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机制及其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物品包括纯粹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对其严格分类是进一步分析其有效供给的基础。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 ,有公共部门供给和私人供给两种途径选择 ,其中 ,在公共物品私人供给机制的选择上 ,存在必要性与可能性 ,但归根到底 ,仍然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才能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机制上由效率主义向正义内核转变,由政府主导的单一主体向以政府为主的多元主体转变,由追求经济收益最大化向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转变,由非制度化、非规范化的制度供给方式向制度化、规范化的供给方式转变。这些变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在中央政府积极引导下,努力克服原有意识形态的惯性影响及路径依赖作用,减轻预期成本的约束,增强民间制度需求的实现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者,政府的制度创新能力对于制度体系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出发,探讨了政府作为制度主要供给者的地位与作用,指出我国政府制度供给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最后阐明了优化我国制度供给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地方政府逐渐与中央政府成为利益相对独立的主体,一些具体的制度安排———诸如政绩考核体制和财政分权体制等,给了地方政府在紧缩性的宏观调控过程中与中央政策博弈的动机;而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惩戒力度明显不足,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博弈动机。本文认为,正是制度供给的不足导致了地方消极对待中央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赶超战略的历史任务尚未结束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行为进入了制度供给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官僚制政府的主要特征——层级制——入手,论述了层级制的特点及困境,提出对政府组织体制进行扁平化压缩的要求。作为当今世界政府改革的一大趋势,扁平化的实现主要依靠技术的支持,而技术的背后则是信息沟通方式的巨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府体制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考察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影响专用性 ,论证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活动曾经有着合理的存在理由。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到较高水平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将逐渐偏向于可能无效率 ,中国的制度变迁则会通过一个博弈过程或强迫执行过程而退出锁定 ,向其他制度变迁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制度建设与政府决策机制优化:基于中国地方经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实现政府决策机制的优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我国逐步建立了许多与政府决策机制优化有关的制度,但政府决策机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不仅在于既有的制度并不完备,更在于已经建立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运行,甚至形同虚设。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制度精神的支持。因此,要实现政府决策机制的优化,必须在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解决技术性的制度缺陷问题的同时,着力培育与发展制度精神,提高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物品供给的缺失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不仅动摇了社会公众对改革的认同度,同时也导致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给予理论的反思与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政府行为的功过得失?以什么标准、尺度来衡量政府行为的效果?这既是关系政府本身建设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全社会参政议政的大问题。政府行为评价的标准应当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政府行为的社会效益反映在思想疏导效益、满足需要效益、协调利益效益、社会控制效益等方面。评价途径有两条:自评与他评。评价向度是全方位权衡,评价政府管理领域和范围的大小,评价政府管理体制的灵敏程度,评价政府政策行为效果的好坏,评价政府廉洁奉公程度,评价政府领导能力和表现。  相似文献   

10.
福利供给,究其本质体现为政府主导下的利益配置的过程,意味着政府担当的具有直接助益性的积极义务,蕴含着责任主体、参与供给主体以及社会成员之间动态、复杂的利益关系。作为福利供给的责任主体——政府必须面对福利供给变迁的客观趋势,思考政府福利供给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实现方式。而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将促使其在衡平社会成员——福利供给需求者的权利享有与义务承担的基础上,有机协调与非政府部门——福利供给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共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利益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政府管理理念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要义所在,是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廉政制度创新实践及其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廉政制度创新活动受其行为空间约束,这个行为空间由国家宪法秩序、执政党政策以及实践知识存量等组成。根据廉政制度创新的动力机制,廉政制度创新模式可以分成贯彻型创新模式、发展型创新模式和竞争型创新模式。其中,贯彻型创新动力来自于上级权力中心,发展型创新动力来自于本地实际工作需要,竞争型创新动力来自于政绩需求。当前,要拓展廉政制度创新行为空间,保证创新持续力,应在现行政治体制框架内逐步突破原有的政策限制,从体制外的社会公众和专家学者中寻求创新支持,并实现廉政制度创新工作本身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对政府公务人员的深入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研究中,应注重揭示这一群体中人的行为特征及其机制。而影响政府公务人员行为的十大矛盾机制是成本与收益;个体与群体;规范与自由裁量;职业与特权;向上与向下;本我、自我与超我;程序与实质;待遇的高与低;法治与法制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大量兴起,地方政府间的开放和合作趋势不断深入,但由于制度惯性、市场竞争、资源稀缺等原因,府际间的合作治理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克服区域发展所导致的负外部性效应,以合作治理的形式提供优质的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成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地方政府间应构建新型的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行政制度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增强跨区域合作的动力,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5.
服务型政府是为公民提供高效服务的政府.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构成了服务型政府基本理念,实践这一理念必须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价值取向.以多中心体制供给公共产品,以广泛的公众参与运作公共权力,以公平正义为核心弘扬公共精神,以社会本位为基础助推公共领域,构成了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行为方式.民主秩序、法定程序、公民意志的有机结合,通过政策网络治理模式的有效运作,形成了建构服务型政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农村建设主体的问题,学术界从理论和实践调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强、农民主体作用较弱的一致结论。但是,政府失灵的存在必然要求农民发挥主体作用进行弥补,而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又需要政府的制度供给作为保障。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来保障和增强农民主体地位,二者应该形成互补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袁建军 《行政论坛》2012,19(3):32-36
政府创新已成为地方政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政府创新和政府日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需要在理论和现实层面上得到回答。根据政府系统理论,政府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要求性行政行为和支持性行政行为两大类。支持性行政行为在效用的产生时间、社会总效用以及最终命运上要明显优于要求性行政行为。而成功的地方政府创新更易以支持性行政行为的方式出现。因而,政府需要正视经济社会环境提出的各项要求,自觉提高创新意识,选择促进社会公民发展而非依政府意愿限制公民的行为,注重公民参与和多方合作,充分估计和应对创新中的内部阻力,加强分权和还权而非集权。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行政学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地方政府行为在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也间接地产生着积极的“政治性”后果。与这积极作用相伴生的,还有日益严重的消极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与职能朝哪个方向转变?如何转变?就成了中国行政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实质上是打破原有管理型政府模式下权力结构、重塑利益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会以不同的博弈策略参与进来,成为权力博弈的局中人.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目标和资源配置权的双重角色,从而成为服务型政府创新的主体.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特别考量,致使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存在"惰性"思维,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应从制度创新环境、利益分配等多种角度,消除地方政府的"惰性",增强其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的决策行为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职能与角色定位、法律与政策、利益与官员素质、任期与资历、信息与监督等方面,为此,必须通过界定地方政府的决策权力边界,规范决策程序,公开决策过程,加强决策监督,让地方政府在决策时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