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本没有饺子。二战期间,宇都宫驻屯的日本陆军第14师被派往侵略中国,他们在当地品尝了饺子的味道后,甚是难忘。1945年日本战败以后,从中国返回日本的老兵以及侨民等共两三百万人,他们中的一些人把在中国学到的包饺子技术带回了日本。  相似文献   

2.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精通日、英、德、法四国文字。他在1918年冬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无论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等方面,都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毋庸置疑是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灵魂,高校要遵循灵魂指引,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通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三个具体维度,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日本侵华罪魁们,德富苏峰或许不如伊藤博文、东条英机、冈村宁次一伙那般广为人知,但如果提起"大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这些臭名昭著的侵华口号与谎言,几乎每个人都会联想到日军侵华时涂在炮楼、城墙上的那些荒诞无稽的标语和日军狞笑演说背后的血腥残暴。德富苏峰就是"大东亚共荣圈"理论的始作俑者之一,他的日本"膨胀论",实质即为鼓动日本政府抓住时机"膨胀"、侵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和"王道乐土"。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5,(9)
<正>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对官员的评价常常是将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纵观历史,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大都强调为官从政要以修身为本、正己为先:春秋的管仲提出了"道德当身",宋代的司马光提出了"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等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明确提出"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评价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7):121-121
日军侵华兵力有多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关东军正规部队约有1.04万人,另有在乡军人约1万人,满铁沿线的警察等约3000人,共计约2.34万人。此后日本不断向中国增派兵力。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战场始终牢牢牵制着100万人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占目本陆军总兵力的2/3。  相似文献   

7.
近 期, 教 育 部 专 家 孙 学 策 在 遵 义 作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建 设 专 题 讲 座 ,讲 到 未 成 年 人思 想 道 德 建 设 要 从 基 础 抓 起 ,要 从“ 不 妨 碍 别 人 ”做 起 。 此 观点 独 到 , 耐 人 寻 味 。 道 德 本 身 有 高、中、低 层次 之 分。“助 人 为 乐” 是 一 种 道德 的 最 高 境 界, 像 雷 锋 这 样 的先 进 人 物 就 达 到 了, 但 能 达 到这 种 境 界 的 人 不 是 多 数; 从“不 妨 碍 别 人 ”到“ 应 该 助 人”,到“ 乐 于 助 人”,到“ 助 人 为 乐”, 是 道 德 信 条 的 不 同 层 面 。抓 思 想 道 …  相似文献   

8.
秦廷书 《当代贵州》2013,(15):29-29
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为传社会主义之"道",授社会主义建设之"业",解发展、改革、建设之"惑"的人民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者,有几个问题需要想明白,搞清楚,付诸实践. 品德重于才干.古人说,"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一个人首先要具备的是良好的品德;"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一个人不管有多少才学,品行始终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用人德为先     
在中国历史上,做人就是“修身”,修身就是养“德”。在古汉语中,“德”常与“仁”、“义”、“道”相提并论,也常合称为“仁义道德”。重视仁义道德,是我国自殷周以来历史上的一大传统。在国家治理上强调“为政以德”、“德在刑先”,在人才培养上强调“修身为本”、“修己以敬”。在德才的关系上,德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德无才,不成其为人才;有才无德不是合格的人才。只有既有德又有才的人,才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但是,德和才相比较,德是先  相似文献   

10.
据于德     
据于德是孔子立己做人的第二项基本原则。 据,有依据、凭借的意思。据于德,就是以德树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和道是密不可分的,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对道认识后按照规则去办事。所谓"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德是源于道的东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立志虽要高远,追求天人合一的天道人道,但追求天道人道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相似文献   

11.
那海 《党史博采》2008,(5):15-18
<正>沈泽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党员之一,是五四运动影响下涌现出来的新文化战士。沈泽民(1900—1933),浙江桐乡人,名德济,字泽民,笔名明心、罗美、李清扬、成则人等。1916年至1919年期间就读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曾留学日本,后入苏联中山大学和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正>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70多年侵华史和德富苏峰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证明,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之梦不但在亚洲走行不通,在世界也难于前行。德富苏峰辈针对中国制定的"脱亚入欧论""大日本膨胀论""大东亚共荣论",都是基于武力扩张、军事侵略、占领邻国乃至称霸世界来维持日本生存的极端狭隘血腥的国策,最终将日本引入了死胡同。正如野村浩一在《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所说:"近代日本的历史,是一部在对华认识上失败的历史。"这是一句由衷的心声,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1946年5月7日,汽笛鸣响,两艘轮船缓缓驶离葫芦岛港,2 489名日本侨民和战俘从这里踏上了遣返回国之路.此后三年,从这个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的小港,超过105万的日本人被遣返回国,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被称为"葫芦岛大遣返"."葫芦岛大遣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侨民规模最大的遣返行动.同时它也是中国军民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是中国人民以德抱怨的伟大善举.2006年恰逢"葫芦岛大遣返"60周年纪念,在这里让我们重新回顾那段历史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供酒人难脱干系日本的司机管理,独特而严厉。驾驶人绝对不能喝酒,在日本如果发现一个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0.05%时,这个人将被判两年以下劳役,并罚款5万日  相似文献   

16.
刘岳 《前线》2022,(12):108-109
<正>收回青岛主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借对德宣战之机侵占胶州湾,并以此为据点不断扩张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喊出“还我青岛”等口号,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巴黎和会后,日本屡次向中国政府提出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均遭中国政府拒绝。此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建设在人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基础性作用,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价值判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道理均在于此。近年来社会问题频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个根本的培植。道德根本如何培植?按照儒家元典精神,也有一个抓根本的问题,这个根本就是孝道。《论语·学而篇》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5,(1):28-29
1894年是清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虽然由于俄、德、法等国的干涉,日本谋取辽东半岛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但其他条件足以使清帝国这个“天朝大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并由此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出动的军队最多,达2.2万人。为谋取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发动了对俄战争,居然要求清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长达8年的抗战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外国军事顾问的参与。德、苏、美等已经或即将成为交战国的军事顾问都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帮助中国反击侵华日军,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罕见的现象。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最早帮助中国抗战的不是苏联人,也不是美国人,恰恰是即将与日本结盟的德国人。《抗日战争中的外国军事顾问》分析了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论尚德思想     
张琳 《学习月刊》2013,(2):30-32
毛泽东曾提出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达到这个目标重要的途径就是提升国民素质,而提升国民素质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人的"德行"。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和农政学家。他的"德"思想影响了无数日本人。对他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日之间思想文化的学术交流和加强现代人道德修养,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关于二宫尊德的尚德思想,他的两个高徒福住正兄、斋藤高行分别记录他的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