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德龙 《传承》2009,(12):102-103
1863年正值美国南北战争中后期,该年的7月14日在纽约爆发了严重的征兵暴乱事件。本文以爱尔兰移民作为论述对象,力图理清该事件发生的深刻原因,从而探求在南北战争背景下爱尔兰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2.
美国宪政的影响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西方国家的范围,在非西方民族国家扎根发芽,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对美国宪政推崇备至的赞美。这都使得许多人对于美国宪法的道德性大加赞扬,认为美国的宪政发展就是追求“自由、平的”的历程,而忽视了这种“道德表层”下所掩盖的美国宪政发展的真正动力。笔者通过对美国宪政发展历程中的具体事件如:独立战争、费城立宪、南北战争、南方重建的分析,说明美国宪政的每一步发展的真正的推动力量并非道德目标而是利益集团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美国开始收紧移民政策,这种变化对美国的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1年3月25日发生于云南绥江的堵路事件是典型的水库移民群体性事件,其本质为利益冲突,导致该类型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事前考量不周全和事后补偿透明度不够等,应当实化移民参与权、慎行非自愿移民并力争用非暴力方式解决此类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李胜 《前沿》2012,(22):38-40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度.对于其移民原因的分析,除了用经典的推拉理论阐释之外,我们还可以将软实力理论引入移民这一领域,并用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这一视角下解读美国1991-2000年的移民状况,我们能够看出:冷战后十年间,由于美国拥有明显强于其他国家的软实力,所以移民美国者在数量及族类上也比其他国家更显突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移民的多寡与优劣.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方一贯以其显著的地区特性在美国立足,湿润闷热的气候、闲适懒散的国民性、外来移民的缺乏、长期的农业社会传统以及美国唯一一块推行过黑奴制并为此导致南北战争的地区。随着南方工业化的进行和种族问题的全国化,南方的经济与政治特性日益消失。与此同时,南方的文化特性却更加突出。美国多元文化的土壤,培养了美国南方人强烈的地区认同感,而内战失败造成的独特的围困意识更加强了南方人对自己地区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网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关系理论,分析了跨国移民美国苗族所建构的社会网络的模式以及这一网络模式对美国苗族移民的社会流动的影响,考察了该族群的社会网络的构建过程以及该网络对该族群的生存发晨的作用.指出了美国苗族移民所构建的以家族关系为主线的社会网络关系是该族群在美国立足发展的主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上,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美国的政治腐败问题不像同时期有更长久历史的、经过漫长封建社会的欧洲国家那样严重。然而,到19世纪初,政治腐败在美国开始成为普遍现象。从存在完全不受制约的腐败,到建立起较健全的反腐败机制,美国经历了长达约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过程。根据"透明国际"组织2014年的评估,美国与中国香港以及爱尔兰、巴巴多斯等国家一起在全球最不腐败的国家(地区)中排名并列第17位,可见其反腐败机制有其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
任维东 《今日民族》2001,(10):18-20
位于南半球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国度。今天,在这个人们惯称之为澳洲的大陆上,居民以白种欧洲人的后裔居多,同时也还生活着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民族的移民。移民中人口最多的是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其次是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荷兰、新西兰、波兰等国,亚洲移民大约只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7%。因而,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自然也就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多元文化,我的一些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一点。华人移民越来越多2000年10月26日下午,我随深圳市新闻代表团,乘深港直…  相似文献   

10.
美利坚民族是从十七世纪开始,以1776年独立战争为契机,经过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与南北战争,由英吉利、西欧大陆、北欧和亚洲的移民,非洲黑人,土著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为主体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和多元文化掺杂的人们共同体。美国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决定了美利坚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它们是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有可供我们比较研究,参考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2021年,劣迹斑斑的美国人权状况进一步恶化。政治操弄导致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激增,枪击事件致死人数再创新高,虚假民主践踏民众政治权利,暴力执法让移民难民的处境更加艰难.针对少数族裔特别是亚裔的歧视攻击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美国单边主义行径在全球制造了新的人道灾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都市新移民的研究中,市民化与本土化两个视角都比较强调现有的制度与文化对移民群体的同化以及相互间的融合,也带有比较强的政治色彩.而从"移民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上述两个视角所研究的在上海的农民工与台商两个移民群体的比较发现,如果把"移民化"理解为当地社会与移民群体之间的同化与融合,那么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的则是一种"反移民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社会转型所形成的"结构变迁先于制度变迁,结构型塑制度"的社会变迁路径可以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在此基础上,一种"群体性共存"的"移民化"新模式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3.
经过长期的斗争后,美国非法移民子女能够享受到与美国公民子女同等的公共教育权利,但是在高等教育、就业、社会交往、空间方面却遭到了极大的排斥.因此,美国对于非法移民子女的容纳政策是名不副实的.国家利益至上和种族歧视是美国非法移民子女在美国获得部分教育权利和社会生活面临重重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王辉云 《中国减灾》2011,(20):18-19
每年3月17日是圣派垂克节。这个节日在五世纪末期起源于爱尔兰,以纪念基督教圣徒派垂克。美国人从1737年起开始举办庆祝圣派垂克节游行,为什么爱尔兰的节日后来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呢?这和土豆、爱尔兰大饥荒、移民潮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可以说  相似文献   

15.
青田滩坑水电站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发生在青田县的滩坑水电站群体性事件是浙江省近20年来最大的一起群体性事件,参与人数最大规模时达到数千人.青田县公安局临危受命,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始终把着力点放在矛盾激化和爆发之前,先后处置和化解了15起中小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彻底扭转了滩坑库区治安不稳定的局面.他们的基本做法是:一、疏导为主,各个击破,做到"大维稳,小处置".二、长期牵制,适时打击,保持库区的高压态势.三、公秘结合,专群合一,坚持情报信息的主导作用.四、强化领导,主动协调,参与移民政策的调研和制定.五、情系移民,服务移民,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云南绥江“3.25堵路事件”是典型的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反映了我国水库移民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从法治视角看,私权保护不足是引发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实体层面,未将“人”作为考量水库建设可行性的主要因素,对水库移民的补偿不足。在程序层面,公民难以参与公共决策,权利救济的路径狭窄。预防与控制水库移民类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对策是:慎行水库移民,完善移民补偿立法,建立移民程序机制,慎用强权对待权利诉求。  相似文献   

17.
1900年,夏威夷25767名华人中,3471位是妇女,占夏威夷华人移民总数的13.5%;而在美国大陆,89863名华人中,女性仅有4522位,占美国大陆华人移民总数的5%。比较而言,1920年(日本人移民美国,始于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颁布的4年之后,止于1924年,放与中国相比的年代确立稍晚),  相似文献   

18.
四川作为移民大省,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大规模移民活动.而兴起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事件,一方面是大规模的移民自主迁徙活动;另一方面又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移民活动.清政府在移民迁徙的过程中,根据自身政权建设和移民人口多少的实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采取了多种灵活多变的移民措施对移民进行有效的行政引导,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促进了四川经济的恢复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新移民法案。该法案将“非法滞留美国”定为重罪,并加大对非法移民雇主处罚力度,连帮助非法移民的人也要受牵连,法案还计划在美国与墨西哥三分之一的边境线上建立防护网。由于美国任何一项法案要正式成为法律,必须获得美国国会众、参两院的通过,加上众议院通过的这一法案,极其不利于非法滞留在美国的移民,因而在参议院定于2006年3月28日开始辩论这一法案前,引发了美国各大城市的抗议浪潮。3月10日,芝加哥就有7.5万至10万人举行抗议活动。3月24日,大规模抗议活动波及全美各大城市。3月25日,全美各地的抗议活动达到高峰,参加洛杉矶游行抗议活动的人数高达50万人以上。  相似文献   

20.
对“封堵高考移民”事件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移民"现象由来已久,引发许多社会问题.2003年高考前夕,各地纷纷出台封堵"高考移民"的政策,造成很大社会影响.社会各界人士发表的看法仅是从教育政策的视角出发的.文章从宪法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层法理思考,并探讨此次事件所揭示出的在我国宪政与公民权利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