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求异"倾向。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发布之后,质疑之声都会汹涌而来。在事件面前,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不再众口一辞,而是各执一词。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之后的这几十年,无论哪个社会各个领域,都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挑战。诚然,任何社会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信任、是热情、是社会共识。如何在人们的"唯我"意识和"求异"倾向中找到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找到社会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2.
"在安全无虞和物质殷实的环境里,人们大多不愿接受各种清规戒律的束缚,不轻信、不盲从形形色色的权威,张扬个性和独立思考的求异倾向会日益普遍。"不得不看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唯我"意识,一种"求异"倾向。一个事关公共利益的信息发布之后,质疑之声都会汹涌而来。在事件面前,来自不同阶层的社会群体不再众口一辞,而是各执一词。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之后的这几十年,无论哪个社会各个领域,都从未像现在这般充斥着各种不一样的声音。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社会的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挑战。诚然,任何社会都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信任、是热情、是社会共识。如何在人们的"唯我"意识和"求异"倾向中找到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需要找到社会的"黏合剂"。  相似文献   

3.
<正>打工文化正通过在文化上自主发声,来促进声音、信息的公平流动,同时也建立打工者的文化自主性融入城市不仅是打工者的渴望,现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多年来,他们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这种"无根"的状态造成了打工者身份和自我价值的缺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打工文化"应运而生,而蓬勃发展的民间组织成为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我的梦想     
<正>妈妈告诉我,我是小时候误用药物导致失聪的。我不知道是什么药,也不觉得失聪有什么可怕,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声音"是什么。妈妈没有让我用手语"说话"。我在解放小学用读唇来听课,妈妈也成了学校里的"特殊旁听生"。上学不久,学校组织艺术节,同学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只有我默默地当观众。看到别人笑,我也跟着笑,看到别人鼓掌,我也跟着鼓掌,但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妈妈说我也应该表演节目,她找到了省杂技团让我拜师学习软功柔术。我  相似文献   

5.
倪飞 《江苏政协》2014,(2):38-39
<正>如何更好地通过政协搭建的平台,发出好声音,营造好环境,传递正能量,值得每一名政协委员去积极思考并付诸努力。政协是各行各业精英汇聚之地,应该是发出"好声音"的地方。而真、情、实是政协"好声音"的三要素。真,是"好声音"的生命。"讲真话,道实情"是政协委员应有的品德、风格与操守。反之,如果不讲真话,虚与委蛇,实际上就是一种失职。讲真话需要勇气、责任和自觉,更需要动力、功力和技巧。唯此,才能说切合实际的话,说情真意切的话,说真知灼见的话,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相似文献   

6.
河南"性奴案"引发了社会上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管理缺失"问题的热议。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在"善治"的框架下讨论治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次需要检视捆绑着现行治理实践的理念、逻辑与情感结构;最后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充分考虑被治理对象的生存状态与主体声音。  相似文献   

7.
一、申办奥运 18年前邓小平"中国要申办奥运会"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响起,7年前,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声音似乎也不太遥远,这-切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朱永新 《中国减灾》2012,(2X):35-35
<正>在盘点2011年中国教育工作时,我们看到了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努力,看到了自上而下推动教育前行的力量;我们也看到了来自民间的努力,看到了自下而上推动教育改革的草根行动。这两股力量的融合,将成为中国教育变革的真正动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事件,听到了不愿意听到的声音。其中,我最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校车"事故。这个"校车",不是孩子们喜欢的《神奇校车》,而是他们恐惧的"血色校车"。"校车"事故,注定成为2011年  相似文献   

9.
潜表情     
<正>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社会给予弱势群体的,除了不多的钱物,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有一个电视广告总在脑子里盘桓不去:一小男孩举着一根贴了"邦迪"的手指,一盆水当头浇下,男孩欣喜的声音:不会湿哦!又一盆水当头浇下,男孩仍然欣喜:真的不会湿哦!  相似文献   

10.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恐慌、无知或者种种原因,总会充斥着不同的声音,有些可能还是妨碍疫情防控的杂音。对此,要客观认识到多元声音是社会活力的体现,杂音会不会搅乱"军心",关键不在杂音有多响亮,而在"军心"是否足够坚强。要坚持疫情防控中的自信、开放与透明,及时发布权威消息,实现正能量信息的充分供应,让信息跑过病毒,从而增信释疑、凝魂聚气;也要有刀口向内的决心,分清楚舆情针对的是个别贪腐、庸碌的干部,还是整个体制,不能让整个体制为某些有问题的干部"背黑锅"。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选出的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的光荣使者。人大代表的声音应是选民的声音、人民的声音。本刊"代表之声"栏目是专为各级人大代表开设的讲坛,但办得还不尽如人意。我们想把"代表之声"办得更生动活泼,旗帜鲜明,有更强的可读性。为此,殷切希望人大代表都来关心和支持这个栏目,积极撰写稿件,着重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敢于并善于直言,发表真知灼见,反映民情民意民智,为国建言献策。我们期待着你们的来稿。  相似文献   

12.
在先秦时期,女性的声音获得了进入主流话语领域的机会,《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经过春秋至汉代的阐释,掌握了话语权力的说诗者从"用诗"开始,逐步忽略了其中的女性声音,最终体现为《毛诗序》中有意识地用男性政治化阐释策略,彻底将女性声音的主体性从《国风》的意义系统中剔除。那些诗篇也从此成为被男性社会言说的材料,充分体现了男性统治秩序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完全贯彻到话语领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11):3
前一阵,央视《新闻联播》一组有关"幸福"的调查备受关注。电视画面中,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见人便问:"你幸福吗?"面对记者的突然提问,有人不知所云、有人面露难色,还有人答非所问:"我不姓福,我姓曾"。"你幸福吗?"——也由此成为当下网络热词。《新闻联播》一改以往的报道方式,把镜头聚焦普通百姓,倾听"沉没声音",关注个人命运,既体现了国家大台更加注重民生的新闻理念的转变,也展现了一个文明社会对于个体尊严和个体权利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若确是条假新闻,那将是世界上最美的"辟谣"声音,我们也会为之庆幸满怀。2月3日,上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公务员透漏,近期,上海部分公务员或将领到10余万元的住房补贴,补贴金额为每平方米2800元。按科员的最低补贴  相似文献   

15.
《松州》2014,(2)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极为多义的象征性理念,也是一个有着特定所指的复合型理念。它体现了中国政治、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当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2):80
<正>群众网改版升级以来,许许多多的网民从不同的角度给群众网传来了情真意切的声音,让我们获益匪浅,也使我们感动。从这些声音中我们感受到广大网民对群众网的支持和信任。群众网上线不到一个月,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纷纷对新版群众网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时有源头活水。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世康认为,网站准确定位理论,以"六大建设"、"政策解读"、"高端访谈"和"群众视点"等,构成内容板块;以"理论前沿"、"名家传真"、"重点策划",界定了内  相似文献   

17.
如今,车市此起彼伏的降价声浪我们已经多见不怪,在我国现阶段还不成熟、不完善的车市土壤里,倒滋养了一个"怪胎"--加价车,而且加价的声音也格外嘹亮,令人颇感郁闷.消费者更是不惜花重金"加价"购车,或者排队拿号等上半年工夫.  相似文献   

18.
"音乐的声音是特殊的声音,也是文化的声音,更是美感的特殊鼓舞者"。我们在进行文化生活教学时,要注意挖掘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用音乐丰富我们的课堂,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柳滨 《协商论坛》2013,(5):38-41
百度在今年年初发布了2012年度搜索风云榜,榜单中不乏"中国好声音"、"丝"这样的社会文化热词和网民用语,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围绕惩治腐败的相关话题也成为今年网民搜索的关键词。去年政务微博"遍地开花",被称作是政务微博的元年。而今年,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的主色  相似文献   

20.
陈抗行 《小康》2004,(8):3-3
此处指的"不同声音",不仅是指"异议"、"歧见",也是指不同的"话语方式"。 《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大夫向子产建议:把乡校毁了!子产说:凭什么?人们 早晚聚集在乡校,谈论执政的善恶对错。其所善者,我则行之;其所恶者,我则改之。这是我应该奉以为师 的啊,为什么要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