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课》2013,(22):50-50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想到和说到“底线”这个词。例如,升学招生考试的录取线,居民生活不能低于的贫困线,道德所不能突破的底线,法律所不允许践踏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3):8-8
我们既要准确把握中央对形势的科学研判,看到积极方面和有利因素,增强发展信心;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形势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忧患意识不是说说而已。不提成绩,成绩自然还在那里,但是看不到问题,  相似文献   

3.
慎海雄 《当代贵州》2013,(13):60-60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讲话中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中引起广泛共鸣。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事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  相似文献   

4.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53-53
慎海雄在《嘹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的过程,也是寻找底线的过程。比如,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9):32-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突出强渊忧患意识,不仪号召全党同志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相似文献   

6.
正《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8期刊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的文章说,农村改革必须要有底线。不能偏离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民主体地位为立场,站在属于农民的乡村,去聆听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乡村,给乡村社会以充分的话语权、自主权。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体,创造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岳振 《当代贵州》2014,(4):10-12
1月16日,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与省长陈敏尔握手、交流。(本刊记者李枫/摄)2014年贵州"两会"(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于1月15日至20日召开,经济话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核心,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的深切改革愿望,表达了改变"贫困落后"现实的急迫期待。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风险,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明确了各个重要方面的底线。将坚守底线与积极进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9.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规章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思想,确定了时代的两大主题改革与法治之间的关系。这对构建法治意识形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如果在"于法有据"之法问题上,或者说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上出现错误的理解,也会对正在推进的法治与改革事业造成伤害。由于"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是涉及改革方向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中理解深化改革的合法性,而不能把改革"于法有据"之法简单地理解为制定法;要准确理解改革的法之依据,首先要求我们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根据法律进行思考,应该把法之范围确定为法律渊源系统;在构成法律的法源形式中去寻找发现可能用于改革的法律;同时还需要根据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法治与改革关系之中运用法治方式来确定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之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底线思维。弄清底线思维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认为底线思维深化了改革开放中既尊重规律性,又发挥能动性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对贯彻辩证思维的认识,深化了改革开放中贯彻唯物史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15):49-53
一个党员的困惑: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我注意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经常提到“底线思维”一词。按照我的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超越和挑战这个底线。如此岂不是在做事前限制了思维,为某些人不想干事、不敢承担风险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9):34-35
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必然要经历一个体察民情民意,校正站位方向,明确任务使命,认真自查自纠,进一步作出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推进和创新性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提高意识凝聚力、工作实效性、现实应变力;协同政治引导力、法律硬约束、道德软约束;占领课堂主渠道、校园主阵地、网络主战场。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稳步推进,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漆玲 《党课》2013,(19):24-31
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什么是底线思维以及如何运用底线思维,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应对的法治思维具有特殊的内涵和形式。全面法治思维要求要把法治要素贯穿于突发事件应对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严格法治思维不仅要求公职人员要严格遵纪守法,而且要求对突发事件应对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法司法;权利限度思维要求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接受并遵从突发事件期间的权利受限法律制度;数据开放思维要求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提高社会治理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说,过去的基层改革允许"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的改革更多带着"导航勘探"的特点。改革者要保持"闯"的劲儿,但也要尽量避免妄动。盘根错节的关系、错综复杂的利益,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的内在要求,给基层改革者带来不小压力。如果说,过去的改革带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烙印,也会有"率先试点"的政策优势,那么今天的改革更像是"配备导航的勘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底线思维,用于考虑问题、作决定,首要的意义是进取性思维的补充。要干事情、干成事情,就要系统地思考,确定目标,研究路径,排列步骤,调动资源和力量。人们往往不愿想到失败、想到糟糕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19):36-36
“底线思维”要求干部强化忧患意识。面对内忧外患、前路艰险,一系列未可知的风险和挑战如高山般矗立面前,盲目乐观和鲁莽冒失无法到达山巅,局面复杂、前途未知,“底线思维”要求干部能够直面事实、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头脑。要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宁可把风险、困难估计得更多一点,也不要凶为估计不足而在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手足无措、陷于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