保障。作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社会调查贯穿涉罪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整个过程。然而,由于社会调查的目标不够明确,执行缺少规范,导致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多样、水平不一。因此,要树立调查报告的权威,应努力在社会调查报告中完成描述、解释和预测三重使命,推动制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第一要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对涉罪未成年人越轨的风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现实的和历史的、个体的和社会的描述;第二,将其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状况中的具体因素与其越轨行为建立起联系,解释其行为发生的原因;第三,根据以上资料,对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危险性进行评估,预测其犯罪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在综合以上内容的基础上,为司法机关进行定罪量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作为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种种认知偏差往往容易干扰社会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社会管理工作更加准确有效,领导干部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减少和避免各种认知偏差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使用意外内容任务和4个情景故事任务调查了4岁和6岁儿童对社会认知偏见的理解,其中每个故事包括一名行为者和两名观察者,每个故事结束后询问儿童认为观察者会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有什么样的解释。结果显示,6岁儿童能够理解认知偏见影响观察者对行为者的模糊行为的解释。理解社会认知偏见比理解错误信念困难。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在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的民主治理和社会重建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反映了其新市民集中居住区民主治理和社会重建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社区建设的建议,从城乡统筹视角对进一步做好新市民工作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对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改革的结果,是一种社会进步。但同时 ,不能忽视这一社会经济现象中存在的“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根本办法依然要靠发展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感知的两种理论范式——个体主义的和背景主义的范式——分别强调个体认知结构因素和社会环境背景因素对人们风险感知的决定作用。本研究根据风险感知的"知识理论"、风险的社会扩大理论及社会制度结构对风险感知的束缚作用,分别建立相关的研究假设,试图寻找这些理论在中国经验中的证据。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风险认知,尤其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最强烈的风险认知。另外,民众的风险认知主要受个人的认知能力、媒介接触、城乡分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具体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媒介接触越频繁的人、阶层地位越高的人风险认知越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社会中,民众发表意见和交换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由互联网、电信网、通讯网、社会网等相互作用与融合所形成的混合网络。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应对日益凸显的网络社会风险以降低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本研究以风险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多学科的社会风险理论,选取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管理风险和个体风险为一级指标,构建混合网络社会风险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估的主体应兼顾社会各个阶层,官方评估与民众评估应保持相等权重。政府应正确引导媒体舆论方向,才能有效评估和应对混合网络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若干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但是由于一直缺少法律规定,所以在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调查的过程中,有关调查主体、调查程序、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没有统一规范,全国各地做法各异。虽然新《刑事诉讼法》做了明确统一的规范,但对社会调查的细节依然没有规定。因此,围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主体、社会调查程序起点以及社会调查报告的属性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海南Z国企不同职位员工对庸懒散贪整治活动执行的效度与力度及对该活动的现实评价、前景预测、态度和行为四个社会认知纬度。结果表明:国企员工对整治庸懒散贪的效度和力度认知是正向的,同时,他们的现实评价、前景预测、态度和行为都比较积极;其社会认知的四个纬度之间,前景预测与行为的相关度最大,前景预测对行为起了较为主要的正向作用,其次是现实评价,而态度也会导致个人行为的相对改变。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的社会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亦为矛盾凸现期,容易引起各种社会心理问题:社会认知偏差、社会信息整合困难、社会态度抗变、社会冲突发生等等。它们由转型而起,对转型又是一种牵制,成为各种矛盾和摩擦累积效应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但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该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也未能发挥进一步细化的作用。应当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制度范围内,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主体,以及社会调查人员的选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群体行为。民众"相对剥夺感"是群体行为的根本动力,而民众的社会认知偏差,则是影响调控群体事件行为进程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社会公平筑就和谐社会的意义及当前社会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前,西安市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比例已达37‰,他们在西安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存在社会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适应不良、“社会排斥”导致身份认同感不强、社会地位相对较低易于激化矛盾以及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久治不愈等.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适时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二是合理规制“以房管人”的管理模式;三是合理满足流动人口的基本需求;四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五是提高流动人口自我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一章中规定了社会调查制度。它是坚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是出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殊性的需要,是更好地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总结犯罪规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社会调查制度应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全程的调查原则。社会调查主体专业、调查内容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和审查判断的规范,是构建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和谐。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矛盾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