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坚持深入广泛征求意见,聚焦“四风”解决突出问题。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敞开大门搞活动,更有效、更广泛、更深入地征求各方面意见,善于从表现形式中查找具体的人和事,再倒查作风问题的根源,防止以具体工作代替“四风”问题。要坚持边学边改,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2.
日前,某地一位领导干部就征地问题说了三句“硬话”:“今后,征地手续不齐全、不完备的项目,不能开工;没有与农民就征地补偿民主协商、达成协议的项目,不能开工:征地补偿没有兑现到农民手里、各种补偿不到位的项目,不能开工。”三个“不能开工”,钉是钉,铆是铆,掷地有声。黑白分明。具体明确,没有变通和通融的余地.在场的干部群众对这位领导干部的三句“硬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号召全党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并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识才、用才、爱才、聚才问题。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2010,(6):51-51
2010年,蒲县建成“蒲县监察网”,要求每个单位每月5号之前按时填报部门及领导干部上月具体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及群众监督。该县明确规定,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领导干部每月工作实绩全部在电子监察网上公布,主要内容包括领导干部分管工作、本月具体工作、上月工作完成情况、未完成工作及原因等。同时,网站设立领导干部个人实绩考评栏目,群众可在网上对领导干部进行实时考评,网站依据群众考评等级自动打分排序,  相似文献   

5.
如今,党政部门的会多、文件多、领导干部事务性活动多泛滥成灾。各级尽管喊了多年,砍了多次,但“灾情”仍旧有增无减,已成为领导、群众厌恶的社会公害和“顽症”,根治“三多”,是众目所盼。报载,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市委、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门、各区,星期一、二两天实行“无会日”制度,市领导不出席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的表彰奖励、庆典剪彩、首发式、新闻发布会等礼仪性、应酬性活动。决定还就精简的文件规定了细目。这—举措,独特具体,利于监督。“三多”问题耗时费力,影响干部的形象。领导干部一旦被其所困,就会让…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开江县围绕落实领导干部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旱纠正“三早”预警机制,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指数”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遗失声明     
《求贤》2008,(11):47-47
梁妍慧日前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从现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选举类)选拔任用存在的问题看,主要有:一是决定的“主体”还掌握在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手中,少数人说了算的机制还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二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任方式基本上是变相的任命制。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改革的深层次问题、“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便是改革的“核心与攻坚”部位。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和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发现和暴露自身思想和实际工作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找出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寻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运行方式与有效途径,实现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党建文汇》2001,(10):18-18
《决定》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开动脑筋,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是我们党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和政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它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和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的标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提出了“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的口号。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8):55-55
“上梁不正下梁歪”包含着对那些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所负社会责任的特殊要求与警醒,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领导干部处于相对显赫位置,是社会的标杆,道德的楷模,示范性强,起着“上梁”作用。但一些人凡讲不正之风、腐败行为、倾向性问题,都归结于“上梁”如何不正,涉及自己的问题,总说是跟着“上梁”学来的,是因为“上有所好”,  相似文献   

12.
马平 《思考与运用》2005,(6):37-37,102
长期以来,群众评判领导干部的基本标准是“有党性、有人品、有官德、有能力”,即“四有”。培养“四有”领导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铜梁县围绕群众评判领导干部“四有”标准的基本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面对换届,一些领导干部有这样的心态:“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是前任的,解决好了是前任的政绩,解决不好是自己的问题,不如放到一边;“旧官一走了之”:反正要离职卸任,有矛盾能拖就拖,问题留给下任,自己“善始善终”:于是,问题“击鼓传花”:最终变成无头公案、“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先是一个实践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些思想理论问题需要搞清楚。诸如:一、关于权力主体问题。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国家的权力主体,社会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则是这个权力主体的代表,是人民的公仆。这个主仆关系的位置不能颠倒。一个领导干部,如果以“权力主体”自居,而将人民群众视为“治下”即纯粹的权力客体,就是“忘本”,就有可能由“社会公仆”蜕变为“社会主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领导接访”频繁在媒体上出现,党政领导干部到信访一线接待来访群众,直接面对来访者,解决具体问题,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的领导干部说起来重视、做起来走样,有的法律知识贫乏、政策掌握不全面,接访时不注重调查研究、不尊重信访部门,有时因乱拍板而引发更多上访。笔者认为,领导接访要坚持“三个原则”、强化“四种意识”。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有效实施.只有将法治思维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将法治行为方式表现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才是真的“法治”.领导干部在国家权力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具备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行为方式的重要性.“人治”与“法治”这两种治国方式,孰优孰劣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可是如果没有“法治”的具体实践和运用,难免又会落入“人治”的窠臼,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领导干部的塑造和要求可以避免“人大于法”的出现,至少能降低或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10,(7):46-47
该制度要求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科级干部必须每天坚持写工作日志。主要记录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把当日的工作任务细化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写清楚在这两个时间段具体做了哪几项工作,办了哪几件事情,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县纪委监察局将定期不定期地对记录工作日志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了解和掌握领导干部平时工作和表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支部生活》2010,(10):54-54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新开通的“12380”举报网站,主要受理反映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选人用人问题的举报。  相似文献   

19.
孙治国 《新长征》2007,(6):50-5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又一次提出了具体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和胡总书记的要求,要从机关作风建设上抓起,创建“六型机关”,这里需要做到“六个结合”,并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肖韵竹 《前线》2011,(5):61-61
最近阅读了心理学家王登峰教授的一些报告和讲演材料,深受启发,对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我认为,领导干部除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之外,还应当努力成为“三人”,即:能人、贤人、常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