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德玲 《唯实》2006,(8):57-59
“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2.
“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3.
杨德玲 《唯实》2006,(9):57-59
“北京现象“所反映的我国公民自主竞选人大代表的动力,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所催生的民主权利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民主竞争意识,来自于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政治化,来自于领导层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来自于开放互动的公共舆论空间以及知识分子力量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4.
<正>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才能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深化农村改革要激活市场,用市场的力量发掘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有序扎实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决打好玉米收储制度改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很多方面和环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尤其在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和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一方面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利益分化及多元利益群体正在形成,不同群体间的博弈行为日趋明显化,但也出现了一些内生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利益主体发育程度不同、利益博弈能力非均衡化、制度化的利益博弈机制尚不完善,利益格局也就呈现了明显的失衡局面。作为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应该积极培育弱势利益集团,塑造多元利益博弈主体;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规范多元利益群体之间的对抗与联盟;保持政府的超然性,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利益得失为基本准则,认识清楚改革在每个历史阶段的阻力和动力来自哪里,进而排除阻力、增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要以人民的利益得失为“支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宽松自由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拓展群众的利益诉求渠道;进行制度创新,构建健全的群众参与机制;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大力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构建改革的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4,(7):14-14
目前,各省市深改组相继宣告成立,较早倡议成立深改小组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如何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发挥重要作用,是深改组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经济利益和社会组织形式都在发生变化,导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就业形式和就业渠道相应改变。特别是随着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10.
近日,北京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引来广泛关注。舆论普遍认为,经营权"无限变有限"的核心一环,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行业的利益格局"。观察近期各领域改革实践,"利益"无疑是关键词。如正在铺开的"营改增",进入新阶段的医疗改革,都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改革之难,也难在此,正如李克强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收入差距扩大、政治权益保障失衡和社会保障不公等利益关系的失衡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运用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重新界定公共政策的主体,改革政策议程设置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时期党的队伍中利益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党内利益关系的变化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共产党受到的最重大的影响。虽然允许其存在和发展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体制取向改革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但是,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利益关系问题,也成为党领导改革这场自我挑战、自我革命中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胡冰 《实事求是》2012,(2):26-29
中央和地方关系一直是中国政治现实和政治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为了反思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对改革创新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股份制改革的启动来自地方政府的创新精神,地方政府创新精神的动力是地方利益。中央集权的结构意味着股份制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得到中央的默许或支持。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改革要同时获得中央和地方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马荣 《唯实》2014,(11):13-16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大幕,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三次会议正式奏响改革序曲,再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系列司法体制改革重要部署陆续出台,司改方案呼之欲出,改革远景日渐清晰。蓝图已绘就,躬行在当下。如果说未来改革“为什么改”、“为谁改”、“改什么”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接下来“怎么改”就成为摆在改革设计者与实践者面前的巨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1.推进县域经济民有民营的首要环节是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当前解放思想要在三方面突破:一是在“好”企业改革上,突破以往“改小不改大,改差不改好,敢租不敢卖,敢卖不敢送”的思维定式。二是在特困企业改革上,只能进,不能退,早改早主动,早改成本低。对难以“自求平衡”的企业,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舍得支付成本,舍得牺牲眼前的利益。三是在部门配合上,不能单方面强调部门的法律法规,而要把“稳定压倒一切”当作最大的政治,要看到特困企业职工是真正的“无产者”,要带着感情来研究工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本书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渎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相似文献   

17.
克服政府机构改革的阻力是政府机构改革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内部阻力特别是来自行政人员的阻力入手,以思想认识、心理、利益三个方面作为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行政人员在机构改革中可能给改革带来的阻力存在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报这些阻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洁民 《唯实》2009,(4):87-90
事企分开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江苏公路系统“事改企”的实践表明,突破体制障碍是一项攻坚任务,而稳定养路工则是一项硬任务,其中难点与焦点是养路工的利益问题。在“事改企”过程中,养路工的不稳定既有其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客观环境的外在原因。因此在推进“事改企”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公路养护体制的改革及养路工的稳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公路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利益主体的并存,出现了价值追求层次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象.正视这一客观现实,积极引导变革时期显得异常活跃的价值取向的健康发展,是党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价值观,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是市场价值取向原则,是市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原则,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选择,都要服从这个价值取向,即追求自己成本的最低化,利益的最大化,并以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各自的利益。市场价…  相似文献   

20.
<正>"既然是改革,就应该越改越好。"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改革应该是将利益增大了,而不是减少了。如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事业单位向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