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刚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早晚接待。  相似文献   

2.
旧案今评     
宋朝某县衙门一个管理钱库的小吏从国库偷了一枚小钱,县令将其拘押责打,并要判他盗窃国库的重罪。小吏申辩,“我只拿了一枚小钱,为何要拘我打我,难道还能杀了我不成?”县令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蝇锯木断,水滴石穿,于是判之死罪。以现代法制观点来看,这桩案例中存在许多问题,正好用来作为现代法制教育的反面教材使用。其一,现代法制强调法律的适用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此案中的事实是小吏偷了一枚钱,  相似文献   

3.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刚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  相似文献   

4.
廉政效应     
时下,“效应”一词使用甚广。愚以为,为官者的“廉政效应”最为重要,实在应当身体力行才是。为官者的“廉政效应”有哪些具体表现呢?以史为鉴,略谈二三。首先为表率作用。古人曰:“贪者,民之贼也,廉者,民之表也。”客观事实确乎如此。清康熙年间,卫慎之出任庐龙县知县,庐龙地处南京北京两地的必经之道,驿使未来往往,卫公都亲自经营办理,从不发生骚扰百姓的事件。魏敏果公巡察京都辖区到庐龙县,衙门安排好的东西他不吃,只喝了一杯水。别人问之,他回答说:“卫县令只喝了庐龙的一杯水,我也只喝卫县令的一杯水吧。”请看,这…  相似文献   

5.
对于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江湖骗子,培根先生是早就揭露和鞭笞过的。他说:“世间有些人,他们的生活好像永远是在舞台上度过似的。这种生活,对于别人是掩饰起来的,唯有自己可以明了。”明代文豪冯梦龙著的《古今谭概》中所描绘的神泉县令张某,便是典型的披着画皮的江湖骗子。一日,张县令自张榜于县衙云:“某月某日,是吾生日,告示门内诸色人等,不得辄有献送。”属下有人明了县令意图,与众人商量曰:“县令大人明言生日,意令我辈知也;言不得献送,是谦也。”众皆称善。是日,各持礼物献之。张县令来者不拒,复告曰…  相似文献   

6.
在河北省无极县人大的院内,立有一块被当地人们称为“官箴”的石碑。碑的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明嘉靖年间无极县令郭允礼所书,并将其刻成石碑镶嵌在县衙大堂的墙壁上,作为警示自己的居官座右铭。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初的县衙早已不存在,而那块“官箴”碑却留了下来。其“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警世名言也流传至今。郭允礼字节之,山东曲阜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无极知县。其志向远大,讲求礼仪,治政有方,尤其注重为官清廉。郭允礼所处的明代中后期,朝政黑暗,特权横…  相似文献   

7.
从乾隆反贪说起刘昕据史料记载:清高宗乾隆,治吏大刀阔斧,对贪官污吏惩治极严,一生不辍。他在位期间,仅二品以上困贪赃而被杀的大员,即达38人之多,其他等级较低因贪赃而遭杀、罚的官吏,则是这一数目的几十倍。他曾说:“此等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  相似文献   

8.
郑板桥(1695——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系江苏兴化县人。他,16岁随邑人陆震学作词;约25岁,因娶妻有了子女,为谋生计遂设塾于真州之江村(又称西村),从事教馆生涯三四年……公元1752年,板桥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公元1736年,板桥到京师参加会试,中了进上;公元1742年春,赴任山东范县县令;5年后调潍县又做了7年知县,前后共当12年县令。  相似文献   

9.
明朝的《笑史》上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宋朝神泉县张县令为显示其“廉政”,贴出了一张告示:某月某日是我的生日,各级各类人等,都不要送贺礼,望互相转告,众皆知悉。众人领悟其意,备好了礼品。生日那天,全县的官员士绅纷纷赶到他的府第,送去数不清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张县令都一一笑纳了。  相似文献   

10.
珍惜失落     
珍惜失落吕砚舟清理抽屉,翻开“剪辑簿”,一张未及粘贴的纸片飘落在地。信手拾起,见是剪自报刊的一篇小散文,题为《珍惜失落》。标题还醒目,而内容已不尽详,草草一阅,哦,它原来记载了我一段心之履历。步出高中校门,恰遇检、法招干良机,遂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迈进了...  相似文献   

11.
刘绍义 《政府法制》2013,(35):33-33
西门豹在魏国邺县做县令的时候,粮仓里没有积蓄的粮食,府库里没有储备的银两,兵库里也没有充足的军需物资,官府里甚至连一本像样的收支账簿都找不到。有人将此事禀告了魏文侯,魏文侯异常震惊,就立即去邺县检查,一查果然像别人说的那样。魏文侯怒不可遏地对西门豹说:“我让你治理一方,是因为我信任你,没想到你竞搞得一塌糊涂。你要能解释明白则罢了,若是强词狡辩,我就杀你示众!”  相似文献   

12.
一李贺字长吉,唐宗室郑王李谅后裔。父亲原是个小吏,后来做到县令。母亲姓郑。唐德宗贞元六年(790),贺出生于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县)昌谷。父亲在时,生活还不坏,家里雇着“越佣”、婢女,还养着个“巴童”。父亲死后起了变化。《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中说:“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送韦仁实兄弟入关》诗也说:“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磽田,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诗,难免言过其实,但可以想见田地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10,(12):58-59
我曾是一家电子公司的经理、法定代表人。2009年10月,公司因购买乔某的产品而欠下其25万元货款,并由公司出具一张盖有公司印章的欠条。2010年2月,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面对多次催讨货款的乔某,我觉得心有愧疚,为安慰乔某,遂于2010年4月2日以自己的名义向乔某出具一张字据:“结欠乔某货款人民币二十五万元,本人愿在2010年6月底还清。”由于期满后未还,乔某遂诉至法院要求我清偿。明明是公司的欠款。但法院审理后,却真的判决由我个人清偿。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原罗山县龙山乡党委书记章某,任书记二年有余,因贪污受贿三万余元被送上法庭,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使笔者想到一则寓言:说是新官到任,同肯吏日:“做官事体当如何?”吏答:“一年要清。二年要半清,三年便挥(捞钱)矣!”此官叹息曰:“叫我如何能熬得到三年矣!”其贪心之切令人吃惊。然而此官在章某面前却是望尘莫及了。据说章某曾愤愤然抱怨检察机关对他:“相煎何太急”。殊不知,正是他咎由自取,怨得何人?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思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不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却做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  相似文献   

15.
在本案中,县令用察言观色的断案手法找到了真凶,使蒙冤的李氏得以昭雪。当我们仔细审视案件的审理经过时,就会发现县令运用了“五听”的断案手法。首先,县令假说,死者昨夜托梦给他,说“下毒的人,右手掌会变青色”,接着又说“毒死我的人,白眼珠会变成黄色”。说这些话的目的,其实是借死者之口对真正的凶手进行心理威慑。其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在大堂上的人,看到惟独侯氏与其丈夫反应强烈,行为异常。这些异常的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心里有鬼,“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同样的道理,“做了亏心事,必怕鬼敲门”。县令…  相似文献   

16.
张雄飞,字鹏举,山东临沂人,曾任元朝侍御史、御史中丞、参政知事等职。张雄飞生性刚直,不依附权贵。他任兵部尚书时,朝中两位大臣因得罪权臣阿合马,被陷害入狱,阿合马向皇上提出将这两个人杀掉。张雄飞认为两人罪名不确实,在廷议时坚决反对阿合马的建议,结果皇上下旨暂缓对两人的处罚。阿合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派人私下里去拉拢张雄飞,并许愿说:“只要你同意杀这二人,我就提拔你做中书参知政事。”面对高官厚禄、拉拢引诱,张雄飞不屑一顾,义正辞严地回答:“让我昧着良心杀害两个无辜的人,以求得高官厚禄,我决不干。”阿…  相似文献   

17.
《后汉书·申屠蟠传》中记述了一个广为民间传诵的故事。史料记载:“同郡缑氏女玉,为父报仇,杀夫氏之党。吏执玉以告外黄令梁配,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梁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美之”。译成今天的白话是说:约在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31年),陈留郡黄县缑氏女子缑玉为报仇,杀死夫家族人,被捕至黄县县衙。县令梁配打算依法判处缑玉死刑。当时年仅十五岁的儒生申屠蟠进谏说:“缑玉的事迹足以感动那些不孝子孙,激励子女为父报仇…  相似文献   

18.
勤俭忍三字为经;历五朝居官清正。这是后人为明代廉吏徐九思写的一副对联。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他为官清正爱民,后来因不顺从大贪官赵文华而离开官场。徐九思40岁踏入仕途,初任句容知县。到任后,他先仔细了解情况,然后着手整肃吏风。有个县吏手脚不干净,窃藏公牒并偷盖官印,被他当场抓获。这名县吏被审,一些人都来求情,说他只是因亲戚关系,为某人补公文办一件小事。徐九思坚持依法治此人“窃印罪”,使县里的佐吏“人人惴恐于法,不敢有所舞弊”,不再“擅揽词讼”。徐九思在句容任知县9年,不但清廉,而且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百姓都知道…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八十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日,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向善的,便可担任“三老”职务,由乡而县,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尽免徭役,每年十月还赐予酒肉。汉文帝诏令:“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  相似文献   

20.
好官自在人     
太和年间,何易于任益昌(今四川广元市南)县令,他的顶头上司崔朴,是个贪图享受的庸官俗吏,尤其喜欢乘船游乐,每到一处都要当地官员派夫拉纤,扰得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