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清代的中越边境事件及其影响略论(1644-188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44-1885年间,中越陆路边境地区因"匪乱"、偷越国界,或其他意外原因引发多起边境事件,并引起两国交涉.在处理这些事件过程中,清王朝不干涉安南(越南)内政,越南各王朝统治者都注意维护宗藩关系,因而这些交涉加深了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两国统治者之间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2.
毕世鸿 《东南亚》2010,(1):23-27
中国和越南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加快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与越南国情不同,所实行的边境政策也不同。但两国都注重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两国在中越边境地区实行的边境政策,都有利于云南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地区是中越两国著名革命家邓小平、胡志明战斗过的地方.龙州、靖西地区及与之接壤的越南高平省有中越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和丰富的革命遗址、纪念物,为中越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旅游"金三角"的核心意蕴包括:中国龙州县、靖西县与越南高平市在中越边境地区呈三角形分布;在这一三角地带内共存的中越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一块"金"字招牌;发展这一三角地带的红色旅游,对于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深化两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法国侵占越南南圻6个省。1873年向越南北圻进侵,并欲把罪恶的魔掌伸入中国的云南和广西,造成中国西南边疆的危机。当时越南和中国已保持有几百年的藩属关系。当法国殖民者出兵侵略北圻后,越南阮朝曾几次向中国求援。清朝承担爆发中法战争的风险,派遣几万清军赴越,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援越抗法。但清朝不敢大张旗鼓的援越,尽管如此,清朝的援越抗法仍产生一些良好的效果,为近代中越关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可是,在黎笋掀起反华、排华恶浪的日  相似文献   

5.
中越边境贸易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越南山水相连,关系悠久,自古以来交往频繁。中越贸易在双方关系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中越边境贸易尤其与两国边境地区的人民生活与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中越边境贸易具有自己的特点与有利条件。首先,中越两国有漫长的陆海边界,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其中广西段(东段)长637公里,云南段(西段)长710公里。陆界东段近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查询"陪都档案"等史料,结合文献资料,对抗日战争期间中越通邮进行了简要的梳理。这一时期,中越通邮不仅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国际局势的影响,也同当时中越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越南华侨在越南的影响力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中越通邮出现了几次停办与恢复,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局面。中国为保障通邮,采取了在越南设立邮件转运处、利用航空公司航线等办法。  相似文献   

7.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对清朝的朝贡行为及其贡道受到法国殖民侵略当局的有意阻挠,中越官方往来几至断绝。此时,轮船招商局及其越南航线遂成为中越之间使者往来的主要渠道;轮船招商局在越南海防、顺安等地设立的分局,则又成为清政府及时了解越南现地实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轮船招商局成为中法战争前夕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媒介与因子。  相似文献   

8.
中越边境贸易回顾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越边境贸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它不同的内容含义。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中越边境贸易的内容比以往丰富多样。中越边境贸易包括中越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系指中越边境地区边民在边境线20公里以内,经省区人民政府批准开放的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边境小额贸易,系指沿中越陆地边境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市辖区内获得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越南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是法帝国主义吞并越南、染指中国南疆,受到中越两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官兵)奋勇反击的民族自卫战争。战火虽然首先在越南国土上点燃,但不久战火就烧向中国南疆及福建沿海,给中越两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由于战争的背景复杂、战争的进程曲折、参战各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策略和措施,给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尤其是近年来越南史学界某些人,为了适应某种政治目的,肆意歪曲历史,更从根本上颠倒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杜文戎的《十九世纪清朝对越南的扩张野心和手段》一文,就是越南史学界无数利用历史反华的奇文中的一篇。对于这类别有用心、毫无学  相似文献   

10.
清代中越海难互助及其影响略论(1644—1885)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644-1885年间,中越之间的海难互助事件时有发生.本文对相关史实试作论述,并认为这类救助首先是人民之间的自发行为,反映和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又由于两国政府的介入,特别是在宗藩关系前提下的相关交往中,清朝统治者奉行不干涉安南(越南)内政的政策,该国统治者借此对内巩固统治、对外加强与中国联系,从而加深了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并反过来强化了两国统治者之间的宗藩关系.  相似文献   

11.
奠边府大捷是越南人民和越南人民军在胡志明主席、越共中央和越南人民军总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取得的胜利。也是越南人民和军队在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事顾问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的胜利。它证明了越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是不可战胜的。这种友谊和团结,是越南人民取得从边界战役到奠边府大捷的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越两国人民今后朝着改革开放和共同繁荣的道路迈进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Behind the public display of Sino–North Vietnamese unity in the anti-American resistance during the heigh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from 1965 to 1969, Beijing’s insistence on Hanoi’s acceptance of Maoist ideology coupled with its assertive demand for Hanoi to denounce Soviet revisionism politicised its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North Vietnam. Although appreciating Beijing’s enthusiasm to aid North Vietnam,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DRV] resented Beijing’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objective of promoting Maoism and anti-Soviet revisionism in North Vietnam. In response, the DRV government asserted independent decision-making and bureaucratic control over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economic and technical aid, which in turn collided with the Chinese assertion of superiority and insistence on their control over all China-aided projects. The fragmentation of Chinese bureaucratic institutions and the political chauvinism of some radical Maoists at the Chinese Embassy in Hanoi, who oversaw Chinese aid to North Vietnam, further hindered Beijing’s ability to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ver Hanoi.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以来,中国对越南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1950~1954年,中国主要是在军事上为越南的抗法斗争进行援助。1954~1964年,中国为帮助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援助。1965~1973年,因为越南战争爆发,中国的援助主要围绕援越抗美而展开。  相似文献   

14.
越南古代不仅属于东亚朝贡体系的一员,而且还以越为中心建立起本国的亚朝贡体系。越南亚朝贡体系不是对中越朝贡机制的简单模仿,在理论方面有所调适与发展,维系手段也有其突出特点。该体系前后存在了约8个世纪,藩部和藩国为数还不少。在促进越南疆域扩大与民族融合方面,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方面,该体系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黄铮 《东南亚纵横》2013,(12):13-18
在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广西靖西县是越南革命的后方基地。胡志明和他的战友曾长期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靖西县也留下了不少胡志明革命活动遗址。这些遗址和相关史事反映了中越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相互支持、情同一家的亲密关系,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及胡志明主席与中NJ,,-民的深厚感情。靖西人民已经和正在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积极的利用,使其在对中越两国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中越友谊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越南问题是19世纪晚期引起清朝边疆危机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也是酿成中法战争的直接诱因,因而成为晚清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问题不仅涉及中越关系,而且还关联法越关系、中法关系,中法战争也是其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鉴于此种认知,笔者就国内外学界关乎该主题的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简单爬疏,进而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依据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越南的外资投资从1992年起出现了第一轮外资投资高潮,其后虽然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在1997-1999年期间出现过短暂的衰退,但2000年起便转向同升,2001-2005年期间持续回升。2006年出现了急剧的增长,外资投资金额从2005年的42.7亿美元增大到2006年的99.3亿美元,增长了132.6%,种种迹象表明,越南的第二轮外资投资高潮期已在2006年揭开了序幕,其背景有:  相似文献   

18.
郑国富 《东南亚》2009,(3):56-60
1986年越南实施了“革新开放”的新政策,2001年越共“九大”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主张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革新开放”二十余年来,越南在对外贸易领域业绩斐然。实证研究进一步表明: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是越南国内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即孙逸仙(1866-1925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首屈一指的人物。1905年孙中山提出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同时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组织,以推行三民主义和宣传、动员群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东盟与北越相互敌视。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与东盟关系出现短暂缓和。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双方关系再次呈现对抗状态。冷战结束后,越南与东盟之间关系走向和解。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期动荡和分裂的东南亚开始走向区域联合自强和一体化方向的新道路。越南与东盟关系的演变,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和各自的利益考虑,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