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临时政府关于中国究竟应当采用何种政治制度,有一个从总统制到内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主要是由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而由怀有专制独裁野心的袁世凯继任促成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派力图以革命手段移植西方近代的政治制度,但对究竟哪一种政治制度适合于中国国情存在一个认识过程。袁世凯通过破坏内阁制,实行总统制进而复辟帝制的历史说明,在中国这样具有长期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来说,实行内阁制才有利于防止独裁专制,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
萧公权的政治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治政体问题。对这一问题,他主要展开了三个方面的讨论:根据法治的标准对政体进行分类,归纳出法治与专制两种不同且对立的政体类型;认为法治政体包含贵族政体和民主立宪政体,重点从历史与理论两个方面论证民主立宪政体所具有的法治政体的性质;专制政体则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政体为标本。以这些讨论为基础,肃公权思考了中国的政治病及其救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涛 《学理论》2013,(24):57-58
现代政体制度,无疑是近代人类文明进程的产物,也是西方传统文化精华的结晶。时至今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政体,而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当下却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彷徨、徘徊。究其原因,在于对西方政体思想及道路模式的过度尊崇而对我国本土文化中现代政体基因的漠视。在我国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当中,偶尔也能寻觅到与现代政体相关的身影,虽然称谓不同,但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0,(14)
俄罗斯联邦的总统制出现于1991年,当时俄罗斯联邦还是苏联版图内的一个共和国。由全民投票选举产生俄罗斯联邦总统职位在1991年3月17日的全民公决上得到了确认。 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 总统由拥有选举权的公民通过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同一个人不得连续超过两次担任总统。 通过全民直接选举获得统治权的俄联邦总统代表整个俄罗斯,是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代言人。他不能为个别地区、个别居民团体、政党或某些社会团体的利益服务。 总统在执行权力机关的组织和运作方面拥有最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5.
霍布斯是近代西方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政体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君主专制政体,认为绝对君主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通过对他的政体思想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历史局限性及其在反对神权与封建割据中的重要性,并对其政体思想进行反思与总结,对于更深入全面理解他的政治思想并对现实政治有所借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华梅 《学理论》2012,(17):40-41
俄罗斯和法国严格来讲是半总统制,总统凌驾于三权之上,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半总统制是一种很独特的政体,兼具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色,它不仅使法国走向了强大和稳定,也使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逐步实现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复苏,可见这种政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由于两国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同,两国的超级总统制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民主制度的演变民主在其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了两种意义的解释,其一作为一种政体,它是人们进行社会管理的方式;其二又作为一种意识,从而表明了人们所具有的满足参与社会的程度。下面仅从前一种解释来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民主作一简单分析。作为政体的民主,由于它是表明人们对社会以何种方式进行管理,因而它在不同的国体  相似文献   

8.
论晚清政体近代转型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政体近代转型虽然内涵十分复杂 ,但具有其自身特点 ,具体表现为政体局部改良与整体变革互动 ,新旧体制混存与融合递进 ,主体被动与主动并存 ,转型非根本性与根本性结合。这些基本特点表明晚清政体近代转型客观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具有历史进步性 ;同时囿于时代性和阶级性 ,它又带有一定的反动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国家问题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国体问题和政体问题。前者指国家的阶级实质,后者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多年来我们讲国体问题多,对政体问题讲的少。人们往往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自然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无需再去研究国家的政体问题。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完整的国家学说变成片面的真理。我们党总结建国三十年来政治建设的经验,强调是否有一个完善的政体,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政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不仅在理论上进行广泛的宣传与研究,而且在实践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36)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也是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创始人。研究的是孟德斯鸠的政体理论,概述其政体理论的理论前提、政体分类、政体原则及其腐化尤其要指出孟德斯鸠的政体理论与前人的不同之处,他突出了法治在政体理论中的地位,法治是他的政体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理论提出后已广泛地被应用于研究。统一,就是一体;多民族,就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在研究中势必为学术界所共识,成为当前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基准,是古代国家政体的整体结构。后汉荀悦在《申鉴·政体》中,把我国古代国家的整体概念为“天下国家一体”。从历史发展看,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的腐败观包括两个层面:政体腐败和权力腐败。政体腐败是指政体原则腐败,权力腐败是指权力滥用和权力膨胀。对于这两种不同层面的腐败,他提出了治理腐败的两条不同进路:道德进路和制度进路。道德进路在于维持温厚良善的社会习俗,制度进路在于确立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孟德斯鸠注重从道德和制度两条进路治理腐败的思考对于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只有将道德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培养人们的内在信念,另一方面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才能真正实现"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13.
从动态角度,波里比阿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正宗政体和变态政体是相循环的,而且是一种恶性循环。只有建立混合政体才能使政治稳定,这种混合政体由执政官、元老院、平民大会和保民官所组成,具有分权和相互制衡的作用,能够避免专制和独裁。这种思想对近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离学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把政体分为五种,他认为最好的是贤人政体;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为正宗的和变态的,他认为最现实和适中的是共和政体;波里比阿认为各种政体是循环的,他主张实行具备各种正宗政体优点的混合政体。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政体类型进行了划分。他对政体类型的划分及其标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后人却忽略了他划分政体类型的另一个重要的标准——法治,而法治对于政体及其类型划分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国体和政体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体和政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国体、政体的基本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国体的基础上对政体进行改革,而不是改变国体。  相似文献   

17.
《多头政体——参与和反对》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达尔的代表作。他认为多头政体是现代民主建立的唯一途径。唯有这种政体,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该国公民对政治的和平参与,保证竞争性政治体制的实现。竞争性政体的实现要有竞争性经济体制为基础,但并不必然要求实现完全的私有制。这本著作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由和平等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理念。随着现代性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式不断展开,现代政治逐渐分化出建构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方法论。建构主义以个体为基础对应然的自由和平等之原则进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则从历史和"类"的角度对自由和平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实现路径进行"解释"。从结果来看,对二者关系的建构主义解读使二者陷入抽象化和形式化,而历史唯物主义解读则使其回归真实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思想史上,摆脱人治实现法治的一个关键路径,在于优良政体的探究。这一努力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完成于十七、十八世纪尤其是启蒙时代。在十七世纪中期的弥尔顿和哈林顿那里,古典的政体与法治思想得以传承并获得新解。而一些启蒙思想家则纷纷追求政治科学的哲学建构,其核心在于阐释优良政体的理论。在这些启蒙思想家看来,法治无疑是其优良政体的基本构件和特征,从而政体科学成为其法治思想的哲学场域。从政体出发思考法治,导致法治政体思想在西方近代奠立起清晰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韩国威权政体转型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威权政体是对李朝专制主义的发展和扬弃,在威权政府的主导下,韩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然而,经济的发展促发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奠定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本身内在价值缺失;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韩国的威权政体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