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4,(7):F0002-F0002
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在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以“中国梦·海峡情”为主题的2014年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暨微电影大赛。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5)
<正>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在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峡丽岸关系协会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以"中国梦·海峡情"为主题的201 4年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暨微电影大赛。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4,(6)
<正>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在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以"中国梦·海峡情"为主题的2014年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暨微电影大赛。一、评选原则参赛作品需在内容方面积极向上、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情节新颖、内容完整,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城市"与"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7)
<正>为推动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培养优秀的青少年文化艺术人才,在中华海外联谊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共同指导下,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数位文创交流协会,以及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主办以"中国梦·海峡情"为主题的2014年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暨微电影大赛。一、评选原则参赛作品需在内容方面积极向上、主题明确、思路清晰、情节新颖,内容完整,能够反映新时代中"城市"与"生活"的良好精神面貌。二、组织机构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下午,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开幕式在厦门隆重举行,开幕式上,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新党主席郁慕明为"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创产业园——日照园区"揭牌。为更好地把论坛办出实效、办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一向关注关怀青年成长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专门为此次论坛写了题词: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开幕式上,礼仪小姐为台下观众呈上了苏主席的墨宝,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苏士澍主席自幼酷爱书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下午,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在厦门拉开帷幕。新党一行人,在郁慕明主席带领下,从海峡论坛的大会现场赶到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会场,参加开幕典礼,会议间隙,王炳忠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专访。参加海峡论坛的真切感受静坐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位目光炯炯、精神饱满的青年男士,在王炳忠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9,(22)
<正>11月6日至12月5日,海峡两岸艺术文创联展及寻找当代好设计—CGD"当代好设计"获奖作品展的开幕仪式在厦门开幕。海峡两岸艺术文创联展在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羲缘楼B馆举行。展会以传统新造为主题,以当代语言为设计理念,集合各个品类的文化创意产品,被业界誉为充满创新设计的"文创造物局"。此次海峡两岸艺术文创联展持续至12月5日,"当代好设计"获奖  相似文献   

9.
正10年来,海峡论坛如同敞开怀抱的巨人,拥抱着来自宝岛台湾的各界人士,而其中很大一部人是来自台湾的年轻人,青年是两岸交流的主力军,也是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石。海峡论坛不断刷新着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2010年,第二届海峡论坛首次引入青年论坛,并举办了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论坛,此后,青年论坛元素不断拓展,到2017年,已经拓展到除了青年论坛之外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共享  相似文献   

10.
刘筱燕 《台声》2014,(7):32-33
<正>2014年首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15日在厦门开幕,来自两岸电影、动漫、网络等新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两岸青年代表共襄盛会,探讨新媒体、文化创意与青少年交流。李国杰在会上致词说,"彭帅与谢淑薇的‘海峡组合’能够频频夺冠,是两岸年轻人携手合作获得成功的最有力证明"。并且指出,两岸青年不能仅停留在交流阶段,应该在更加具体细致的合作中逐渐走向融合,如何开展实质性合作,不  相似文献   

11.
正举办时间2015年6月13日至19日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主议题关注青年,服务基层主要活动论坛大会、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两岸民生交流活动、两岸同名(同宗)村交流活动、两岸特色乡镇对接交流活动等四大版块17项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7,(13)
<正>6月18日下午,在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上,台湾青年媒体人实创基地正式创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国家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赵波为实创基地揭牌。这是大陆迄今第一个为台湾青年媒体人建立的实习基地。"两岸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两岸关系的未来。要多想些办法,多创造些  相似文献   

13.
正举办时间2017年6月17日至23日主题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主要活动论坛大会、海峡青年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共享阅读活动、海峡论坛金点子创意大赛、新青年新世代第7期领袖特训营等四大版块共21项活动。特点一是汇聚两岸民众智慧。首次设立网络平台,向台湾民众公开征选海峡论坛活动创意方案,举办海峡论坛金点子大赛活动,征选台湾优秀创意纳入活动安排。二是扩大交流界别和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高峰论坛期间,来自海峡两岸的讲述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了自己与两岸青少年新媒体高峰论坛息息相关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高峰论坛的感知、感悟,为两岸青少年新媒体高峰论坛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台湾爱音斯坦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林上紘一见到记者就迫不急待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说,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成为第十一届海峡论坛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日,"海峡两岸少儿美术大展十年回顾·北京特展"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两岸嘉宾与师生欢聚北京,共同回顾纪念大展10年所走过的不凡历程。台湾中华文创发展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华日报》董事长黄肇松与台湾高雄市艺教界20余位代表组团到北京参加大展10年的特别纪念,以期两岸继续携手,共同推动两岸青少年的创造发展。作为大展10周年特别纪念,本次北京特展不仅展出两百多幅历届精选作品,更是全面回顾了10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3)
<正>6月17日至19日,第九届海峡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在厦门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近600名业界精英、青年朋友参加论坛大会。本届论坛历时三天,一如既往地延续"中国梦·海峡情"和"新媒体·新青年·新发展"的主旨精神,结合当下的两岸关系新形式,发挥媒体承办的独特作用,为两岸青年进一步深入交流、共同参与创作,搭建发  相似文献   

17.
竺云  鸿伟 《两岸关系》2011,(8):51-52
埃及文化街区、玛雅文化街区、长城文化街区……一幕幕令人震撼的文化景观赫然在目。座落于长三角江苏南通海安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融合多元文化,汇集建筑、雕塑、壁画、道具等多种艺术门类,阵容浩大,蔚为壮观。台湾文创产业团队与当地政府的密切合作,为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8,(4)
文化与科技跨界融合、协同发展下,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大文化与科技沟通协调,加大对文创企业扶持力度,搭建开放共享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文化科技产业联盟,加强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体系等对策来全面推动海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快美好新海南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ECFA协议签订后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发展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对接对于福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有助于提升海西战略软实力。文章阐述了当前闽台文创产业对接具有广泛的现实可能性,从对接形式、对接范围两方面厘清闽台文创产业对接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拓展与深化闽台文创产业对接所面临的制约因素。由此,文章相应地提出几点发展路径以推动闽台文创产业的广泛、深入地对接。  相似文献   

20.
正第五届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文创论坛6月6日在福建厦门举行,20多位岛内青年首次来到大陆参会,为论坛增添了新的血液。论坛期间,他们纷纷表达了对两岸新媒体发展、就业创业,以及两岸交流的认识和看法。黄筱真(23岁、大众传媒专业):两岸青年可以在网络上更好地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