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1965年,彭德怀在北京挂甲屯闲住6年后,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约见了他,决定让彭德怀到成都参加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工作。于是,这年11月30日,彭德怀乘火车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四川省攀枝花市。本文讲述的是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3.
余祖海 《当代贵州》2013,(12):54-55
"主席,我听你的,去西南!"1965年9月11日,党中央的一个决定打破了彭德怀本已平静的生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彭真亲自约见彭德怀,向他转达了毛主席希望他去西南抓三线建设的建议。彭德怀感到非常惊讶,当即坦  相似文献   

4.
赶赴大西南实地视察指导大三线建设 为了建设好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书记处书记阎秀峰、华东局经委副主任钱敏为副主任.后来又增加了彭德怀为副主任。  相似文献   

5.
在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受到了错误批判,被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随即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离职后,彭德怀一家搬出了中南海,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6年时间,彭德怀始终顶着"反党集团分子"的罪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在挂甲屯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直到1965年秋天,中共中央分派彭德怀就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元帅在“文革”前曾任职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两次深入华蓥山考察,为建设华蓥山提出过宏伟的构想,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下面记录的是彭元帅第一次即1965年深入华蓥山的情况。一1965年隆冬,在成都,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正在召开会议,听取西南各兵工厂的建设情况。与会人员都聚精会神地听取着各厂负责人的汇报。主席台上的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也认真地听着汇报,并不时插话提问,对有关问题作出明确指示。当他听了华光仪器厂党委书记周万松、明光仪器厂党委书记李镜海等同志对华蓥山区各军工厂创造出来的“平战结合、工农结合、厂社结合、利…  相似文献   

7.
彭德怀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四川省攀枝花市。离攀枝花会战总指挥部不远的云南境内,有一个小集镇名叫仁和镇。镇上共有近百户人家。小镇由于紧邻着川滇两省的交通要道,因此在当地很有名气,是当地公社(乡)的所在地,小  相似文献   

8.
正1966年底,尚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担任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刚刚一年的彭德怀落入红卫兵之手,成了红卫兵的"战利品"。经过一番波折,彭德怀被手持"尚方宝剑"的红卫兵弄上火车,从成都押回北京,从此身陷囹圄,直到被迫害致死。毛泽东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相似文献   

9.
文革爆发后,奉毛主席之命到成都出任大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横遭批斗,身陷囹圄,押解北京之行性命叵测。彭德怀是如何得以安全到达北京的呢?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人物—西南三线建委第四副主任钱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耄耋老人的难忘记忆,于此纪念彭德怀诞辰112周年、三线建设45周年之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  相似文献   

10.
1966年4月的一天上午,一辆小轿车自北向南行驶在内(江)宜(宾)公路上,车上坐着的是从成都前往宜宾视察工作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德怀.轿车驶入四川省富顺县境内时,彭德怀下令停车.他走下车来,举目远眺,只见沱江蜿蜒流淌,帆影点点,丘陵起伏绵延,一片碧绿,不由得感叹:"地灵人杰啊!难怪英才辈出.  相似文献   

11.
正赶赴大西南实地视察指导大三线建设为了建设好西南大三线,196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决定成立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整个大西南三线建设的领导。邓小平提议由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任  相似文献   

12.
攀枝花,西南最大的钢铁基地,三线建设重要项目。 1964年,时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的程子华受命入川,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肩负重任,为西南三线建设特别是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筹划和建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13.
胡志刚 《湘潮》2006,(7):16-19
1966年4月的一天,一辆小轿车行驶在四川省内(江)宜(宾)公路上,车上坐着的,是从成都前往宜宾视察工作的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彭德怀元帅。当他得知车已驶入富顺县境内时,急令停车。下车眺望,只见沱江蜿蜒流淌,帆影点点;丘陵起伏绵延,一片碧绿。彭德怀不由得感慨:“真是地灵人杰啊!难怪英才辈出。30多年前,我有一位亲密战友,就是这里的人。可惜他早已在长征途中牺牲了!”说罢,神情凝重,沉默良久。彭德怀说的亲密战友,就是鲜为人知的的红军高级将领邓萍。邓萍,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他能书善画,在校期间就…  相似文献   

14.
40多年前,笔者曾参加国家"大三线"建设,那时,彭德怀元帅在"大三线"任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亲临攀枝花,与三线建设职工亲切交谈,为攀枝花三线建设指明方向。时至今日,在攀枝花还流传着他的许多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四川"三线"建设过程中,彭德怀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度耿直的品质处处闪烁着光芒,留下了不少关心群众、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故事。1965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约见了彭德怀,谈到了"三线"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希望彭德怀能为"三线"建设做些贡献,彭德怀当即表示愿意去西南。彭德怀到成都后,担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在西南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四川。在这期间,彭德怀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度耿直的品质处处闪烁着光芒,留下了不少关心群众、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中国开展了“大三线”建设。彭德怀元帅曾任“大三线”建设第三副主任。他深入群众、作风严谨、实事求是,深得“三线建设”职工的爱戴。彭德怀在职工们的印象中,是十分随和、平易近人的,但是有一件事情除外,那一次彭德怀拒绝了和同志们合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三线建设是党中央在国际局势动荡情况下,以国防建设为目标,吸取抗美援朝经验和苏联卫国战争仓促西退教训,抢先将生产力布局在后方进行的大调整工作,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就处于西南地区的重庆而言,优越的基础条件、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的组织保障措施成为其三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依靠。三线建设在重庆的投入,巩固了重庆西南经济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彭德怀何载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担任建设第三线副总指挥时,彭德怀当时提出:“我在庐山会议时曾做过三条保证,最后一条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对...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2007,(6):F0004-F0004
彭德怀纪念馆坐落在湖南湘潭西南40公里的彭德怀乡里乌石镇,与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毗邻,是湘中伟人故里游的一笔重彩。  相似文献   

20.
从1964年到198O年,我国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备战性质的经济建设。史称“三线(1)建设”。对于我国为什么要搞三线建设,三线建设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起了什么作用,应如何看待三线建设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对三线建设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三线建设只是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和浪费,没有什么积极成果可言;作出三线建设的决策是一个失误,等等。这些认识显然是不正确的和有待澄清的。。中加强战备势所必需大凡一个国家,悠悠万事之中,再大也莫过于两件:一是生存,二是发展;而生存利益是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