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不断加强区域网格平台的探索建设,拓展完善城市管理监督功能和手段,强化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职能作用的发挥。尤其是2019年落实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工作以来,着力建设数字化为民服务系统,探索"热线+网格"深度融合模式,加大对群众和社会单位各类诉求的受理、督办力度,切实保障了城市管理的高效运行,提升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许昌市成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同年6月1日起正式运行数字城管系统。其主要职责是拟定城市管理指挥与绩效评价办法;对纳入数字城管的责任单位履行城市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案件派遣、督导督办、绩效评价,并定期向社会及媒体公布各责任单位的考核评价排名;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建立城市管理工作电子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负责信息采集工作的绩效考核。数字城管系统运行6年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已经成为许昌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中心和重要平台,有效推进了城市管理的人本化、精细化、智慧化。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广州市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一个部门。组建两年多来,广州城市管理工作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紧紧围绕"环境卫生面貌大变"和"城更美"目标,以"创卫"、"创文"、"迎亚运"为重要抓手,大力改善城市环境秩序,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城市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信息时代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既革新了城市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技术,又革新了城市管理的制度、机制和体制[1]。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绝未达到完美,还需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从公共管理角度出发,结合公共管理理论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城市公共组织管理、城市公共政策过程管理和城市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发掘与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为亟待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市的管字一。管本城门发完  相似文献   

5.
<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管理提供了一条应用技术的新思路,部分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凭借良好的技术基础,较快地整合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行业信息,迅速推进了数字化社区、数字化城市警务、数字化道路交通管理等行业应用。国内这些应用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各地纷纷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承担起城市数据的收集、汇总和管理工作,力求打造出城市运行发展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起步于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创的万米网格化管理。随着我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兴起和推广模式,其中信息技术支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从狭义上的"城市管理"向广阔的"社会管理"领域拓展,带动了众多城市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制度、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因而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可相对区分为城管市政网格  相似文献   

7.
当前,北京已进入由工业化中后期向知识经济跨越、加快现代化进程的新的发展阶段,既有宝贵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多层面的难题和矛盾.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工作的推进,飞速扩张的城市规模对城市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及时、准确的城市运行信息支持,这给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拟从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城市运行系统建设进行探讨,并从组织架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体系、指挥模式和信息展现模式方面,对城市运行系统建设模式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管理作为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昔日的"为城市管理市民"转变为"为市民管理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随着城市建设越来越充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但现实情况是,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执法疲软、监督乏力等问题,城市管理运行不够顺畅、城市管理效果不够令人满意。为此,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妥善处理好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北京市西城区(以下简称"西城区")城市运行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城市运行保障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西城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以下简称"西城城指中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因地制宜,结合民意,将城市运行体征指标进行精细梳理,从纷繁复杂的指标中选取了41项有代表性的、可量化的、综合性强的指标,构建了系统、科学、直观的城市运行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城市运行状态和管理效果,为城市运行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高效。一、北京市西城区信息化城市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2,(1):232-233
2011年,荣昌县市政园林局坚持以巩固"新三创"、推进"再三创"为载体,树立城市环境也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常态化"的要求,继续开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四化工程,将城市管理工作打造成了荣昌对外宣传的名片和渝西川东地区的标杆。近年来,在市政府对各区县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和园林绿化考核中,该县已连续三年获全市一等奖的第一名,2011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城市管理就是以信息化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监督相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使城市高效运行.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稳步、快速、高效开展,全市范围内信息化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责及相关部门纷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库,基本摸清了全市城市管理的现状和底数,仅以海淀区为例即形成了全区140余万件城市管理基础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苏府办[2014]175号各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市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各类城市管理问题的办理效率,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整体水平,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的规定要求,现对《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办理标准(试行)》进行调整和完善,请认真贯彻执行。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9月30日  相似文献   

13.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实现城市精细管理。北京市海淀区自2006年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工作以来,建立了海淀特色的"3+1"模式和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区域城市管理水平。当前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强海淀区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一、海淀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现状目前,海淀区的网格化管理工作主要在城市管理领域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党委(党组)领导,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推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取得了重要成就和经验,为"十四五"时期的城市管理工作和2035年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朱广黔 《人民论坛》2013,(10):40-41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我国城市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社会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加,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新时期我国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指导我国城市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姚会亭 《乡音》2012,(10):15
近年来,我省加大了城市管理工作力度,全省各设区市均已经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为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全覆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的运行情况却难如人意:首先是各地对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的职责、编制规格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甚至有的市还没有相应的机构、人员,使数字化城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理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如强调要加强城市常态化管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狠抓城市管理顽症治理;并明确指出,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标对表中央精神,把城市提升确定为"八项行动计划"重要内容,对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作出了总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设成都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研究的成果和积累的经验,对"城市万米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延伸和空间拓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对其实现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将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的新模式,是政府规制的转型和政府流程的再造,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宜居城市"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末,我国进入4G时代,4G对各个行业的信息化都将有所影响,其中包括城市管理领域。本文从数字化城市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着手,结合4G特征,提出4G时代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几个典型方向。一、数字化城市管理亟待加强所谓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用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