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煮蛙试验与环境作用曾经有一个古老的试验,将 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投进热 水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水锅;如果把青蛙放在凉水锅里,下面用火慢慢加热,青蛙竟然一动不动,舒舒服服地浮在水里,直到它感受到烫想跳出热水锅时,却已无力逃生。这个试验耐人寻味。为什么那只青蛙一接触到热水锅时能逃脱厄运,而在慢慢加热的冷水锅中就不能幸免于难呢?根本原因,还在于其对所处环境变化觉察不够,满足于舒服的眼前环境,对未来的恶劣环境预料不足,以至于逐步丧失了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对企业而言,环境是其生存的空间,也是一个不断…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美国医学界神经科医生 们做了一个关于青蛙的实验,他 们将青蛙扔入沸水中,青蛙反应灵敏并能迅速跳出;半小时后将同一只青蛙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并无反应,待水很热时,青蛙已四肢无力,欲跳无能了,最终被煮死。人们把这种缓缓而来的变化、习而不察的现象称为“青蛙现  相似文献   

3.
刘武 《党政论坛》2010,(16):57-57
话说那只井底之蛙被人嘲笑见识短浅后,就下决心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井上的那些青蛙、泥蛙却认为井底蛙不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井底蛀只好在一条臭水沟中蜗居,第二年春天,生了一大群小蝌蚪。  相似文献   

4.
跳出温馨在竞争中进取刘宗福,李秀琴19世纪末,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作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背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敏捷的青蛙,在此生死关头,用尽全力,奋起一跃,跳出那滚烫的油锅,安然逃生,半小时后,他们用同样大小的铁锅,在锅里盛满...  相似文献   

5.
老鼠和青蛙是好朋友。每天早晨青蛙跳出池塘,到朋友的洞里做客,中午再返回到自己的家中。老鼠很高兴青蛙每天来陪伴自己,却不知道朋友已经逐渐变成了敌人。青蛙觉得老鼠看不起  相似文献   

6.
国家定点生产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控制及其自动化产品的大型企业──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自1985年以来、经济效益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去年实现利税21亿元,利润112亿元,以占同行业20%的人数创造了同行业80%的利润。许继入自己说:是以人为本,着力做好“入”的大父章,使许继长兴。忧患意识鞭策人集团总经理王纪年经常向员工讲述这个比喻:如果把一只青蛙扔过滚烫的水锅里,它会马上跳出去;而把它放在凉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会被煮死。这个道理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逸”。——当于部的忧患。1985年,许继率先改革干部制度,推行…  相似文献   

7.
一个英国的渔夫,正在海边打鱼,突然发现一条蛇正想吃掉一只青蛙。好心的渔夫毫不犹豫地把青蛙从蛇口里救出来。被救的青蛙心磕头感谢渔夫的救命之恩。青蛙走后,好心的渔夫从怀  相似文献   

8.
河豚与桥墩     
俞力莎 《党政论坛》2012,(10):15-15
一只河豚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可一不小心撞在了水中的桥墩上。桥墩不能说话,始终静静地立在水中。但是河豚却不干了,大声责怪桥墩没长眼睛,以至于越说越气,肚子胀得老高,浮在水面上半天不能动地方。这时一只从上空飞过的鹰看到了这只河豚,就俯冲下来,抓破它的肚皮,  相似文献   

9.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0.
秦宏 《党政论坛》2013,(12):4-4
欧债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却始终不能跳出“衰退-复苏”这种反复交替的怪圈,这的确值得人们深思。纵观欧元区的救治措施,再仔细琢磨欧元区的心态,似乎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欧元区在尝试去除危机表征的同时,还要通过紧缩手段除掉病根。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5)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开局之年,在明晰"腐"和"廉"的关系的前提下,高校反腐倡廉应切忌被"温水煮青蛙";应切忌"为官不为";应对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同时本文对高校如何反腐倡廉进行了思考,认为要将制度反腐和内心自觉相结合;扩大民主监督,加大打击力度;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高校应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积极纠正"四风",协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一切形式的腐败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2.
驯蛙     
读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被‘虾(虫麻)说法’所吸引:一大青蛙踞坐一小墩上,八只小青蛙分左右对列。大蛙叫一声,小蛙跟着叫一声;大蛙叫数声,小蛙亦叫数声。一会儿,小蛙顺序至大蛙前点头作声,其态如礼,接连退下……此驯术可谓精矣。进入明代,这种技艺却不见著录了。后看清人笔记,才知这种技艺并未失传。戌上红雪山庄外史《埋忧集》卷四《田鸡教书》云:有人于市上出一小木匣,又取一广半尺余,高寸许,下有四足横木列柜上。  相似文献   

13.
张建 《求知》2022,(3):25-27
<正>1945年,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充满信心地提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70多年过去了,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一命题并没有因时间流逝而过时,仍然具有强烈的警诫意义,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提出我们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了“窑洞对”,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位仁兄,出于好奇心,把头凑在人家竹箩口上看甲鱼。不巧,被一只甲鱼咬住了鼻子。于是,先有人动手硬拽,甲鱼却象个秤砣一样死死吊着,而且头还使劲往壳里缩。后来又请医生,外科大夫声称得解剖甲鱼,但甲鱼肯定要负痛挣扎,反而将越咬越紧。这一难题最终被一位老农轻而易举地解决了:他把那位仁兄的头连同甲鱼一起浸在水中,甲鱼得水,不用硬拽也不用开刀,自己先松了口。真可谓“大夫束手无策,老农妙法解难”。  相似文献   

15.
夏广明 《各界》2008,(9):92
武松最初相信政府,是在景阳冈上看到了阳谷县有虎的告示.当武松酒劲上涌想要眯一会儿时,果然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我猜武松当时虽然没有心思多想,打死老虎后却肯定会再度告诉自己:政府的话还是要听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企业转轨,有的迅速,有的却缓慢,处于困境而不能摆脱。都是同样的企业,又处于大体相同的环境,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不在经济方面,是其文化落后即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境界落后,包括理想、道德、自律、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的严重匾乏造成的。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说:“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它不能跳出水外去看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如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哪能够客观地观察别人呢?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之外,就极难咂么到它的滋味。”用这话来看自己…  相似文献   

17.
青蛙归谁管     
正"青蛙在河里归水利局管,到了岸上就属林业局管了……这到底归谁管?"最近湖北省一位挂职干部的一番感慨引发受众共鸣,"青蛙到底归谁管"确实挺让人挺纠结的。如果青蛙老实待在一个地方,归谁管不言而喻。问题在于,从蝌蚪到成蛙的形态变化,从水里到岸上的活动地域变迁,这是青蛙成长特性决定的。就好比要解决一些社会难题,牵涉的部门往  相似文献   

18.
新寓言三则     
本期的“新寓言”讲述了三个故事,《青蛙鼓气》中,青蛙为了能够与牛的身体一样大,就开始膨胀起自己的身体来,结果会怎样?《狼与猫》中的狼每天吃一只猫,没过多久就把这一群猫全给吃完了,有一天当它碰到一只老虎,结果会怎样?《小鸟迁徒》中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树上的小鸟,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枯树,小鸟的命运有将如何?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 已为实践证明、被普遍认同 的道理。但是,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阻碍这个“第一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在世界科技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如何给“第一生产力”以更多的动力,成为世纪之交中国科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2000年上海科技论坛上,来自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地区的46位科学家密切关注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才能提高中国科学技术的原创力。学者们提出,必须跳出学科看科技、跳出科技看科技,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于实现可持…  相似文献   

20.
金真 《党政论坛》2013,(3):63-63
企业文化是近年来常被提及的词汇.比如,在百度上,输入“企业”二字后,首先跳出来的自动联想词语就是“企业文化”。在我看来,虽然不少企业都有了系统成套的企业文化、都有着无比响亮的口号及数以万字计的文化阐述、都有看似科学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但其中的大多数企业文化却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纸文化”,而不是一种蕴藏于内的“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