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4,(9):46-46
伍义林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撰文指出,一年多来底线思维的说法受到广泛重视,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对底线思维的认识还有待深化,需要克服一些误区。比如,有些同志不同程度地将底线思维简单地等同于忧患意识;有些同志认为底线思维只限于经济工作领域,是处理涉及民生问题时需要树立的工作方针;有些干部消极被动地看待底线思维,一看强调底线思维,就更加“怕生事”,一些原先酝酿和谋划好的改革措施就搁置了……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3.
《天津支部生活》2013,(11):53-53
慎海雄在《嘹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化挑战为机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底线思维的实质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底线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和决策过程,着眼于负面后果,建立防范体系。在防范的同时,更在于积极转化,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我们提倡在改革开放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摸”的过程,也是寻找底线的过程。比如,  相似文献   

4.
底线思维标志性、原创性的思维范式承载着非常深厚的“实体性”内涵,其形塑不仅以理论层面的哲学基点为重要支撑,还更深层次地着眼于实践层面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征。习近平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多次提出要科学运用底线思维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来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其相关论述涉及意识形态、生态建设、党的建设等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为底线思维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对于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推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落地生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最终实现伟大梦想,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戒骄戒躁,增强应对艰难险阻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强化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必须维护核心、守住政治底线;尊崇党章,守住纪律底线;勇于担当,守住责任底线;清正自持,守住廉洁底线。这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底线思维"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准确理解并坚持底线思维,自觉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如此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系列哲学方法论中,"底线思维"这一概念经常被提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  相似文献   

7.
底线思维是检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并善用底线思维。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领导者、谋划者、推进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正是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开局之年,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领导干部如何培养和运用好底线思维?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14,(11):59-61
“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改革方法论。顶层设计,底线思维。一个顶,一个底,不能守底就难以达顶。  相似文献   

9.
重事后监督、事前事中参与不够是现阶段干部监督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必须把底线思维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切实防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出现偏差。坚守政策底线,违反规定要求不动议。今年初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最主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增加"动议"这一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15):49-53
一个党员的困惑: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我注意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经常提到“底线思维”一词。按照我的理解,底线思维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超越和挑战这个底线。如此岂不是在做事前限制了思维,为某些人不想干事、不敢承担风险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研究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的理论逻辑,明确习近平底线思维方法是什么的本体论,坚持底线思维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全面贯彻的功能论,有助于在把握“两个大局”“两个没有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践行这个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底线思维是指在底线范围内把控事物发展的最低限度,同时又积极主动向最好的方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主动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应以底线思维为重要思想武器与基本遵循,做到树立忧患意识,及时预判师德风险;强化底线自觉,精准设置师德底线;把好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以忧患意识正视社会风险,用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底线思维与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明确了各个重要方面的底线。将坚守底线与积极进取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4.
王玉堂 《奋斗》2020,(8):78-78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们在思考工作、人生问题时,常用到"底线"的概念,当干部要有遵纪守法的底线,做决策要有负效应的底线,谈生意要有让步的底线。这和几何图形的底线有语义关联,和足球场上的底线也有几分相似,但含义却复杂多了。常用底线思维,确实很有益处。底线思维,用于考虑问题、作决定,首要的意义是进取性思维的补充。要干事情、干成事情,就要系统地思考,确定目标,研究路径,排列步骤,调动资源和力量。人们往往不愿想到失败、想到糟糕  相似文献   

16.
初晓波 《前线》2023,(4):37-40
面对以前所未有方式展开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坚持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才能够辨危识机,提前预判、深刻认识各种风险挑战;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才能够防危寻机,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准确评估,做到未雨绸缪;坚持斗争思维和创新思维,才能化危为机,找到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的解读,提醒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深刻含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出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切实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程发涛 《学习月刊》2010,(8):118-118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日益深入,在我们的税收执法过程中,诱惑无处不在,税收不作为、缓作为以及滥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执法风险也越来越大,特别在县市级基层税务机关表现得尤为明显。稍不注意就可能突破底线.如果不能死守底线.把握准则.就会出现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就可能一步一步把标准降低.最后就会底线崩溃。地税干部如何守住底线,防范执法风险,显得十分重要.既关系到地税系统的形象问题.又事关国家税收能否正常入库.同时还关系到地税干部自我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的系统性、广泛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树立辩证的改革思维。辩证的改革思维就是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分清主次抓关键、透过表象找规律。具体而言,就是加强战略思维,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法治思维,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鼓励创新思维,面对新问题复杂问题出实招想妙法;坚守底线思维。未雨绸缪防范改革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