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在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大家议论的主要是国企及其高管的高收入、国企的效益以及"国进民退"。学术界对此的争论基本可以分为两派:力挺国企与批判国企。人们关心国企的目的都是为了国企健康发展,为了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能够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国有资产(含国企)需要继续改革,其行为应当符合公有资产的本义。  相似文献   

2.
3.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现在的国企已非当年的国企.对于新时期国企不能简单地以“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的视角来认识,而是要思考如何将其当作与民企和外企平等的市场主体来看待,并要求其承担更多的引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任务和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企改革要有长远规划,也要有近期路径.  相似文献   

4.
葛浩 《唯实》2012,(11):54-57
职业地位配置是现代组织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在社会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今天,国有企业的职业地位配置机制由市场交换下的绩效导向机制、行政管控下的权力租赁机制、社会网络下的关系补偿机制和群体互动下的组织竞合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物,是"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合力所致,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双赢博弈"而非是"逆市场化",当然,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既要贯彻"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又要遵循市场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的按劳分配不能以本企业的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结合的劳动创造为范围,也不能以省、市、自治区为范围,必须以全国的国有企业为统一的范围进行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必须高度重视在整体上对国有企业之间的级差收入调节问题.这种调节可以采用统一开征国有资产占有税的方式进行.经过对级差收入的调节后,国有企业就可以进行按其在市场实现的价值作出社会扣除后的按劳分配.需要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也会将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开,而这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国资增值、国企增效、职工增收,课题组在对四川省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情况深入调研,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国务院国资委和其他省市区国资委关于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四川省属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显。究其原因是纷繁复杂的,因而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倘若任其发展必将阻碍国有企业的进程,乃至危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尽快从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社会公众监督等方面来进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党在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考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以正确处理新形势下遇到的新问题,使国有企业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0.
以"竞争中性"原则指导国有企业改革,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推进整个产业生产效率提升,从而对提升供给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经济市场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前,国有企业共经历了四轮改革,尽管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有企业财务指标明显转好,但是这些成就与国有企业所处的垄断地位和享受的特殊待遇有关,其实际生产效率依然不高。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中性"要得以实现,就必须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否则国有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相应的改革也难以推进。在"竞争中性"原则下推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是未来发展趋势,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通过设置国有资产投资和运营公司这一中间性组织,可以解决国有资产的监督和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有望对未来国有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搞好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解决好所有制问题、企业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问题。同时又要防止“私有化万能论”、“现代公司制全能论”、“产权决定论”等倾向,当前主要是解决好激励和信息两方面造成的低效率问题。解决激励的低效率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创新企业治理结构;解决信息低效率必须使价格在竞争中自发形成,即引入市场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刘智峰 《前线》2015,(3):39-41
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在不同范围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对国企的巡视和监管力度,暴露出国企存在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现象和变相瓜分侵吞国有资产现象相当严重。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从经济角度看待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而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必须看到,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受损等国有资产财产数量上的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问题:国企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艰难复杂的一个环节。所谓复杂,是指这项改革是一项没有成功经验的探索。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国家能说自己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成功的,所以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项改革,而且引起的争议会非常多,因为前面没有人真正做成过这件事。所谓艰难,是指国有企业职工在改革初期有将近8000万人,是我们国家除农民之外最大的社会群体。改革必然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利益调整,因此这项改革的社会风险非常大,不可避免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自己说,国有企业改革头顶上顶着意识形态问题,脚底下踩着社会稳定问题,是一项高度复杂性、高度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沈志渔 《新视野》2003,(4):21-23
文章介绍了我国制造业中国有企业的地区、行业分布特点及运营状况。认为制造业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存在自主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竞争力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一些行业中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加剧,经营环境严峻;社会负担和历史负担依然沉重等问题。制造业不同行业中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应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妥善的安排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力培育制造业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制造业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廖元和 《探索》2011,(6):40-47
国有企业和军队、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柱石。国有企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体现特征,它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主要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廖元和 《探索》2011,(5):45-52
国有企业和军队、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柱石。国有企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体现特征,它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对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主要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是最终产权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由国家(或政府)出资建立的企业,典型的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绝对控股企业也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除了极少数例外,凡是较成功地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家,国  相似文献   

18.
韩松林 《唯实》2003,(11):53-54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骨干力量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当前 ,国有企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任务繁重而艰巨。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国外企业与国内非国有经济的双重竞争 ,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国有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抓机遇、赢得主动 ,关键在企业的领导班子。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 ,是一个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国有企业领导班…  相似文献   

19.
企业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产负债比例过高,缺乏资本结构优化的有效机制,导致企业效率低下。因此,必须转变融资模式,通过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市场,来拓展国有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竞争性领域中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吸引各方面投资,加快发展"。可见,在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不是退出,而是在适当条件下,要加快发展。但是,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有人却认为,国有企业应该退出竞争性领域,而不应该与其他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竞争。特别是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国企改革要"抓大放小",以及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方案,就更有人误解,以为国有经济要退出竞争性行业。他们认为,适宜国有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是公用事业、公共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